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抓放装置,包括承载组件、多个夹持组件及支撑组件,夹持组件包括夹持驱动件及夹持件。通过承载组件、夹持组件及支撑组件的配合,支撑组件卡入到待夹持产品的内部,此时夹持件处于待夹持产品的外部,驱动件带动夹持件向支撑组件靠近的方向运动,并通过夹持件与支撑组件的配合将待夹持产品夹紧,将待夹持产品取出和更换。通过该种方式,在对待夹持产品进行夹紧时,由于支撑组件在内部起到支撑作用,不容易对待夹持产品造成变形,起到保护效果;同时,也省去了人工清洁和更换操作,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并且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抓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地,涉及一种抓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直以来,传统的PCB电镀行业中,电镀槽里的铜球(装在钛篮里的铜球)的清洗更换工作都是通过人工操作,工人先将钛蓝一个个从电镀槽里抽取出来,然后再将钛蓝里头的铜球倒出进行清洁,清洗完以后,再由工人将装有铜球的钛蓝放回到电镀槽内。
[0003]由于电镀槽里的钛篮数量较多(一般都有上百个以上),铜球又比较重,加上产生的铜泥粘在钛蓝外表面的滤袋上又黑又脏,对于工人而言是又累又脏的活,每次更换工人都是汗流浃背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极大,而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抓放装置。
[0005]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抓放装置,包括:
[0006]承载组件;
[0007]多个夹持组件,其包括夹持驱动件及夹持件,持驱动件及夹持件均转动设置于承载组件,且夹持驱动件的输出端与夹持件转动连接;以及
[0008]支撑组件,其设置于承载组件端部,且支撑组件与夹持件相邻设置,夹持件与支撑组件分别处于待夹持产品的外部和内部,夹持件与支撑组件形成夹持结构。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承载组件包括承载件及搭载件,搭载件套设于承载件外表面,夹持驱动件及夹持件中的至少一者转动连接搭载件,支撑组件设置于承载件的端部。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搭载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搭载件分别设置于承载件的两端部,夹持驱动件转动设置于其中一个搭载件,夹持件转动设置于另一个搭载件。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及凸块,第一夹板转动连接夹持驱动件的输出端,第二夹板连接第一夹板,且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连接处转动设置于承载组件,凸块设置于第二夹板,凸块与支撑组件相邻设置。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存在夹角,且夹角为钝角。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支撑件设置于承载件的一端,且支撑件与夹持件相邻设置。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支撑件远离述承载件的一端设有第一斜面。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支撑组件还包括扩张件,承载件开设有容置槽,扩张件设置于容置槽,且扩张件与支撑件抵接,扩张件的外径大于支撑件的内径。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扩张件设有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与支撑件抵接。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对待夹持产品进行位置确定的感应检测件。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承载组件、夹持组件及支撑组件的配合,支撑组件卡入到待夹持产品的内部,此时夹持件处于待夹持产品的外部,驱动件带动夹持件向支撑组件靠近的方向运动,并通过夹持件与支撑组件的配合将待夹持产品夹紧,将待夹持产品取出和更换。通过该种方式,在对待夹持产品进行夹紧时,由于支撑组件在内部起到支撑作用,不容易对待夹持产品造成变形,起到保护效果;同时,也省去了人工清洁和更换操作,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并且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实施例中抓放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0021]图2为实施例中抓放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实施例中抓放装置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实施例中承载组件的立体图;
[0024]图5为实施例中夹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
承载组件;11
‑
承载件;111
‑
容置槽;12
‑
搭载件;
[0027]2‑
夹持组件;21
‑
夹持驱动件;22
‑
夹持件;221
‑
第一夹板;222
‑
第二夹板;223
‑
凸块;
[0028]3‑
支撑组件;31
‑
支撑件;311
‑
第一斜面;32
‑
扩张件;321
‑
第二斜面;33
‑
动力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30]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1]如图1
‑
图3所示,图1为实施例中抓放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2为实施例中抓放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抓放装置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的抓放装置包括承载组件1、多个夹持组件2及支撑组件3,夹持组件2转动设置于承载组件1,支撑组件3设置于承载组件1的端部,且夹持组件2与支撑组件3相邻设置,通过夹持组件2与支撑组件3的配合,实现对待夹持产品(装有铜球的钛篮)的夹紧并进行取出和更换。
[0032]应用过程中,抓放装置与现有的机械臂连接,通过机械带动抓放装置在不同的位
置和角度进行工作,以适应不同的工作场景。
[0033]请参照图2
‑
图4所示,图4为实施例中承载组件1的立体图。承载组件1包括承载件11及搭载件12,搭载件12套设于承载件11的外表面,夹持组件2转动设置于搭载件12。具体应用时,搭载件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搭载件12分别设于承载件11的两端部,通过搭载件12的设计,便于夹持组件2的组装以及提升承载件11的使用寿命。具体的,承载件11的形状呈圆柱体。
[0034]请参照图2
‑
图5所示,图5为实施例中夹持件2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夹持组件2的数量三个,三个夹持组件2形成三角夹持点,大大提升了夹持时的稳定性。以下将对一个夹持组件2结构进行详细介绍:夹持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抓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组件(1);多个夹持组件(2),其包括夹持驱动件(21)及夹持件(22),所述持驱动件(21)及所述夹持件(22)均转动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1),且所述夹持驱动件(21)的输出端与所述夹持件(22)转动连接;以及支撑组件(3),其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1)端部,且所述支撑组件(3)与所述夹持件(22)相邻设置,所述夹持件(22)与所述支撑组件(3)分别处于待夹持产品的外部和内部,所述夹持件(22)与所述支撑组件(3)形成夹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抓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1)包括承载件(11)及搭载件(12),所述搭载件(12)套设于所述承载件(11)外表面,所述夹持驱动件(21)及所述夹持件(22)中的至少一者转动连接所述搭载件(12),所述支撑组件(3)设置于所述承载件(11)的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抓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搭载件(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搭载件(12)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件(11)的两端部,所述夹持驱动件(21)转动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搭载件(12),所述夹持件(22)转动设置于另一个所述搭载件(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抓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22)包括第一夹板(221)、第二夹板(222)及凸块(223),所述第一夹板(221)转动连接所述夹持驱动件(21)的输出端,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建平,梁尔锋,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本正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