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尘器以及电动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86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集尘器(50),其包括:主体(11),该主体具有用于存储灰尘的集尘室(55);提手部分(54),其设置于该主体外部并可以被把握以便搬送该主体;压缩机构,其包括用于压缩集尘室中的灰尘的压缩组件(100);以及操纵杆(85),通过向该提手部分移动所述操纵杆来操作压缩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集尘器以及电动吸尘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连接和可分离于电动吸尘器主体的集尘器,以及一种包括该集尘器的电动吸尘器。
技术介绍
传统上,广为人知的旋风式真空电动吸尘器如图10所示(请参阅日本专利JP2001-104223A,第38和45段,图2)。该电动吸尘器包括一个上部开口的尘杯1,一个用于在该尘杯1中产生负压的电动鼓风机2,等等。在尘杯1的侧壁1A上设有吸入口3,该吸入口3通过吸入通道5与用于吸入灰尘的吸入单元4连通。由吸入单元4吸入的灰尘穿过吸入通道5和尘杯1的吸入口3被引入尘杯1。在尘杯1中产生旋流以便将灰尘与空气分开,并且随后只有空气从尘杯1的开口的上部吸入电动鼓风机2并排到外部。根据该电动吸尘器,由于灰尘收集于尘杯1中,所以不需要纸包过滤器。但是,在这样的电动吸尘器中,灰尘和空气仅仅是通过在尘杯1中产生的旋流来分离,所以收集在尘杯1中的灰尘几乎没有得到压缩,从而尘杯1中迅速集满灰尘,因此会产生尘杯1中收集的灰尘实际上非常少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具有用于压缩在灰尘收集部位收集到的灰尘的压缩装置(请参考,日本专利申请2003-097017)。但是,在该技术中,因为用于操作该压缩装置的球状突起设置在电动吸尘器主体的下部,远离于为了握持该电动吸尘器的主体而设置于主体上部的握管部,所以当用一只手握持该主体时,必须用另外一只手拨动球状突起才能操作该压缩控制装置,从而导致该压缩装置难于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的能够压缩灰尘的集尘器,以及可以使用该集尘器的电动吸尘器。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集尘器包括:具有用于储存灰尘的集尘室的主体;位于主体外部且用于握住以便搬送该主体的提手部分;包括用于压缩储存在集尘室里灰尘的压缩组件的压缩机构;以及操纵杆,其通过向提手部分移动该操纵杆来操作压缩组件。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操纵杆被置于当提手部分被把握时能够操作的位-->置上,并沿着提手部分上部表面设置。该主体包括:分离装置,其设置于集尘室上游侧并用于分离灰尘和空气;灰尘排出口,其设置于集尘室的底部;以及底盖,其用于打开和关闭该排出口并在打开该底盖时通过压缩组件排出灰尘。该主体设置于电动吸尘器的主体内,并且能操作集尘器主体中的压缩组件的操作装置设置于电动吸尘器的主体中。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轮廓的透视图。图2是图1中电动吸尘器的主体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电动吸尘器的安装有集尘器的主体上的部分的剖视图。图4是集尘器的透视图。图5是移除壳罩的集尘器的透视图。图6是一联动机构的结构透视图。图7是集尘器的横截面视图。图8是联动机构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9是在另一实施例中的集尘器主要部分的说明图。图10是传统的电动吸尘器结构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后面附图所示的具有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集尘器的电动吸尘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所示,电动吸尘器10包括:一主体11;一集尘软管12,其一端连接到主体11,另一端连接到手边操作管13;一延伸管14,其可拆卸地连接到操作管13;以及一吸入单元15,其可拆卸地连接到延伸管14的前端。该集尘软管12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到设置于主体11内的连接口10A。操作管13包括一操作部分13A,其设有复数个用于操作电动吸尘器10的操作开关13B。吸入单元15包括一吸入室(未图示),其设有一形成于吸入单元的底面的吸入口(未图示)并吸入灰尘。主体11包括一壳体20;一集尘器50,其可拆卸地设置在壳体20中设有的集尘器容纳室21中;一盖40,其具有一通过合页连接到壳体20的后部,以及一可上下开闭的前部,如图2所示。请参阅图4和图5所示,集尘器50包括一主体53,其具有设置在主体的前部(如图5中的左侧)的吸入口52,以及设置于主体后部的过滤器安装部分58。过滤器安装部分58具有一后部开口51。吸入口52通过连接口-->10A、集尘软管12和延伸管14与吸入单元15的吸入室连通。过滤器安装部分58形成为一圆柱形组件,其截面为矩形,并且,例如,一褶状过滤单元P可拆卸地设置在过滤器安装部分58内。集尘器容纳室21形成于壳体20的前部,集尘器容纳室21的上部开口22经常被盖40所关闭。电动鼓风机23设置于壳体20的后部,电动鼓风机23的吸入口24通过连接空气通道G与集尘器50的后部开口51连通。壳体20设有复数个排气孔25,并且后轮26上也设有复数个排气孔27。通过吸入口24被电动鼓风机23吸入并通过排出口(未图示)排出的空气从排气孔25和27释放出。主体53包括:一灰尘分离装置60,其将通过吸入口52吸入的含有灰尘的空气分离为空气和灰尘;一集尘室55,其设置于灰尘分离装置之下并且容纳灰尘分离装置60分离出的灰尘;一导向空气通道56,其用于将灰尘分离装置60分离出的灰尘导入集尘室55;以及一体式形成在集尘室55上的负压室57等等。集尘室55的底部上设有一用于排出灰尘的排出口53D,并且在该排出部设有一底盖59,使该排出口能够被打开和关闭。灰尘分离装置60具有一设有复数个开口61A的框架61,并且每个开口上设有一网状过滤器F1。一个喇叭状空气通道62形成于网状过滤器F1所包围的框架内侧。该空气通道62在前后方向上直线延伸。框架61具有:一前开口61a,其直接正对吸入口52且直径大于吸入口52的直径;和一后开口61b,其直径一般等于吸入口52的直径。导向空气通道56连通框架62的后开口61b和设置在集尘室55的顶板55A的后部的引导口55d。负压室57与后部开口51连通,且灰尘分离装置60和导向空气通道56设置于负压室57内。灰尘分离装置60中的空气通道62通过框架61上每一个开口61A与负压室57连通。开口55Ha设置于集尘室的后壁55H上,集尘室55通过开口55Ha与负压室57连通,并且在开口55Ha上设置有过滤器F2。集尘器50上具有设置在主体53上部的提手部分54。如图4和图5所示,提手部分54包括一固定在主体53对侧的U字型带状组件。可以用手握住提手部分54来搬送主体53。还设有通过用手握住提手部分54来压缩集尘室55中所容纳的灰尘的压缩机构。该压缩机构包括:一操纵杆85,其设置于在握住提手部分54时能够进行操作的位置上;以及一压缩组件100,其设置于集尘室55中使得当操作该操纵杆65时通过一联动机构70压缩集尘室55中的灰尘。该操纵杆85包括一个基本为U字型的带状组件,其在提手部分54上方并沿着该提手部-->分延伸,桥接设置于集尘器的主体53的对侧。如图6所示,压缩组件100设置在集尘室55的顶板55A之下,使得其可以上下移动,并且沿着导向空气通道56内侧设置的拱顶导向壁部101与压缩组件100一体式成型。而且,压缩组件100形成有正对灰尘分离装置60的后开口61b的开口102和正对集尘室55的引导口55d的开口103。对于压缩组件100的后缘部分,附有在过滤器F2上游的过滤器表面F2a滑动的叶片110。例如,联动机构70包括一连接操纵杆85的齿轮装置以及一与该齿轮装置连接的连杆装置。该连杆装置具有可向上和向下延伸的连杆104和104,其可拆卸地附着于压缩组件100的对侧。如图7所示,连杆104和104插入设置在集尘室55的顶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尘器,其包括:主体,其具有用于存储灰尘的集尘室;提手部分,其设置于主体外部并可以被把握以便搬送所述主体;压缩机构,其包括用于压缩所述集尘室中的灰尘的压缩组件;以及操纵杆,通过使该操纵杆向所述提手部分移动 来操作所述压缩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4-4-7 113338/20041.一种集尘器,其包括:主体,其具有用于存储灰尘的集尘室;提手部分,其设置于主体外部并可以被把握以便搬送所述主体;压缩机构,其包括用于压缩所述集尘室中的灰尘的压缩组件;以及操纵杆,通过使该操纵杆向所述提手部分移动来操作所述压缩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器,其中所述操纵杆设置在握住该提手部分时还能够操作的位置上,并且是沿该提手部分的上表面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器,其中所述主体包括: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山広竹本律雄田中正俊森下笃至原田健司町田达男铃木仁小嵨健司田中爱饭泉聡子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泰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