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新广专利>正文

磁力变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546 阅读:4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输入轴的右端同轴联接圆盘,在圆盘上固结永磁体,设置沿轴向组合的圆筒或圆柱,在其内圆或外圆制首尾相接的波浪形永磁槽,永磁体插入永磁槽内但离开永磁槽的槽壁一间隙,且使永磁体与永磁槽的槽壁同性极相对,传动轴与圆筒或圆柱的右端和磁性传动轮的左端同轴联接,传动轴被磁轴承沿径向悬浮支承;与输出轴联接的磁性传动盘的上端面离开间隙置于传动轮的下方,传动盘的轴线与传动轮的轴线垂直。输入轴带动永磁体转动时,由于磁斥力,圆筒圆柱作循环螺旋式运动,传动轮将沿传动盘的径向移动,啮合力的合力作用点不断地改变,传动轮远离传动盘圆心时,作用扭矩增大,反之减小,实现自动变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变矩平稳、效率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矩器,特别是一种磁力变矩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液力变矩器变矩平稳、但效率很低,能量损耗大;现有的机械变 矩器效率比现有的液力变矩器高,但仍嫌低,而且结构复杂、磨损厉害、变 矩时有沖击和振动发生、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设计一种磁力变矩器,目的是克服现有变矩器的缺陷,简化 结构,提高效率。本技术按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如图1、图2示,在功率输入轴1的右端同轴联接圆盘2,在圓盘2上固 结数块组合永磁体12,设置沿轴向組合的圆筒3,在其内圆制首尾相接的波 浪形组合永》兹槽4 ,永f兹体12插入永f兹槽4内但离开永i兹槽4的槽壁一 间隙, 且使永磁体12与永磁槽4的槽壁同性极相对,永磁体12因永磁槽4的斥力 悬浮于永磁槽4内;传动轴5与圓筒3的右端和磁性传动轮7的左端同轴联 接,安装时,使传动轴5与轴1同轴,传动轴5上固套磁轴承内圈11,磁轴 承外圈10固定在机架6上,传动轴5就被磁轴承沿径向悬浮支承,且可以沿 轴向移动;磁性传动盘8与功率输出轴9同轴联接,磁性传动盘8的上端面 离开间隙置于传动轮7的下方,使磁性传动轮7的母线与磁性传动盘8上端 面的径向平行,同时使磁性传动盘8的轴线与磁性传动轮7的轴线垂直。磁 轴承、磁性传动轮7、磁性传动盘8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下文详叙。所述;兹性传动4合7和;兹性传动盘8结构如下述图3为图1中传动轮7和传动盘8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传 动轮7的侧视图。在圆盘7-1的外圆均匀固结若千块永磁体7-2,永磁体7-2 的端面与圓盘7-l齐平,其径向面为圆弧面,弧面与圓盘7-l同轴,永》兹体 7-2沿径向充磁,所有永磁体7-2外弧面极性相同;在圆盘8-l上端面同轴固定沿轴向充磁的永磁圆盘8-2,永磁圓盘8-2的端面与永磁体7-2外弧面 同极性隔间隙相对,永磁体7-2外弧面的母线与永磁圆盘8-2的半径平行。 当圆盘7-1带着永磁体7-2转动时,与永/磁圓盘8-2产生^f兹斥力作用,永;兹 体7-2对永,兹圓盘8-2切向^f兹斥力,驱转永^^圆盘8-2及圆盘8-1。这种传 动副的优点是当圓盘7-1带着永磁体7-2沿永磁圓盘8-2或圓盘8-1的径向 移动时,除空气阻力外再无阻力。图5为图1中传动轮7和传动盘8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 传动盘8的俯3见图。在圆盘8-3的上端面均匀固结若干块永》兹体8-4,永,兹 体8-4的长方向沿圆盘8-3的径向,永磁体8-4沿圓盘8-3的轴向充磁,所 有永磁体8-4的上端极性相同;在圓盘7-3的外圆固套径向充磁的永磁圏7- 4,永磁圈7-4的母线与圓盘8-3的径向平行,永磁圈7-4的外圆与永磁体8- 4的上端隔间隙同极性平行相对。当圓盘7-3带着永磁圈7-4转动时,与 永磁体8-4产生磁斥力作用,永磁圈7-4对永磁体8-4切向磁斥力,驱转永 磁体8-4及圓盘8-3。这种传动副的优点是当圆盘7-3带着永,兹圏7-4沿永 磁体8-4的长方向或圓盘8-3的径向移动时,除空气阻力外再无阻力。图7为图1中传动轮7和传动盘8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 传动轮7的侧视图。传动轮7-5用软磁材料制成齿轮状,齿顶面为柱形圓弧 面;传动盘8仍由圓盘8-1上固定沿轴向充磁的永磁圓盘8-2组成;传动轮 7-5齿顶面的母线与圆盘8-1或永磁圓盘8-2的径向隔间隙平行相对。当传 动轮7-5转动时,与永磁圆盘8-2产生磁引力作用,传动轮7-5对永磁盘8-2 切向磁引力,驱转永磁盘8-2及圓盘8-l。当传动轮7-5沿圓盘8-l或永磁 盘8-2的径向移动时,磁阻力很小。图9为图1中传动轮7和传动盘8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 中传动盘8的俯视图。传动盘8-5用软磁材料制成齿盘状,齿顶面为平面; 传动轮7仍由圓盘7-3的外圓固套径向充磁的永磁圈7-4组成;永磁圏7-4 的母线与传动盘8-5的半径隔间隙平行相对。当圆盘7-3带着永磁圏7-4转 动时,与传动盘8-5产生磁引力作用,永磁圏7-4对传动盘8-5的切向磁引力,驱转传动盘8-5。当圓盘7-3带着永磁圈7-4沿传动盘8-5径向移动时, 磁阻力很小。所述》兹性传动4仑7和》兹性传动盘8还可以有其它结构。 所述的^f兹轴^c结构如下述图ll为图1中轴5的轴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在径向充^f兹的永^磁环10-2、 10-3、 10-4的外圓固套导磁筒10-1,永磁环10-2、 10-3、 10-4的内径外径 相等,永》兹环10-3、 10-4大小一样,内外圓极性相同,永^磁环10-2轴向尺 寸比永磁环10-3、 10-4的长,但永磁环10-2内外圆极性与永磁环10-3、 10-4 的相反,永一磁环10-2、 10-3、 10-4沿轴向串接;径向充》兹的永磁筒11-1的 外圓比永磁环10-2、 10-3、 10-4的内圓小,其轴向尺寸比永磁环10-2、 10-3、10- 4沿轴向串接后的总轴向尺寸长,?1c磁筒11-1的外圆极性与永^磁环10-2 内圓极性相同,将永石兹筒11-1插入永石兹环10-2、 10-3、 10-4内圆中,永石兹 筒11-1的内圓与传动轴5配合,导磁筒10-1的外圓与机架6配合并固定。 永磁环10-2对永磁筒11-1的径向磁斥力大于7lc磁环10-3、 10-4对永磁筒11- l的径向磁引力,所以永磁筒11-1连同传动轴5悬浮于永磁环10-2、 10-3、10- 4内圓中,而且当永^f兹筒11-1连同传动轴5沿轴向移动时几乎没有轴向 磁阻力。图12为图1中轴5的轴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径向充磁的永磁环ll-2、11- 3、 11-4的内圓配套在传动轴5的外圓,永磁环11-2、 11-3、 11-4的内 径外径相等,永》兹环11-3、 11-4大小一样,内外圓极性相同,永》兹环11-2 轴向尺寸比永磁环11-3、 11-4的长,但永磁环11-2内外圓极性与永磁环 11-3、 11-4的相反,永磁环11-2、 11-3、 11-4沿轴向串接;径向充磁的永 磁筒10-5的内圓比永磁环11-2、 11-3、 11-4的外圓大,其轴向尺寸比永磁 环11-2、 11-3、 10-1沿轴向串接后的总轴向尺寸长,永^f兹筒10-5的内圓极 性与永》兹环11-2外圆极性相同,保护圓筒10-6的内圓固套在永》兹筒10-5 的外圆,保护圓筒10-6的外圆与机架6配合并固定,将轴5连同永磁环11-2 、 11-3、 11-4插入永磁筒10-5的内圓中。永磁筒10-5对永磁环11-2的径向磁斥力大于它对永磁环11-3、 11-4的径向磁引力,所以轴5连同永磁环11-2、 11-3、 11-4悬浮于永》兹筒10-5的内圓中,而且当轴5连同永f兹环11-2、 11-3、 11-4沿轴向移动时几乎没有轴向》兹阻力。所述轴承还可换为经典机械式滑动轴承,或者改为机械、;兹悬浮组合式。所述的磁力变矩器工作原理功率输入轴1带动圆盘2及其上的永磁体 12转动时,由于永;兹体12与波浪形永^磁槽4的槽^l斥力的作用,使圓筒3 同时受到周向分力和轴向分力,周向分力产生扭矩欲使圆筒3转动,轴向分 力欲使圓筒3沿轴线左右往复直线运动;圆筒3通过传动轴5带动磁性传动 轮7同时运动,磁性传动轮7与磁性传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力变矩器,其特征是:在功率输入轴(1)的右端同轴联接圆盘(2),在圆盘(2)上固结数块组合永磁体(12),设置沿轴向组合的圆筒(3),在其内圆制首尾相接的波浪形组合永磁槽(4),永磁体(12)插入永磁槽(4)内但离开永磁槽(4)的槽壁一间隙,且使永磁体(12)与永磁槽(4)的槽壁同性极相对,永磁体(12)因永磁槽(4)的斥力悬浮于永磁槽(4)内,传动轴(5)与圆筒(3)的右端和磁性传动轮(7)的左端同轴联接,安装时,使传动轴(5)与轴(1)同轴,传动轴(5)上固套磁轴承内圈(11),磁轴承外圈(10)固定在机架(6)上,传动轴(5)就被磁轴承沿径向悬浮支承,且可以沿轴向移动;磁性传动盘(8)与功率输出轴(9)同轴联接,磁性传动盘(8)的上端面离开间隙置于传动轮(7)的下方,使磁性传动轮(7)的母线与磁性传动盘(8)上端面的径向平行,同时使磁性传动盘(8)的轴线与磁性传动轮(7)的轴线垂直; 在功率输入轴(1)的右端同轴联接圆筒(13),在圆筒(13)上固结数块组合永磁体(16),设置圆柱(14),在其外圆制首尾相接的波浪形组合永磁槽(15),永磁体(16)插入永磁槽(15)内但离开永磁槽(15)的槽壁一间隙,且使永磁体(16)与永磁槽(15)的槽壁同性极相对,永磁体(16)因永磁槽(15)的斥力悬浮于永磁槽(15)内;传动轴(50与圆柱(14)的右端和磁性传动轮(7)的左端同轴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广
申请(专利权)人:刘新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