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斜拉桥钢箱梁的过塔滑移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20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斜拉桥钢箱梁的过塔滑移平台,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地设在主塔左、右侧的左、右幅滑移平台;左、右幅滑移平台均包括基础钢管桩、十四根桩顶横梁、两道受力纵梁、多道分配梁、两根滑移轨道、平台面板和多个滑移设备;基础钢管桩采用十四排嵌岩钢管桩;十四根桩顶横梁一一对应地设在十四排钢管桩上;两道受力纵梁搁置在十四根桩顶横梁上,每道受力纵梁由十二榀贝雷架构成;多根分配梁间隔地设在两道受力纵梁上;两根滑移轨道与两道受力纵梁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分配梁上;平台面板以错开两道滑移轨道的方式铺设在多根分配梁上;多个滑移设备安装在两根滑移轨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稳定,保证了过塔梁段施工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捷性和安全性。捷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斜拉桥钢箱梁的过塔滑移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斜拉桥钢箱梁的过塔滑移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钢箱梁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桥梁中。无论是城市桥梁,或者是铁路桥梁,都有很多采用了钢箱梁为主梁梁体。这既是钢箱梁成熟运用的表现,同时也为钢箱梁的多样化施工带来了可能。本技术涉及的桥梁为东西向的双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斜拉桥。东、西侧边跨各设置两个辅助墩和一个过渡墩,主跨658m,西侧边跨长210m,东侧边跨长240m,具体布置为(70+70+70+658+100+70+70)m,其中东侧100m要跨越一条河东大堤(见图1)。西侧边跨及东侧大堤外的边跨采用重量大、便于支架法施工的混凝土箱梁结构;主跨位于水中及河东侧跨大堤段受跨径的限制,采用了重量轻、便于悬臂拼装施工的钢箱梁。主梁为分离式双箱梁结构,两箱两中间以横梁连接。东侧主塔及以东至边跨辅助墩之间的钢箱梁分成10节梁段。由于所有的梁段均由驳船运到现场后由浮吊吊装,而这10节梁段靠近大堤和东岸,驳船无法靠近,吊装法施工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只能通过浮吊进行小分段吊装到滑移平台上,再采用顶推工艺施工,即通过滑移平台滑移后逐段安装。但这10节梁段要过东侧主塔区滑移,因此要将10节梁段的横梁断开,再采用浮吊进行分段吊装到滑移平台上,滑移过东侧主塔区后再拼焊横梁构成整体钢箱梁段,然后再利用滑移平台顶部的滑移轨道整体滑移就位,精确调整各梁段标高及对接面的间隙后,定位焊接,并与东岸的混凝土箱梁完成钢混结合。
[0003]因此搭设滑移平台就成为10节梁段进行顶推工艺施工的首要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用于斜拉桥钢箱梁的过塔滑移平台,它的结构稳定,既保证了过塔梁段施工的便捷性,也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斜拉桥钢箱梁的过塔滑移平台,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地设在主塔左、右侧的左幅滑移平台和右幅滑移平台;左幅滑移平台和右幅滑移平台均包括基础钢管桩、十四根桩顶横梁、两道受力纵梁、多道分配梁、两根滑移轨道、平台面板和多个滑移设备;其中,
[0006]所述基础钢管桩采用嵌岩钢管桩,自西至东依次设置第一排钢管桩至第十四排钢管桩;第一排钢管桩至第四排钢管桩位于主塔的西侧,第五排钢管桩至第十四排钢管桩位于主塔的东侧;第十三排钢管桩设在大堤上;第一排钢管桩至第五排钢管桩以及第九排钢管桩至第十四排钢管桩的数量均为三根钢管桩;在桥梁的纵向中心线上设置三根与第六排钢管桩、第七排钢管桩第八排钢管桩一一对应的钢管桩;右幅滑移平台的第十三排钢管桩和第十四排钢管桩一一对应地超前左幅滑移平台的第十三排钢管桩和第十四排钢管桩设置;
[0007]十四根桩顶横梁一一对应地安装在第一排钢管桩至第十四排钢管桩的顶面上;
[0008]两道受力纵梁搁置在十四根桩顶横梁的顶面上,每道受力纵梁包括十二榀贝雷架和两组贝雷架连接销;十二榀贝雷架的间距为200mm,且十二榀贝雷架均分成左贝雷架组和右贝雷架组;每根贝雷架连接销的长度为1200mm,且每根贝雷架连接销的两头各自径向开设一个小圆孔,并且每根贝雷架连接销的两端面上各自轴向开设一个凹槽;一组贝雷架连接销从十二榀贝雷架的左侧插置在左贝雷架组的销孔中后,在每根贝雷架连接销的两头小圆孔中各自插置一个保险卡,使贝雷架连接销两端的凹槽卡住左贝雷架组两端的贝雷架的上、下弦杆;另一组贝雷架连接销从十二榀贝雷架的右侧插置在右贝雷架组的销孔中后,在每根贝雷架连接销的两头小圆孔中各自插置一个保险卡,使贝雷架连接销两端的凹槽卡住右贝雷架组两端的贝雷架的上、下弦杆;
[0009]每道受力纵梁的两侧各自设置十五道侧向限位架,每个侧向限位架均采用槽钢制作并包括连接在所述桩顶横梁的顶面上的限位直梁和连接在限位直梁的上部外侧面与桩顶横梁的顶面之间的斜撑梁;
[0010]多根分配梁间隔地设在两道受力纵梁的顶面上;
[0011]每根所述滑移轨道包括两根滑轨基础和两条导轨;两根滑轨基础间隔设置在分配梁的顶面上;两条导轨一一对应地固定在两根滑轨基础的顶面上;两根滑移轨道与两道受力纵梁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分配梁的顶面上;
[0012]所述平台面板以错开两根滑移轨道的方式铺设在多根分配梁的顶面上;
[0013]多个所述滑移设备安装在两根滑移轨道上,每个滑移设备包括夹轨器和安装在夹轨器上的顶推油缸。
[0014]上述的用于斜拉桥钢箱梁的过塔滑移平台,其中,所述第一排钢管桩与第二排钢管桩之间、第二排钢管桩与第三排钢管桩之间、第三排钢管桩与第四排钢管桩之间设置两层纵向联系,第四排钢管桩与第五排钢管桩之间一层纵向联系;第五排钢管桩与第六排钢管桩之间、第六排钢管桩与第七排钢管桩之间、第七排钢管桩与第八排钢管桩之间、第八排钢管桩与第九排钢管桩之间也均设置两层纵向联系;第九排钢管桩与第十排钢管桩之间的上部设置一层纵向联系,下部设置一根钢管纵联,第十排钢管桩与第十一排钢管桩之间的上部设置一层纵向联系,第十一排钢管桩与第十二排钢管桩之间的上部设置一根钢管纵联;左幅滑移平台的每排钢管桩之间以及右幅滑移平台的每排钢管桩之间均设置横向联系。
[0015]上述的用于斜拉桥钢箱梁的过塔滑移平台,其中,所述桩顶横梁采用双拼H型钢,在与每道纵向主梁对应的桩顶横梁的腹板上焊接十二块与十二榀贝雷架一一对应的加劲板。
[0016]上述的用于斜拉桥钢箱梁的过塔滑移平台,其中,两道受力纵梁的两侧的各自设置一根纵梁,每根纵梁由十五根一一对应地固定在桩顶横梁的顶面上并由双拼槽钢构成的方形立柱支撑。
[0017]本技术的用于斜拉桥钢箱梁的过塔滑移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0018]1)在对应四道受力纵梁的正下方的桩顶横梁的腹板处焊接加劲板进行加强;
[0019]2)由于采用贝雷架作为受力纵梁,其横向刚度较弱,因此在桩顶横梁处贝雷架的两侧各自设置限位支架,对贝雷梁进行横向限位,增强其横向刚度;限位支架可代替传统的贝雷架的花窗;
[0020]3)由于构成每道受力纵梁的十二榀贝雷架的间距较小,采用传统的贝雷销连接操作空间不够,因此采用特制的长贝雷连接销,可在贝雷架的两侧进行安装,并可同时连接六片贝雷架,解决了空间狭小操作困难的问题;
[0021]4)本技术搭设周期短,使用辅助设备少,结构稳定,既保证了过塔梁段施工的便捷性,也可保证施工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涉及的斜拉桥钢箱梁的纵立面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用于斜拉桥钢箱梁的过塔滑移平台的平面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用于斜拉桥钢箱梁的过塔滑移平台的纵立面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的用于斜拉桥钢箱梁的过塔滑移平台的横断面图;
[0026]图5是本技术的过塔滑移平台中的受力纵梁的结构详图;
[0027]图6是本技术的过塔滑移平台中的贝雷架连接销的结构详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斜拉桥钢箱梁的过塔滑移平台,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地设在主塔左、右侧的左幅滑移平台和右幅滑移平台;左幅滑移平台和右幅滑移平台均包括基础钢管桩、十四根桩顶横梁、两道受力纵梁、多道分配梁、两根滑移轨道、平台面板和多个滑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钢管桩采用嵌岩钢管桩,自西至东依次设置第一排钢管桩至第十四排钢管桩;第一排钢管桩至第四排钢管桩位于主塔的西侧,第五排钢管桩至第十四排钢管桩位于主塔的东侧;第十三排钢管桩设在大堤上;第一排钢管桩至第五排钢管桩以及第九排钢管桩至第十四排钢管桩的数量均为三根钢管桩;在桥梁的纵向中心线上设置三根与第六排钢管桩、第七排钢管桩第八排钢管桩一一对应的钢管桩;右幅滑移平台的第十三排钢管桩和第十四排钢管桩一一对应地超前左幅滑移平台的第十三排钢管桩和第十四排钢管桩设置;十四根桩顶横梁一一对应地安装在第一排钢管桩至第十四排钢管桩的顶面上;两道受力纵梁搁置在十四根桩顶横梁的顶面上,每道受力纵梁包括十二榀贝雷架和两组贝雷架连接销;十二榀贝雷架的间距为200mm,且十二榀贝雷架均分成左贝雷架组和右贝雷架组;每根贝雷架连接销的长度为1200mm,且每根贝雷架连接销的两头各自径向开设一个小圆孔,并且每根贝雷架连接销的两端面上各自轴向开设一个凹槽;一组贝雷架连接销从十二榀贝雷架的左侧插置在左贝雷架组的销孔中后,在每根贝雷架连接销的两头小圆孔中各自插置一个保险卡,使贝雷架连接销两端的凹槽卡住左贝雷架组两端的贝雷架的上、下弦杆;另一组贝雷架连接销从十二榀贝雷架的右侧插置在右贝雷架组的销孔中后,在每根贝雷架连接销的两头小圆孔中各自插置一个保险卡,使贝雷架连接销两端的凹槽卡住右贝雷架组两端的贝雷架的上、下弦杆;每道受力纵梁的两侧各自设置十五道侧向限位架,每个侧向限位架均采用槽钢制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占国黄立男逯春平李颖乐钟扬尹燎原王璇唐善金曹法岭王胜朱卉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