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世林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摩托车发动机的四气门顶杆式配气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450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摩托车发动机的四气门顶杆式配气机构,包括凸轮轴、排气门组件、进气门组件、上摇臂轴和上摇臂,所述排气门组件和进气门组件均设置有两组,每个上摇臂包括从左到右依次第一推动块、第二推动块和第三推动块,第一推动块和第二推动块左右间隔设置且位于两个上摇臂的外侧,第三推动块位于两个上摇臂的内侧,左侧的进气门组件上端和左侧的排气门组件上端均对应抵在其相应侧的第一推动块下端,右侧的进排气门组件的上端均对应抵在其相应侧的第二推动块上,每个第三推动块的下端设置有顶杆组件。进气门组件和排气门组件均设置有两个,使得整个内燃机的配气效率高,让燃烧室内的燃烧更加充分,从而提高化学能的转换效率。能的转换效率。能的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摩托车发动机的四气门顶杆式配气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摩托车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摩托车发动机的四气门顶杆式配气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摩托车的配气机构包括一个进气门组件2和排气门组件3,其为两气门结构,在燃烧室的进排气时,易造成进入的气体不够,排出气体少,使其燃烧后留下的气体较多,导致燃烧室时内燃烧不充分,从而降低汽油或柴油内化学能的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拟提供一种用于摩托车发动机的四气门顶杆式配气机构,采用一种四气门的配气结构,提高整个内燃机的配气效率,让燃烧室内的燃烧更加充分,从而提高化学能的转换效率。
[0004]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摩托车发动机的四气门顶杆式配气机构,包括设置在发动机内的凸轮轴、前后对称设置的排气门组件和进气门组件,在发动机的配气室内设置有左右延伸且前后间隔的两个上摇臂轴,每个上摇臂轴上均套设有上摇臂,两个上摇臂轴上的上摇臂前后对称设置,所述排气门组件和进气门组件均左右间隔设置有两组,每个所述上摇臂包括从左到右依次第一推动块、第二推动块和第三推动块,所述第一推动块和第二推动块左右间隔设置且位于两个上摇臂的外侧,所述第三推动块位于两个上摇臂的内侧,左侧的进气门组件上端和左侧的排气门组件上端均对应抵在其相应侧的第一推动块下端,右侧的进气门组件上端和右侧的排气门组件上端均对应抵在其相应侧的第二推动块上,所述第三推动块的下端设置有顶杆组件。
[0005]作为上述方案中的优选,所述顶杆组件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两个顶杆,每个所述顶杆的上端均对应抵在对应第三推动块的下方,每个所述顶杆的下端可活动的插入对应下摇臂上端的开孔内,每个所述下摇臂的下端抵着凸轮轴的凸轮工作面上,两个所述下摇臂均铰接在固设的下摇臂轴上。
[0006]进一步优选,所述顶杆的上下两端均设置为球形,所述第三推动块与顶杆上端接触位置处、下摇臂的开孔均设置为向下开口的半球型。
[0007]进一步优选,所述上摇臂包括上摇臂主体,所述第一推动块、第二推动块和第三推动块均与上摇臂主体一体成型,且由上摇臂主体向对应侧延伸形成。
[0008]进一步优选,所述下摇臂的下端与凸轮工作面相接触的面设置为弧面,或在下摇臂的下端铰接有滚轮,通过滚轮与凸轮工作面接触。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设置有两个进气门组件和两个排气门组件使其形成四气门结构,其更加便于燃烧室内的进排气,使得整个内燃机的配气效率高,让燃烧室内的燃烧更加充分,从而提高化学能的转换效率,进而为摩托车提供更高的使用功率;本配气机构采用顶杆式,相对于传动的链条式,顶杆式的结构简单,且整体为机械刚性,增加了配气机构
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现有技术中两气门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中上摇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4]如图2

3所示,一种用于摩托车发动机的四气门顶杆式配气机构,主要由凸轮轴1、排气门组件2、进气门组件3、上摇臂轴4、上摇臂5和顶杆组件组成,其中凸轮轴1设置在发动机内且与曲轴轴线平行,排气门组件2和进气门组件3前后对称设置,在发动机的配气室内设置有左右延伸且前后间隔的两个上摇臂轴4,每个上摇臂轴4上均套设有上摇臂5,两个上摇臂轴4 上的上摇臂5前后对称设置,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0015]排气门组件2和进气门组件3均左右间隔设置有两组,在每个上摇臂5 包括从左到右依次第一推动块5a、第二推动块5b和第三推动块5c,第一推动块5a和第二推动块5b左右间隔设置且位于两个上摇臂5的外侧,第三推动块5c位于两个上摇臂5的内侧,左侧的进气门组件3上端和左侧的排气门组件2上端均对应抵在其相应侧的第一推动块5a下端,右侧的进气门组件3 上端和右侧的排气门组件2上端均对应抵在其相应侧的第二推动块5b上,第三推动块5c的下端设置有顶杆组件。
[0016]顶杆组件的具体结构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两个顶杆6,每个顶杆6的上端均对应抵在对应第三推动块5c的下方,每个顶杆6的下端可活动的插入对应下摇臂7上端的开孔内,且每个下摇臂7的下端抵着凸轮轴的凸轮工作面上,两个下摇臂7铰接在固设的下摇臂轴8上。
[0017]为方便顶杆6在进行动力的传动,将顶杆6的上下两端均设置为球形,同时在第三推动块5c与顶杆6上端接触位置处、下摇臂7的开孔均设置为向下开口的半球型。
[0018]为方便上摇臂5在上摇臂轴4上转动,上摇臂5包括上摇臂主体5d,且第一推动块5a、第二推动块5b和第三推动块5c均与上摇臂主体5d一体成型,且由上摇臂主体5d向对应侧延伸形成。
[0019]为方便为减少凸轮工作面与下摇臂7之间的摩擦,将下摇臂7的下端与凸轮工作面相接触的面设置为弧面,或在下摇臂7的下端铰接有滚轮,通过滚轮与凸轮工作面接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摩托车发动机的四气门顶杆式配气机构,包括设置在发动机内的凸轮轴(1)、前后对称设置的排气门组件(2)和进气门组件(3),在发动机的配气室内设置有左右延伸且前后间隔的两个上摇臂轴(4),每个上摇臂轴(4)上均套设有上摇臂(5),两个上摇臂轴(4)上的上摇臂(5)前后对称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门组件(2)和进气门组件(3)均左右间隔设置有两组,每个所述上摇臂(5)包括从左到右依次第一推动块(5a)、第二推动块(5b)和第三推动块(5c),所述第一推动块(5a)和第二推动块(5b)左右间隔设置且位于两个上摇臂(5)的外侧,所述第三推动块(5c)位于两个上摇臂(5)的内侧,左侧的进气门组件(3)上端和左侧的排气门组件(2)上端均对应抵在其相应侧的第一推动块(5a)下端,右侧的进气门组件(3)上端和右侧的排气门组件(2)上端均对应抵在其相应侧的第二推动块(5b)上,所述第三推动块(5c)的下端设置有顶杆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于摩托车发动机的四气门顶杆式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组件包括前后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世林李治兵
申请(专利权)人:夏世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