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弯矩钢筋混凝土锥形电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38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弯矩钢筋混凝土锥形电杆,包括锥形杆体,锥形杆体内设有螺旋筋、多根主筋、多根第一加强筋、多根第二加强筋和多根第三加强筋,螺旋筋沿锥形杆体的轴向延伸设置,各第一加强筋、各第二加强筋和各第三加强筋均绕螺旋筋间隔分布,主筋由锥形杆体的底端延伸至顶端,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均由锥形杆体的底端开始向上延伸,第二加强筋比第一加强筋长,第三加强筋比第二加强筋长。本大弯矩钢筋混凝土锥形电杆成本低、力学性能高以及施工方便。力学性能高以及施工方便。力学性能高以及施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弯矩钢筋混凝土锥形电杆


[0001]本技术涉及电杆
,尤其涉及一种大弯矩钢筋混凝土锥形电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10千伏及以下高(低)压架空配电线路上的承力杆(如耐张杆、转角杆、分支杆、终端杆等)大多依旧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电杆加拉线的方式架设。由于必须使用拉线,使得这种架设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一是杆位占地面积大,导致线路路径选择和施工协调难度大;二是拉线易受到撞击、刮擦,既影响电力线路安全运行,又妨碍当地的生产、生活和交通安全;三是电力线路运行维护工作量大(需经常检查、调整拉线或培土、更换拉线),运维成本高。要解决以上问题,使用大弯矩电杆来替代现行的普通电杆加拉线的架设方式是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现有大弯矩杆(只有12米及以上的)因成本过高、笨重、力学性能低、施工难度大、且无10米及以下杆型等原因,很难应用在10千伏及以下高(低)压架空配电线路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力学性能高以及施工方便的大弯矩钢筋混凝土锥形电杆。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大弯矩钢筋混凝土锥形电杆,包括锥形杆体,所述锥形杆体内设有螺旋筋、多根主筋、多根第一加强筋、多根第二加强筋和多根第三加强筋,所述螺旋筋沿锥形杆体的轴向延伸设置,各所述第一加强筋、各第二加强筋和各第三加强筋均绕螺旋筋间隔分布,所述主筋由锥形杆体的底端延伸至顶端,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均由锥形杆体的底端开始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加强筋比第一加强筋长,所述第三加强筋比第二加强筋长。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所述第二加强筋的顶端延伸至锥形杆体的中部,所述第三加强筋的顶端延伸至锥形杆体的顶部。
[0008]所述锥形杆体长10000mm,所述第一加强筋长3960mm,所述第二加强筋长6960mm,所述第三加强筋长9960mm。
[0009]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的数量相同。
[0010]所述主筋的数量和加强筋的总量相同,且所述主筋与加强筋交错设置。
[0011]所述锥形杆体内沿延伸方向设有多个环形筋,所述螺旋筋穿设于环形筋中。
[0012]所述加强筋与环形筋固定连接。
[0013]所述螺旋筋两端的螺距比中间的小。
[0014]所述主筋具有预应力。
[0015]所述锥形杆体的锥度为1:50。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7]本技术的大弯矩钢筋混凝土锥形电杆,锥形杆体设置的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分别绕螺旋筋间隔设置,且由锥形杆体的底端开始向上延伸,第二加强筋比第一加强筋长,即第二加强筋向上延伸的高度比第一加强筋的高,第三加强筋比第二加强筋长,即第三加强筋向上延伸的高度比第二加强筋的高,具体对比如图5所示,该加强筋的布置方式,极大增强了电杆的抗弯能力,提高了电杆力学性能高,在满足电杆力学性能的前提下控制了电杆截面配筋率,节约了钢筋用量,降低了成本,方便了生产加工。本大弯矩钢筋混凝土锥形电杆成本低、力学性能高以及施工方便。
[0018]本技术的大弯矩钢筋混凝土锥形电杆,主筋通过预应力布筋方式布置在锥形杆体内,使主筋具有预应力,提高电杆的抗裂能力。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大弯矩钢筋混凝土锥形电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A

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中B

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图1中C

C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大弯矩钢筋混凝土锥形电杆的加强筋的对比图。
[0024]图中各标号表示:
[0025]1、锥形杆体;2、螺旋筋;3、主筋;4、第一加强筋;5、第二加强筋;6、第三加强筋;7、环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图1至图5示出了本技术大弯矩钢筋混凝土锥形电杆的一种实施例,本大弯矩钢筋混凝土锥形电杆包括锥形杆体1,锥形杆体1内设有螺旋筋2、多根主筋3、多根第一加强筋4、多根第二加强筋5和多根第三加强筋6,螺旋筋2沿锥形杆体1的轴向延伸设置,各第一加强筋4、各第二加强筋5和各第三加强筋6均绕螺旋筋2间隔分布,主筋3由锥形杆体1的底端延伸至顶端,第一加强筋4、第二加强筋5和第三加强筋6均由锥形杆体1的底端开始向上延伸,第二加强筋5比第一加强筋4长,第三加强筋6比第二加强筋5长。锥形杆体1设置的第一加强筋4、第二加强筋5和第三加强筋6,分别绕螺旋筋2间隔设置,且由锥形杆体1的底端开始向上延伸,第二加强筋5比第一加强筋4长,即第二加强筋5向上延伸的高度比第一加强筋4的高,第三加强筋6比第二加强筋5长,即第三加强筋6向上延伸的高度比第二加强筋5的高,具体对比如图5所示,该加强筋的布置方式,极大增强了电杆的抗弯能力,提高了电杆力学性能高,在满足电杆力学性能的前提下控制了电杆截面配筋率,节约了钢筋用量,降低了成本,方便了生产加工。本大弯矩钢筋混凝土锥形电杆成本低、力学性能高以及施工方便。
[0028]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筋5的顶端延伸至锥形杆体1的中部,第三加强筋6的顶端延伸至锥形杆体1的顶部。从而满足电杆中部和顶部的抗弯强度要求。
[0029]本实施例中,锥形杆体1长10000mm,第一加强筋4长3960mm,第二加强筋5长6960mm,第三加强筋6长9960mm。
[0030]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4、第二加强筋5和第三加强筋6的数量相同。具体地,主筋
3的数量和加强筋的总量相同,且主筋3与加强筋交错设置。如,主筋3设置十二根,第一加强筋4、第二加强筋5和第三加强筋6分别设置三根,又如,主筋3设置十六根,第一加强筋4、第二加强筋5和第三加强筋6分别设置四根。锥形杆体1的大小按实际需要设置,以满足力学性能为标准,如承重要求高,相应增大锥形杆体1,同时,增加锥形杆体1内主筋3、第一加强筋4、第二加强筋5和第三加强筋6的数量,以提高锥形杆体1承重、抗弯等力学能力。
[0031]本实施例中,锥形杆体1内沿延伸方向设有多个环形筋7,螺旋筋2穿设于环形筋7中。螺旋筋2以拉伸的方式设置在锥形杆体1内,即螺旋筋2具有收宿的预应力,从而提高了电杆的抗裂能力。锥形杆体1为混凝土结构,主筋3、第一加强筋4、第二加强筋5、第三加强筋6和螺旋筋2均埋设于混凝土结构内。
[0032]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加强筋与环形筋7固定连接。具体地,各第一加强筋4通过相应环形筋7连接成整体结构,各第二加强筋5通过相应环形筋7连接成整体结构,各第三加强筋6通过相应环形筋7连接成整体结构,进一步提高电杆的力学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弯矩钢筋混凝土锥形电杆,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杆体(1),所述锥形杆体(1)内设有螺旋筋(2)、多根主筋(3)、多根第一加强筋(4)、多根第二加强筋(5)和多根第三加强筋(6),所述螺旋筋(2)沿锥形杆体(1)的轴向延伸设置,各所述第一加强筋(4)、各第二加强筋(5)和各第三加强筋(6)均绕螺旋筋(2)间隔分布,所述主筋(3)由锥形杆体(1)的底端延伸至顶端,所述第一加强筋(4)、第二加强筋(5)和第三加强筋(6)均由锥形杆体(1)的底端开始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加强筋(5)比第一加强筋(4)长,所述第三加强筋(6)比第二加强筋(5)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弯矩钢筋混凝土锥形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5)的顶端延伸至锥形杆体(1)的中部,所述第三加强筋(6)的顶端延伸至锥形杆体(1)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弯矩钢筋混凝土锥形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杆体(1)长10000mm,所述第一加强筋(4)长3960mm,所述第二加强筋(5)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绪能梅超元赵凯郑小虎彭元忠熊威向仲卿向劼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