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设备的导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60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烹饪设备的导风结构,烹饪设备包括主体和外壳,所述主体内设有烹饪腔,外壳覆盖于主体上,烹饪腔侧壁和外壳之间形成电器室,电器室内设有循环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顶部设有烹饪器具和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内设有导流隔板,所述电器室内设有与所述导风罩配合连接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顶部设有与所述导风罩连通的风扇,其中,所述风扇吸取电器室内的空气流入导风罩内,进入所述导风罩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导流隔板侧向均匀流入烹饪器具内,流入烹饪器具内的空气将烹饪器具产生的油烟从另一侧排出。上述结构能实现烹饪腔内的油烟从一侧向另一侧无死角的全部排出。部排出。部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设备的导风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烹饪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烹饪设备的导风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文献号CN110859525A于2019年12月18日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锅,具体公开了包括主机和加热装置,主机上下分隔设置有上烹饪座和下烹饪室,加热装置包括上加热装置和下加热装置;上烹饪座的内侧设置有用于隔绝并反射热量的反射盘,上加热装置固定于反射盘上侧,反射盘的敞口处承载设置有至少一个或多个相互之间替换烹饪的烹饪载具;下加热装置固定于下烹饪室内部,下烹饪室内还设有散走热量的风机组件和用于放置加热支架和/或食材的加热腔;下烹饪室的前侧壁在对应加热腔处开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门体组件。该结构的上烹饪座和下烹饪室都是独立设置的,单独使用的,并不能将下烹饪室产生的热气排送到上烹饪座进行二次使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布置合理、体积小型化,能将热量二次利用,进而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能效的烹饪设备的导风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0004]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烹饪设备的导风结构,烹饪设备包括主体和外壳,所述主体内设有烹饪腔,外壳覆盖于主体上,烹饪腔侧壁和外壳之间形成电器室,电器室内设有循环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顶部设有烹饪器具和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内设有导流隔板,所述电器室内设有与所述导风罩配合连接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顶部设有与所述导风罩连通的风扇,其中,所述风扇吸取电器室内的空气流入导风罩内,进入所述导风罩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导流隔板侧向均匀流入烹饪器具内,流入烹饪器具内的空气将烹饪器具产生的油烟从另一侧排出。
[0005]所述烹饪器具至少为煎烤盘,所述煎烤盘外围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上设有进风网孔,所述导风罩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网孔连通。
[0006]所述导流隔板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进风网孔和导风罩之间形成第一导流区域,所述第二隔板、进风网孔和导风罩之间形成第二导流区域,所述第三隔板、进风网孔和导风罩之间形成第三导流区域,热风通过所述第一导流区域、第二导流区域和第三导流区域均匀流入所述煎烤盘内。
[0007]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分别沿所述进风网孔的长度方向相互错开一定距离。
[0008]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宽度分别自下而上逐渐扩大。
[0009]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上分别设有凸起部,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分别通过所述凸起部固定在所述进风网孔、导风罩上;或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分别通过焊接、或螺接、或卡接、或粘贴固定在所述进风网孔、导风罩上。
[0010]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分别为金属材料冲压折弯成型。
[0011]所述防护罩上还设有出风网孔,所述主体的后侧壁设有贯流风机以及与所述贯流风机连通的气液分离装置,所述煎烤盘加热产生的油烟侧向穿过所述出风网孔后通过所述贯流风机作用排流至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内。
[0012]所述气液分离装包括过滤器和储水盒,所述过滤器和所述储水盒相互连通。
[0013]所述过滤器内设有引流板。
[0014]本技术采用烹饪设备的导风结构,风扇吸取电器室内的空气流入导风罩内,进入导风罩内的空气通过导流隔板侧向均匀穿过进风网孔后流入煎烤盘内,流入煎烤盘内的空气将煎烤盘产生的油烟从另一侧排流至出风网孔,空气和油烟通过贯流风机作用排流至气液分离装置内,以避免烹饪设备产生油烟排放到外界,影响用户使用,实现无油烟绿色环保使用。其具有结构紧凑、布置合理、体积小型化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去掉后外壳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剖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半剖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导风板、导风罩、导流隔板、烹饪器具和防护罩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导流隔板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1

主体,1.1

烹饪腔,1.11

进风口,1.12

出风口,2

外壳, 2.1

出气口,3

电器室,4

循环风机组件,4.1

电机,4.2

第一导风罩, 4.3

第二导风罩,4.4

第一扇叶,4.5

第二扇叶,5

导风罩,6

导流隔板, 6.1

第一隔板,6.2

第二隔板,6.3

第三隔板,7

导风板,8

风扇,9

煎烤盘,10

防护罩,10.1

进风网孔,11

第一导流区域,12

第二导流区域, 13

第三导流区域,14

凸起部,15

贯流风机,16

气液分离装置,16.1

过滤器,16.2

储水盒,17

引流板,18

门体组件,19

发热管,20

托盘,21
‑ꢀ
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4]参见图1

图7,本烹饪设备的导风结构,烹饪设备包括主体1和外壳 2,主体1内设有烹饪腔1.1,外壳2覆盖于主体1上,烹饪腔1.1侧壁和外壳2之间形成电器室3,电器室3内设有循环风机组件4,主体1的顶部设有烹饪器具和导风罩5,导风罩5内设有导流隔板6,电器室3内设有与导风罩5配合连接的导风板7,导风板7顶部设有与导风罩5连通的风扇8,其中,风扇8吸取电器室3内的空气流入导风罩5内,进入导风罩5内的空气通过导流隔板6侧向均匀流入烹饪器具内,流入烹饪器具内的空气将烹饪器具产生的油烟从另一侧排出。
[0025]需要说明的是,烹饪设备可以为蒸箱、微蒸箱、蒸烤一体机、微蒸烤一体机及空气炸烤箱等,但不限于上述烹饪装置,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其它更为合适的烹饪装置,本实施例烹饪设备以空气炸烤箱举例进行描述,其余类型的烹饪装置不再赘述。
[0026]参见图6所示,烹饪器具至少为煎烤盘9,煎烤盘9外围设有防护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设备的导风结构,烹饪设备包括主体(1)和外壳(2),所述主体(1)内设有烹饪腔(1.1),外壳(2)覆盖于主体(1)上,烹饪腔(1.1)侧壁和外壳(2)之间形成电器室(3),电器室(3)内设有循环风机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顶部设有烹饪器具和导风罩(5),所述导风罩(5)内设有导流隔板(6),所述电器室(3)内设有与所述导风罩(5)配合连接的导风板(7),所述导风板(7)顶部设有与所述导风罩(5)连通的风扇(8),其中,所述风扇(8)吸取电器室(3)内的空气流入导风罩(5)内,进入所述导风罩(5)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导流隔板(6)侧向均匀流入烹饪器具内,流入烹饪器具内的空气将烹饪器具产生的油烟从另一侧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烹饪设备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至少为煎烤盘(9),所述煎烤盘(9)外围设有防护罩(10),所述防护罩(10)上设有进风网孔(10.1),所述导风罩(5)上设有出风口(5.1),所述出风口(5.1)与所述进风网孔(10.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烹饪设备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隔板(6)包括第一隔板(6.1)、第二隔板(6.2)和第三隔板(6.3),所述第一隔板(6.1)、进风网孔(10.1)和导风罩(5)之间形成第一导流区域(11),所述第二隔板(6.2)、进风网孔(10.1)和导风罩(5)之间形成第二导流区域(12),所述第三隔板(6.3)、进风网孔(10.1)和导风罩(5)之间形成第三导流区域(13),热风通过所述第一导流区域(11)、第二导流区域(12)和第三导流区域(13)均匀流入所述煎烤盘(9)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烹饪设备的导风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鑫品家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