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高陡边坡的雨水丰欠互补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725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陡边坡的雨水丰欠互补利用装置,包括开凿于高陡边坡的微平台上的多个蓄水孔,于各所述蓄水孔内安装有导水芯,所述导水芯经安装于蓄水孔上部处的换水层与外界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持续充足的自然降水水源,减少了对人工浇灌的依赖,实现了丰水期蓄水、枯水期用水,提高了高陡边坡植物依靠自然降雨生长的绿化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高陡边坡的雨水丰欠互补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边坡绿化的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陡边坡的雨水丰欠互补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高陡边坡绿化是现存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绿化领域中急需克服的难题。由于矿山开采边坡坡度陡峭且高大,植物赖以生长的土壤贫瘠,植物依靠自然生长困难。尤其北方太行山区,大部分降雨集中在7、8月份,且强降雨较多。一场降雨过后,虽然降水量较大,但是高陡边坡坡面保存下来降水极少,大部分降水经过坡面急速流失到地势低洼区域。降雨集中的7、8月份,高陡边坡植物依靠自然降雨能够生长,其他降雨稀少月份,高陡边坡植物依靠自然降雨生存困难。大量高陡边坡绿化完全依靠人工养护,定期进行喷洒作业,作业危险系数大,劳动强度高,并且水资源、燃料能源消耗等巨大,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理念不符。故需要探索实现一劳永逸方法,实现高陡边坡植物依靠自然降雨能够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高陡边坡的雨水丰欠互补利用装置,用以将丰水期植物不需要的多余降水存储于蓄水孔中,待旱季时为植被生长所用,大幅度提高高陡边坡植物依靠自然降雨生长的绿化效果。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适用于高陡边坡的雨水丰欠互补利用装置,包括开凿于高陡边坡的微平台上的多个蓄水孔,于各所述蓄水孔内安装有导水芯,所述导水芯经安装于蓄水孔上部处的换水层与外界连通。
[0006]进一步的,所述换水层经固定于蓄水孔内壁上的换水层骨架与蓄水孔固定,于所述换水层的下端设置有换水器底板钢网,于换水层骨架外套设有伸出微平台上表面的滤水纱网。
[0007]进一步的,所述换水层骨架包括设置于蓄水孔内壁上的多根固定筋,且各所述固定筋沿蓄水孔的轴向延伸,且固定筋构成第一纵向骨架,于所述蓄水孔内沿其轴向间隔设置有第一横向箍筋,各所述第一横向箍筋分别套设于第一纵向骨架外。
[0008]进一步的,于所述导水芯外设置有导水芯骨架,所述导水芯骨架包括设置于导水芯外壁上的多根主筋,且各所述主筋沿导水芯的轴向延伸,且主筋构成第二纵向骨架,于所述第二纵向骨架外套设有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横向箍筋。
[0009]进一步的,所述换水层骨架和导水芯骨架经多根沿二者周向均匀设置的连接筋固连。
[0010]进一步的,于所述滤水纱网外套设有植物纤维填充层,所述植物纤维填充层的上端低于滤水纱网的上端,且与微平台固定的定位板与植物纤维填充层的上端相抵。
[0011]进一步的,所述微平台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基岩层、种植土层及种植土顶板,
所述定位板固定于基岩层上。
[0012]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施工人员在高陡边坡的各个微平台上开凿多个蓄水孔,在每个蓄水孔内安装导水芯,降雨过程,雨水通过换水层的过滤进入蓄水孔内,这部分雨水被储存,换水层起到水的双向式交换和减少蓄水孔孔内水分蒸发的作用,导水芯的作用是在干旱季节将所储存的这部分雨水通过导水芯的毛细功能供应给土壤,进而提供一个长期有效的供水链,而且蓄水孔内的雨水可被外界的降雨所置换补充;综上可知,本技术可将降雨储存,克服了高陡边坡蓄水能力差需要人工对植被进行洒水养护带来的高成本和环保效益差的问题,由此本技术为植被的生长提供持续充足的自然降雨水源,确保了植被的正常生长,大幅度地提高了高陡边坡植物依靠自然降雨生长的绿化效果。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4]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安装于高陡边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18]标注部件:1

基岩层,2

种植土层,3

种植土顶板,4

蓄水孔,5

换水层,6

导水芯,7

滤水纱网,8

植物纤维填充层,9

定位板,10

第一纵向骨架,11

第一横向箍筋,12

换水器底板钢网,13

第二纵向骨架,14

第二横向箍筋,15

连接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陡边坡的雨水丰欠互补利用装置,如图1

2所示,包括多个蓄水孔4,这些蓄水孔4开凿在高陡边坡的微平台上,其中,在每个蓄水孔4内安装有导水芯6,该导水芯6的下端伸入蓄水孔4的底端,在蓄水孔4的上部处设置有换水层5,导水芯6与换水层5连接,且换水层5与外界连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势在于:施工人员在高陡边坡的各个微平台上开凿多个蓄水孔4,在每个蓄水孔4内安装导水芯6,雨水通过蓄水孔4上方的换水层5进入蓄水孔4内,这部分雨水被储存,导水芯6的作用是将所储存的这部分雨水通过导水芯6的渗水功能通过换水层供应给植被,进而提供一个长期有效的供水链,而且蓄水孔4内的雨水可被外界的降雨所置换补充;综上可知,本技术可将降雨储存,克服了高陡边坡蓄水能力差的问题,而且无需人工对植被进行喷洒水,由此本技术为植被的生长提供持续充足的水源,确保植被的正常生长,大幅度地提高高陡边坡植物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的绿化效果。
[0021]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在换水层5外套设有伸出微平台上表面的滤水纱网7,由于滤水纱网7的上端高于微平台的上表面,将汇入蓄水孔4内的雨水中掺杂的砂石等隔离开来。本实施例在滤水纱网7外套设有植物纤维填充层8,该植物纤维
填充层8的上端低于滤水纱网7的上端,并且与微平台固定的定位板9与植物纤维填充层8的上端相抵。本实施例的微平台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基岩层1、种植土层2及种植土顶板3,上述的定位板9固定于基岩层1上。
[0022]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换水层5通过固定在蓄水孔内壁上的换水层骨架与蓄水孔4固定,在换水层5的下端设置有换水器底板钢网12,在换水层骨架外套设有伸出微平台上表面的滤水纱网7;换水层骨架包括设置在蓄水孔5内壁上的多根固定筋,且每根固定筋沿蓄水孔5的轴向延伸,固定筋构成第一纵向骨架10,在蓄水孔5内沿其轴向间隔设置有第一横向箍筋11,每个第一横向箍筋11分别套设在第一纵向骨架10外。在导水芯外设置有导水芯骨架,该导水芯骨架包括设置在导水芯外壁上的多根主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高陡边坡的雨水丰欠互补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凿于高陡边坡的微平台上的多个蓄水孔,于各所述蓄水孔内安装有导水芯,所述导水芯经安装于蓄水孔上部处的换水层与外界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陡边坡的雨水丰欠互补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水层经固定于蓄水孔内壁上的换水层骨架与蓄水孔固定,于所述换水层的下端设置有换水器底板钢网,于换水层骨架外套设有伸出微平台上表面的滤水纱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陡边坡的雨水丰欠互补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水层骨架包括设置于蓄水孔内壁上的多根固定筋,且各所述固定筋沿蓄水孔的轴向延伸,且固定筋构成第一纵向骨架,于所述蓄水孔内沿其轴向间隔设置有第一横向箍筋,各所述第一横向箍筋分别套设于第一纵向骨架外。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陡边坡的雨水丰欠互补利用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小勇李予红刘彦林杨新兵张志田宋立恩王楠刘聪韩春平卜峰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