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波段变频组件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468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L波段变频组件模块,包括电源单元、接收通道、发射通道和频综单元,电源单元分别与接收通道、发射通道和频综单元连接,接收通道输入端与输入接口连接,接收通道输出端与信号处理模块连接,接收通道以将射频信号下变频至中频信号,信号处理模块输出端与输出接口连接,输出接口与发射通道连接,发射通道以对中频信号上变频至射频信号发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指标优于现有的L波段变频组件,该模块电路实现方式简单,可靠;上、下变频实现模块化设计,解决了通道间高隔离度,优良信号的问题;模块化设计不仅简化了电路,同时提高了可生产性和可靠性。了可生产性和可靠性。了可生产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波段变频组件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信号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L波段变频组件模块。

技术介绍

[0002]L波段变频组件主要是实现射频信号的变频功能,应用于固定站、箱式车载站等站型的通用卫星信道设备中;现有的L波段变频组件体积大,结构复杂、产品性能低、双通道链路隔离度差,收发信号存在相互干扰的问题,不能达到卫星通信设备系统对L波段变频组件工作性能等高标准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L波段变频组件模块,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L波段变频组件模块,包括电源单元、接收通道、发射通道和频综单元,电源单元分别与接收通道、发射通道和频综单元连接,接收通道输入端与输入接口连接,接收通道输出端与信号处理模块连接,接收通道以将射频信号下变频至中频信号,信号处理模块输出端与输出接口连接,输出接口与发射通道连接,发射通道以对中频信号上变频至射频信号发送,频综单元为接收通道和发射通道的变频提供本振源;接收通道包括:第一分路、第二分路、第一滤波器、第一数控衰减器、第一放大器、第一混频器、第二滤波器、第二放大器、第三滤波器和第一功分器;第二分路包括第二混频器、第一温补衰减器、第四滤波器、第三放大器、第四放大器和第五滤波器;第一滤波器输入端与输入接口输出端连接,第一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数控衰减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数控衰减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输入端连接,第一混频器的出端与第二滤波器输出端连接,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第二放大器输出端与第三滤波器输入端连接,第三滤波器输出端与第一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功分器一个输出端与第一分路连接,第一功分器另一输出端与第二分路连接,第一功分器一输出端与第二混频器输入端连接,第二混频器输出端与第一温补衰减器输入端连接,第一温补衰减器输出端与第四滤波器输入端连接,第四滤波器输出端与第三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第三放大器输出端与第四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第四放大器输出端与第五滤波器输入端连接;第一分路与第二分路结构相同。
[0006]优选的是,发射通道包括第六滤波器、第二数控衰减器、第三混频器、第七滤波器、第五放大器、第八滤波器、第四混频器、第二温补衰减器、第九滤波器、第三数控衰减器、第六放大器和第十滤波器;第六滤波器输出端与第二数控衰减器输入端连接,第二数控衰减器输出端与第三混频器输入端连接,第三混频器输出端与第七滤波器输入端连接,第七滤波器输出端与第五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第五放大器输出端与第八滤波器输入端连接,第八滤波器输出端与第四混频器输入端连接,第四混频器输出端与第二温补衰减器输入端连
接,第二温补衰减器输出端与第九滤波器输入端连接,第九滤波器输出端与第三数控衰减器输入端连接,第三数控衰减器输出端与第六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第六放大器输出端与第十滤波器输入端连接。
[0007]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频综单元包括接收通道本振和发射通道本振,接收通道本振与输入接口连接,发射通道本振与输出接口连接。
[0008]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接收通道本振包括跳频本振源电路和点频本振源电路。
[000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跳频本振源电路包括第一晶振、单刀双掷开关、第一跳频分路和第二跳频分路;第一晶振分别与第一跳频分路输入端和第二跳频分路输入端连接,单刀双掷开关分别与第一跳频分路输出端和第二跳频分路输出端连接,第一跳频分路包括锁相环、信号发生器、第一鉴相器、第一环路滤波器、第一压控振荡器、第二功分器、第七放大器、倍频器、第八放大器、第九放大器和第一衰减器;锁相环输入端与第一晶振连接,锁相环输出端与信号发生器输入端连接,信号发生器输出端与第一鉴相器输入端连接,第一鉴相器输出端与第一环路滤波器输入端连接,第一环路滤波器输出端与第一压控振荡器输入端连接,第一压控振荡器输出端与第二功分器输入端连接,第二功分器一个输出端与第七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第七放大器输出端与倍频器输入端连接,倍频器输出端与第八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第八放大器输出端与单到双掷开关连接,第二功分器另一输出端与第九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第九放大器输出端与第一衰减器输入端连接,第一衰减器输出端与第一鉴相器输入端连接;第二跳频分路与第一跳频分路的结构相同。
[001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点频本振源电路包括第二晶振、第二鉴相器、第二环路滤波器、第二压控振荡器、第三功分器、第十放大器、第十一放大器和第二衰减器;第二晶振与第二鉴相器输入端连接,第二鉴相器输出端与第二环路滤波器输入端连接,第二环路滤波器输出端与第二压控振荡器输入端连接,第二压控振荡器输出端与第三功分器输入端连接,第三功分器一个输出端与第十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第三功分器另一输出端与第十一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第十一放大器输出端与第二衰减器输入端连接,第二衰减器输出端与第二鉴相器输入端连接。
[0011]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电源单元包括反接保护电路、尖峰抑制器、电磁兼容性滤波器、浪涌电流抑制器、二极管、极性电容、第一电源转换器、第二电源转换器、第一共模滤波器和第二共模滤波器;反接保护电路输出端与尖峰抑制器输入端连接,尖峰抑制器输出端与电磁兼容性滤波器输入端连接,电磁兼容性滤波器输出端与浪涌电流抑制器输入端连接,浪涌电流抑制器输出端与二极管正极连接二极管负极与极性电容正极、第一电源转换器输入端和第二电源转换器输入端连接,第一电源转换器输出端与第一共模滤波器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源转换器输出端与第二共模滤波器输入端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0013]1、本技术指标优于现有的L波段变频组件,该模块电路实现方式简单,可靠;上、下变频实现模块化设计,解决了通道间高隔离度,优良信号的问题;模块化设计不仅简化了电路,同时提高了可生产性和可靠性;在本方案中使用芯片的内部模块全部采用平行封焊和激光封焊技术,模块的密性好。
[0014]2、本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布局合理,指标分配及设计优益,最终组件产
品通道间隔离度高,信号稳定。
[0015]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7]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L波段变频组件模块结构框图。
[0018]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L波段变频组件模块图1中所示的接收通道原理图。
[0019]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L波段变频组件模块图1中所示的发射通道原理图。
[0020]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波段变频组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单元、接收通道、发射通道和频综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分别与所述接收通道、所述发射通道和所述频综单元连接,所述接收通道输入端与输入接口连接,所述接收通道输出端与信号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接收通道以将所述射频信号下变频至中频信号,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输出端与输出接口连接,所述输出接口与所述发射通道连接,所述发射通道以对中频信号上变频至射频信号发送,所述频综单元为所述接收通道和所述发射通道的变频提供本振源;所述接收通道包括:第一分路、第二分路、第一滤波器、第一数控衰减器、第一放大器、第一混频器、第二滤波器、第二放大器、第三滤波器和第一功分器;所述第二分路包括第二混频器、第一温补衰减器、第四滤波器、第三放大器、第四放大器和第五滤波器;所述第一滤波器输入端与所述输入接口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数控衰减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数控衰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混频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混频器的出端与所述第二滤波器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滤波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滤波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功分器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分路连接,所述第一功分器另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分路连接,所述第一功分器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混频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混频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温补衰减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温补衰减器输出端与所述第四滤波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滤波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放大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放大器输出端与所述第四放大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放大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五滤波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分路与所述第二分路结构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波段变频组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通道包括第六滤波器、第二数控衰减器、第三混频器、第七滤波器、第五放大器、第八滤波器、第四混频器、第二温补衰减器、第九滤波器、第三数控衰减器、第六放大器和第十滤波器;所述第六滤波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数控衰减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数控衰减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混频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混频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七滤波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七滤波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五放大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放大器输出端与所述第八滤波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八滤波器输出端与所述第四混频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混频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温补衰减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温补衰减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九滤波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九滤波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数控衰减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数控衰减器输出端与所述第六放大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放大器输出端与所述第十滤波器输入端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波段变频组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综单元包括接收通道本振和发射通道本振,所述接收通道本振与所述输入接口连接,所述发射通道本振与所述输出接口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恩洁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缥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