一种汽车A柱下竖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850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A柱下竖板组件,涉及汽车A柱技术领域,传统汽车A柱在提升强度的同时其重量也会随之而变重,这样大大增加了汽车的能源损耗,且传统的汽车A柱强度质量也较低,所述板体上设置有轻量结构,所述轻量结构包括沉台,所述沉台呈“T”型,其内部设置有圆弧状倒角,沉台的上设置有通线孔,沉台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槽,所述板体上开设有豁口,所述豁口位与板体的边缘处,豁口宽度在0.3—0.6mm之间,沉台的下侧设置有定位孔;通过设置有轻量结构,轻量结构中的豁口和减重孔大大减轻的板体的本身重量,其中设置的定位槽和定位孔便于外接外部组件,设置的通线孔便于使车门内部的导线通过。内部的导线通过。内部的导线通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A柱下竖板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A柱
,具体是一种汽车A柱下竖板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的发展,对于汽车的耐碰撞及刚度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汽车A柱是汽车中左前方和右前方连接车顶和前舱的连接柱,传统汽车A柱在提升强度的同时其重量也会随之而变重,这样大大增加了汽车的能源损耗,且传统的汽车A柱强度质量也较低。
[000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汽车A柱下竖板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A柱下竖板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汽车A柱下竖板组件,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置有轻量结构,所述轻量结构包括沉台,所述沉台呈“T”型,其内部设置有圆弧状倒角,沉台的上设置有通线孔,沉台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槽,所述板体上开设有豁口,所述豁口位与板体的边缘处,豁口宽度在0.3.—0.6.mm之间,沉台的下侧设置有定位孔,沉台的上侧设置有减重孔,所述定位孔和减重孔均开设在板体上,且与板体为一体成型的构件,豁口的下侧设置有折弯板,折弯板嵌合在板体上。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板体上设置有加强结构,加强结构包括加强板,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一锁孔和第二锁孔,所述加强板与板体相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板体上设置有与定位块相匹配的卡槽,定位块插接在卡槽内部,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多个加强框,所述加强板上固定连接有钢网,钢网呈“X”状相互交织。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板贴合在板体上,板体上设置有与第一锁孔和第二锁孔相匹配的凸块。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框呈六边形设置,加强框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通过设置有轻量结构,轻量结构中的豁口和减重孔大大减轻的板体的本身重量,其中设置的定位槽和定位孔便于外接外部组件,设置的通线孔便于使车门内部的导线通过。
[0012]2、通过设置有加强板,加强板通过第一锁孔与第二锁孔与板体嵌合,其中设置的定位孔固定在板体上的位置,设置的钢网增加了板体的韧性,设置的加强框使板体受力均衡,不容易损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一种汽车A柱下竖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一种汽车A柱下竖板组件的加强板示意图;
[0015]图3为一种汽车A柱下竖板组件中豁口侧视图。
[0016]图中:1、板体;2、轻量结构;201、定位槽;202、豁口;203、定位孔; 204、通线孔;205、沉台;206、减重孔;207、折弯板;3、加强结构;301、加强板;302、第一锁孔;303、钢网;304、加强筋;305、第二锁孔;306、加强框;307、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汽车A柱下竖板组件,包括板体1,板体1上设置有轻量结构2,轻量结构2包括沉台205,沉台205呈“T”型,其内部设置有圆弧状倒角,沉台205的上设置有通线孔204,沉台205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槽201,板体1上开设有豁口202,豁口202位于板体1的边缘处,豁口202宽度在0.3—0.6mm之间,沉台205的下侧设置有定位孔203,沉台205 的上侧设置有减重孔206,定位孔203和减重孔206均开设在板体1上,且与板体1为一体成型的构件,豁口202的下侧设置有折弯板207,折弯板207嵌合在板体1上。
[0018]如图1所示,板体1上设置有加强结构3,加强结构3包括加强板301,加强板301上设置有第一锁孔302和第二锁孔305,加强板301与板体1相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块307,加强板301上设置有多个加强框306,加强框306呈六边形设置,加强框306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304,加强板301上固定连接有钢网303,钢网303呈“X”状相互交织,加强板301贴合在板体1上,板体1 上设置有与第一锁孔302和第二锁孔305相匹配的凸块,板体1上设置有与定位块307相匹配的卡槽,定位块307插接在卡槽内部。
[00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置有轻量结构2,轻量结构2中的豁口 202和减重孔206大大减轻的板体1的本身重量,其中设置的定位槽201和定位孔203便于外接外部组件,设置的通线孔204便于使车门内部的导线通过;通过设置有加强板301,加强板301通过第一锁孔302与第二锁孔305与板体1嵌合,其中设置的定位孔203固定在板体1上的位置,设置的钢网303增加了板体1的韧性,设置的加强框306使板体1受力均衡,不容易损坏,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传统汽车A柱在提升强度的同时其重量也会随之而变重,这样大大增加了汽车的能源损耗,且传统的汽车A柱强度质量也较低的问题。
[0020]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A柱下竖板组件,包括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上设置有轻量结构(2),所述轻量结构(2)包括沉台(205),沉台(205)上设置有通线孔(204),沉台(205)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槽(201),所述板体(1)上开设有豁口(202),沉台(205)的下侧设置有定位孔(203),沉台(205)的上侧设置有减重孔(206),豁口(202)的下侧设置有折弯板(207),折弯板(207)嵌合在板体(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A柱下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台(205)呈“T”型,其内部设置有圆弧状倒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A柱下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豁口(202)位于板体(1)的边缘处,豁口(202)宽度在0.3—0.6mm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A柱下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203)和减重孔(206)均开设在板体(1)上,且与板体(1)为一体成型的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巢洪明董勇军杜伟坤
申请(专利权)人:开封德鸿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