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浇筑用新型智能化布送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707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浇筑用新型智能化布送料装置,包括设置在行车上的布料机构,布料机构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上设有与驱动部件一连接的行走轮,且支撑框架通过行走轮在行车上移动,支撑框架上设有通过驱动部件二与其升降连接的混凝土储料斗,混凝土储料斗的底端设有带闸阀的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传统的罐车浇筑的方式,改为架高自动浇筑的方式,混凝土储料斗和混凝土送料仓分别与钢结构厂房内的行车和架高轨道相互移动连接,厂房内不用任何工程车辆进行浇筑作业。作业时的便利性得到提高,操作安全便利。行车的高度完全满足最大模具的高度尺寸,多节液压油缸的升降高度落差大,也完全满足最小模具的高度尺寸,保证了所有规格模具的兼用性。了所有规格模具的兼用性。了所有规格模具的兼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浇筑用新型智能化布送料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混凝土浇筑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用新型智能化布送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市政施工过程中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常会用到预制产品。在工厂通过模具生产预制产品后,只需现场吊装即可,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工成本。预制产品的种类较多,大的产品有人行过街方涵等,小的产品有排水暗涵等,产品的尺寸差距非常巨大。
[0003]目前常用的浇筑方式是混凝土罐车停靠在浇筑模具旁边并向模具内倾倒混凝土,但是,浇筑模具的尺寸相差巨大,造成浇筑时的实际操作就各不相同:
[0004]以人行过街方涵为例,模具的高度和长度尺寸较大,普通的罐车无法向浇筑模具的顶端浇筑混凝土,因此还需要用到泵车配合作业,作业过程非常繁琐复杂,而大型工程车辆的使用成本也较高。另外,还需要工人站在6米多高的模具顶端来控制浇筑管,劳动强度不仅较高,危险性也很大,稍有不慎就会叠落摔伤。
[0005]以排水暗涵为例,因其尺寸较小,放置地面的高度也仅为30

40公分左右,用罐车直接浇筑的方式也难以实行,因此多是利用小型车辆辅助作业,作业过程还是需要工人手动控制操作。
[0006]另外,上述的作业方式多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但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现在都已转入钢结构厂房内生产,而转入厂房后再通过大型车辆配合作业就显得更为局促不便,在有限的室内环境下,大型车辆和小型车辆的行驶作业以及众多工人的配合操作,显得即繁杂不便,又造成工作量和工作强度的增加,厂房内的作业噪声和空气污染也十分严重,工作秩序也难以有效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浇筑作业不便、工人操作安全性低以及工作环境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混凝土浇筑用新型智能化布送料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混凝土浇筑用新型智能化布送料装置,包括设置在行车上的布料机构,
[0009]其要点是所述布料机构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与驱动部件一相互驱动连接的行走轮,且所述支撑框架通过所述行走轮在所述行车上进行直线往复式水平移动,
[0010]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通过驱动部件二与其相互升降连接的混凝土储料斗,所述混凝土储料斗在所述驱动部件二的驱动下朝向所述支撑框架方向移动或远离所述支撑框架方向移动,所述混凝土储料斗的底端设有用于排空混凝土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有通
过驱动部件三控制其开闭的闸阀。
[0011]为了便于混凝土的快速装入,所述布料机构的上方还设有往来于所述布料机构和混凝土搅拌罐之间的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混凝土送料仓,所述混凝土送料仓通过驱动部件四与行走框架相互转动连接,所述行走框架通过与驱动部件五相互驱动连接的移动轮在轨道上进行直线往复式移动。
[0012]为了便于混凝土的流动,所述混凝土储料斗内的底端设有与驱动部件六相互驱动连接的导料驱动杆,所述导料驱动杆上设有对称布置在所述出料口两侧的螺旋叶片,且所述螺旋叶片之间的螺旋方向呈反向对应。
[0013]为了便于拆卸清理,所述混凝土储料斗的底端设有与所述螺旋叶片相互适配的拆卸底板部,所述拆卸底板部与所述混凝土储料斗之间通过锁扣相互密封连接。
[0014]为了提高作业的保障性和安全性,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与所述混凝土储料斗相互连接的链条葫芦。
[0015]为了减少混凝土的残留,所述混凝土储料斗的外壁处设有震动器。
[0016]为了防止浇筑时混凝土迸溅,所述出料口的周侧处设有导向板。
[0017]为了便于进行纵横方向的移动,所述支撑框架的直线往复式移动方向与所述行车的行进方向呈纵横式对应。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9]第一、由传统的罐车浇筑的方式,改为架高自动浇筑的方式,混凝土储料斗和混凝土送料仓分别与钢结构厂房内的行车和架高轨道相互移动连接,厂房内不用任何工程车辆进行浇筑作业,混凝土在相邻厂房内装入混凝土送料仓中,再输送至混凝土储料斗的上方并将混凝土倒入其中,最终浇筑模具内即可。
[0020]第二、由于混凝土为自上向下浇筑的方式,在作业时的便利性得到提高,无需大型工程车辆配合,也无需工人站在高大的模具上手动操作,操作安全便利。
[0021]第三、行车的高度完全满足最大模具的高度尺寸,同时,多节液压油缸的升降高度落差大,也完全满足最小模具的高度尺寸,保证了所有规格模具的兼用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中布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中混凝土储料斗的结构示意侧视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行车;
[0027]2、布料机构201、支撑框架202、混凝土储料斗203、驱动部件二204、闸阀205、行走轮206、震动器207、导向板208、驱动部件三209、导料驱动杆210、螺旋叶片 211、驱动部件六212、拆卸底板部213、出料口;
[0028]3、送料机构301、混凝土送料仓302、行走框架303、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4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实施例一
[0031]请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一种混凝土浇筑用新型智能化布送料装置,包括设置在行车1上的布料机构2,行车的直线往复式移动即实现Z轴的横向移动,
[0032]所述布料机构2包括支撑框架201,所述支撑框架201上设有与驱动部件一相互驱动连接的行走轮205,且所述支撑框架201通过所述行走轮205在所述行车1上进行直线往复式水平移动,以此实现Y轴的纵向移动,
[0033]所述支撑框架201上设有通过驱动部件二203与其相互升降连接的混凝土储料斗202,所述混凝土储料斗202在所述驱动部件二203的驱动下朝向所述支撑框架201方向移动或远离所述支撑框架201方向移动,以此实现Z轴的升降移动,所述混凝土储料斗202的底端设有用于排空混凝土的出料口213,所述出料口213处设有通过驱动部件三208控制其开闭的闸阀204。
[0034]实施例二
[0035]请参照图1和图4,所述布料机构2的上方还设有往来于所述布料机构2和混凝土搅拌罐之间的送料机构3,所述送料机构3包括混凝土送料仓301,所述混凝土送料仓301通过驱动部件四与行走框架302相互转动连接,所述行走框架302通过与驱动部件五相互驱动连接的移动轮303在轨道上进行直线往复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浇筑用新型智能化布送料装置,包括设置在行车(1)上的布料机构(2),其特征是:所述布料机构(2)包括支撑框架(201),所述支撑框架(201)上设有与驱动部件一相互驱动连接的行走轮(205),且所述支撑框架(201)通过所述行走轮(205)在所述行车1上进行直线往复式水平移动,所述支撑框架(201)上设有通过驱动部件二(203)与其相互升降连接的混凝土储料斗(202),所述混凝土储料斗(202)在所述驱动部件二(203)的驱动下朝向所述支撑框架(201)方向移动或远离所述支撑框架(201)方向移动,所述混凝土储料斗(202)的底端设有用于排空混凝土的出料口(213),所述出料口(213)处设有通过驱动部件三(208)控制其开闭的闸阀(2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筑用新型智能化布送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布料机构(2)的上方还设有往来于所述布料机构(2)和混凝土搅拌罐之间的送料机构(3),所述送料机构(3)包括混凝土送料仓(301),所述混凝土送料仓(301)通过驱动部件四与行走框架(302)相互转动连接,所述行走框架(302)通过与驱动部件五相互驱动连接的移动轮(303)在轨道上进行直线往复式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汲广成刘成伟梁潇吴斌严加鹏周涛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