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无刷线圈振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028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直流无刷线圈振动马达,其至少包括有一电路板、二个以上的感应线圈及一重物元件,其中感应线圈设置在电路板上,输入电能即可产生磁力,以作为马达的定子部分,重物元件设置在感应线圈的上,并且偏移马达中心位置,其具有多个共平面的磁极,以作为马达的转子部分,当电能输入形成感应磁场,在感应线圈与重物元件电磁的交互作用下,使重物元件产生旋转动能,而由于重物元件偏离马达中心,旋转时将使马达产生振动动能。(*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流无刷线圈振动马达,通过改变马达定子部分与转子部分的设计,完成一微型化直流无刷线圈振动马达,同时通过转子偏心的设计,产生振动的动能。移动电话可以提供人们一对一的远距离通信,而且体积小、重量轻,可以随身携带,已成为这一世纪最热门的科技商品。移动电话一般告知使用者来电信息的方式有二,第一声响方式,第二、振动方式,声响方式是在收到来电信号时,移动电话会发出铃声或音乐等声响,振动方式则是在移动电话内设置有一振动马达,而当收到来电信息时,启动振动马达动作,让使用者感受到移动电话在振动,以得知来电信息,接听电话。目前常见的振动马达可见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中振动马达是呈长筒状,在马达轴心连接有一重块,当马达旋转时带动重块转动,通过重块的设计产生振动动能。然而目前如笔记本电脑(Notebook)、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电话(Mobile phone)等科技产品是以轻、薄、短、小为发展方向,此种振动马达占据有一定立体体积,因而使得这些科技产品在设计时易受到一定的限制。若想将上述的振动马达体积缩小,最简单的方式当然就是将所有组成的电子零组件尺寸变小,然而这样的观念却有实现上的障碍,譬如尺寸变小的零组件要如何组装?或许尺寸可以变小,但在组装上却有困难,而这样的限制条件即是产品小型化的问题,纵使组装上不发生问题,因为组装的工作较为困难,势必也会造成成本上的增加。再者,上述的振动马达产生振动是在轴心的一端设有重块,重块是另外设计,马达尺寸缩小即受到重物限制,又如图1所示,重块是位于马达的一端,产生振动动能的部位仅是整体振动马达的四分之一,振动效能是为局部而非全面,且振动马达带动轴心一端的重块旋转势必需要输出较大的功率,使得振动马达的损耗功率增加;而且重块的设置是固定的,因此振动马达所输出的振动效能是为一定量,当应用在不同机型需要设计不同的重块,才能获得所需的振动效能。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完成微型化的直流无刷线圈振动马达。根据本技术所给出的直流无刷线圈振动马达构造,其主要是由一电路板、二个以上的感应线圈、一重物元件、一控制器以及二个以上的磁销所组成,其中感应线圈是采用径向卷绕而设置在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上的电源输入端构成电连接,磁销分别介于二感应线圈之间,而重物元件则是设置在感应线圈之上,并且偏离马达中心位置,且重物元件为一具有共平面多个磁极的永久磁铁,另外其中的控制件设置在电路板上并位于二感应线圈之间,控制器用于改变感应线圈磁性,作为控制马达启动与否之用,当外部电源通过感应线圈,感应线圈产生磁力,磁销破坏马达内磁场的静平衡,在感应线圈与重物元件电磁的交互作用下,使得重物元件产生旋转动能,进而由于重物元件偏离马达的中心位置,使得马达产生振动动能。本技术的重物元件作为马达的转子部分,并且作为产生振动动能所需的重物,使得马达可以产生全方面的振动动能,并且可以使马达启动所需的消耗功率降低,提升振动马达的运转效率。本技术的重物元件可以直接改变与马达中心的位移条件,不同的位移位置即可产生不同的振动效能,可随着各种不同机型的需求搭配使用。如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的直流无刷线圈振动马达,其能提供一将传统振动马达的结构设计小型化的微型马达,通过改变马达中的定子及转子的结构型态,达到微型化的要求,同时通过转子偏心的设计即可输出振动效能,改善传统振动马达的问题。并且本技术直接以转子作为输出振动效能所需的重物,省去传统振动马达所需增加重块的负载,将大幅提升马达运转的效率。再者,传统的振动马达若需改变输出的振动效能时,必须改变重块的设计,本技术可以直接改变重物元件的位移条件,即可获得不同的振动效能。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图1是已知的振动马达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组合后的立体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组合后的侧视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中磁性元件的磁极示意图;图6和图7是本技术中磁性元件与套件的关系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线圈的连接电路图。请参阅图2、图3所示,图中所示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根据本技术所给出的直流无刷线圈振动马达l0,其主要包括有一壳体11、一电路板12、一轴杆13、二感应线圈14a、14b、一控制器15、一护圈16、二磁销17a、17b、一重物元件18所组成,其中壳体11用于包覆住直流无刷线圈振动马达10所有构成元件,其是由底座111及上盖112构成一扁圆形体,由于直流无刷线圈振动马达10是利用电能形成磁能转换为机械能,因此壳体11必须采用不导磁的材料所制成,譬如铝、镍、铜、塑料等材料,以避免破坏直流无刷线圈振动马达10的感应磁场。另外在上盖112的侧边底端还具有一开口1122。电路板12、轴杆13、感应线圈14a、14b、控制器15、护圈16、二磁销17a、17b及磁性元件18依序由下而上设置于壳体11,其中电路板12为一印刷电路板,其上有印刷电路,由于本技术将直流无刷线圈振动马达10绝大多数所需的电气特性(如改变电流方向,驱动磁场作用等)设计在控制器15中,因此印刷电路板上的印刷电路并不复杂,将可降低生产成本;电路板12为容置在壳体11内,因此设计为圆形,其中于一侧凸出一电连接端121,在电连接端121上设定有电源输入接点1211、1212,外部电源(图中未示)与电源输入接点1211、1212连接,以供应直流无刷线圈振动马达10所需的电能,其中的电连接端12l可由上盖112侧边的开口1122伸出在壳体11外,以便于外部电源连接。另外轴杆13设置在电路板12的中心位置。二感应线圈14a、14b是由导电线材以径向卷绕而成,并且相对的设置在电路板12上与电路板12上的印刷电路连接,用于作为直流无刷线圈振动马达10的定子部分,根据安培右手定律(Ampere’s right-hand rule),电流的方向为径向,磁场的方向则为轴向,在电流经过感应线圈14a、14b,感应线圈14a、14b将产生轴向的磁场。控制器15为一微处理器(Micro-process IC),并设置在电路板12上与电路板12上的印刷电路连接,此控制器15乃是将驱动直流无刷线圈马达10绝大多数所需的电气特性,电路组成(如改变电流方向,驱动磁场感磁作用等等)整合在其中,借以控制并驱动直流无刷线圈振动马达10转动,此一目的在于简化直流无刷线圈振动马达10电路组成所需的电子零组件,并且可以简化电路板12上的印刷电路,将有利用小型化的直流无刷线圈振动马达10的组装作业,进而降低小型化所可能增加的组装工作成本。护圈16是以塑胶材料等不导磁绝缘材料所制成,以避免破坏直流无刷线圈马达10的磁场,其具有对应二感应线圈14a、14b的第一、第二穿孔16l、162,位于中央处对应轴杆13的第三穿孔163,对应控制件15的第四穿孔164,以及设置于第一及第二穿孔161、162之间的第五及第六穿孔165、166,其中护圈16的高度恰好等于感应线圈14a、14b的大小,且第一、第二穿孔16l、162的内径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流无刷线圈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路板,其上设有印刷电路,并至少具有二个电源输入接点; 二个以上的感应线圈,其径向卷绕并对应设置在该电路板上,电流通过该感应线圈,使该个感应线圈产生磁性构成磁极; 一重物元件,具有磁性,在共平面上具有多个磁极,并且设置在感应线圈上,而且是偏移中心的位置,该重物元件与该感应线圈磁性相斥,而使该重物元件产生旋转动能,并且通过该重物元件偏移的设置而输出振动效能; 二个以上的磁销,具有导磁性,介于该电路板及该重物元件之间并位于该感应线圈之间,该磁销舆该磁性元件磁性接触而磁化;及 一控制器,用于启动该感应线圈形成磁极,并设置在该电路板上与该感应线圈构成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煜晶展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