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689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2
光学成像系统包括:透镜单元,包括至少三个透镜;图像传感器,沿着光轴方向移动并且接收已经通过透镜单元的光;以及反射构件,设置在透镜单元的物侧并且具有改变光的路径的反射表面。光学成像系统满足0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系统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6月16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

2021

0078142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以用于所有目的。


[0003]以下描述涉及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0004]在诸如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已经使用了相机,并且根据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小型化的需求,安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相机的小型化是必需的。
[0005]此外,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已经采用了摄远相机来在利用窄视场对对象进行成像时获得变焦效果。
[0006]然而,当多个透镜如在普通相机中那样设置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时,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厚度可能随着透镜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使得可能难以减小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尺寸。
[0007]具体地,由于摄远相机具有相对长的焦距,因此很难将摄远相机应用于具有薄厚度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0008]此外,在具有焦点调节功能和光学图像防抖功能的相机中,通常,包括多个透镜的透镜模块可以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透镜模块的重量,功耗可能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提供本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旨在以简要的形式介绍对专利技术构思的选择,而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将进一步描述这些专利技术构思。本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目的不在于确认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籍此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0010]在一个总的方面,光学成像系统包括:透镜单元,包括至少三个透镜;图像传感器,配置为沿着光轴方向移动并且接收已经通过透镜单元的光;以及反射构件,设置在透镜单元的物侧并且具有用于改变光的路径的反射表面,其中0mm
‑1<(SAS/f)/OD<0.15mm
‑1,其中SAS是图像传感器在光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f是透镜单元的总焦距,以及OD是物距。
[0011]透镜单元可以包括从物侧依序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以及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满足0.6mm<AFS_1.0<0.8mm,其中AFS_1.0是图像传感器相对于1米的物距沿着光轴方向的移动距离。
[0012]图像传感器可以配置为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以及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满足0.4mm<OISC_1.0<0.5mm,其中OISC_1.0是图像传感器相对于1.0
°
的抖动量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0013]第一透镜可以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可以具有负屈光力,以及第三透镜可以具
有正屈光力。
[0014]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凸出的物侧面和凹入的像侧面。
[0015]透镜单元可以包括从物侧依序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以及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满足0.15mm<AFS_1.0<0.25mm,其中AFS_1.0是图像传感器相对于1米的物距沿着光轴方向的移动距离。
[0016]图像传感器可以配置为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以及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满足0.2mm<OISC_1.0<0.3mm,其中OISC_1.0是图像传感器相对于1.0
°
的抖动量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0017]图像传感器可以配置为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以及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满足0.15mm<OISC_1.0<0.25mm,其中OISC_1.0是图像传感器相对于1.0
°
的抖动量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0018]第一透镜可以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可以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可以具有正屈光力,以及第四透镜可以具有正屈光力。
[0019]第一透镜可以包括凸出的物侧面和凸出的像侧面,以及第四透镜可以包括凸出的物侧面和凹入的像侧面。
[0020]第二透镜可以包括凹入的物侧面和凹入的像侧面,以及第三透镜可以包括凸出的物侧面和凹入的像侧面。
[0021]第二透镜可包括凸出的物侧面和凹入的像侧面,以及第三透镜可包括凸出的物侧面和凸出的像侧面。
[0022]透镜单元可以包括从物侧依序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以及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满足0.4mm<AFS_1.0<0.6mm,其中AFS_1.0是图像传感器相对于1米的物距在光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0023]图像传感器可以配置为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以及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满足0.3mm<OISC_1.0<0.4mm,其中OISC_1.0是图像传感器相对于1.0
°
的抖动量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0024]第一透镜可以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可以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可以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可以具有负屈光力,以及第五透镜可以具有正屈光力。
[0025]第一透镜可以包括凸出的物侧面和凸出的像侧面,第二透镜可以包括凹入的物侧面和凹入的像侧面,以及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凸出的物侧面和凹入的像侧面。
[0026]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满足0.4<f1/|f_rest|<1,其中f1是最靠近物侧设置的透镜的焦距,以及f_rest是透镜单元中除了最靠近物侧设置的透镜之外的透镜的组合焦距。
[0027]在另一个总的方面,光学成像系统包括:透镜单元,包括至少三个透镜并且不超过五个透镜;以及图像传感器,设置在透镜单元的像侧并且配置为沿着光轴方向移动以及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方向上移动,其中0mm
‑1<(SAS/f)/OD<0.15mm
‑1,其中SAS是图像传感器沿着光轴方向的移动距离,f是透镜单元的总焦距,以及OD是物距,以及其中0.15mm<OISC_1.0<0.5mm,其中OISC_1.0是图像传感器相对于1.0
°
的抖动量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0028]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包括设置在透镜单元的物侧上的反射构件。
[0029]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满足0.8<TTL/f<1,其中TTL是从最靠近透镜单元的物侧设置的透镜的物侧面到成像面的光轴距离。
[0030]根据所附权利要求、附图和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图。
[0032]图2是图1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0033]图3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光学成像系统,包括:透镜单元,包括至少三个透镜,其中,所述透镜中的每一个具有至少一个非球面表面;图像传感器,配置为沿着光轴方向移动并接收已经通过所述透镜单元的光;以及反射构件,设置在所述透镜单元的物侧并且包括反射表面,所述反射表面配置为改变光的路径,其中,0mm
‑1<(SAS/f)/OD<0.15mm
‑1,其中,SAS是所述图像传感器沿着所述光轴方向的移动距离,f是所述透镜单元的总焦距,以及OD是物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透镜单元包括从所述物侧依序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以及其中,0.6mm<AFS_1.0<0.8mm,其中,AFS_1.0是所述图像传感器相对于1米的物距沿着所述光轴方向的移动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图像传感器配置为在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以及其中,0.4mm<OISC_1.0<0.5mm,其中,OISC_1.0是所述图像传感器相对于1.0
°
的抖动量在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以及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中的每一个包括凸出的物侧面和凹入的像侧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透镜单元包括从所述物侧依序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以及其中,0.15mm<AFS_1.0<0.25mm,其中,AFS_1.0是所述图像传感器相对于1米的物距沿着所述光轴方向的移动距离。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图像传感器配置为在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以及其中,0.2mm<OISC_1.0<0.3mm,其中,OISC_1.0是所述图像传感器相对于1.0
°
的抖动量在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距离。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图像传感器配置为在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以及其中,0.15mm<OISC_1.0<0.25mm,其中,OISC_1.0是所述图像传感器相对于1.0
°
的抖动量在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距离。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以及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包括凸出的物侧面和凸出的像侧面,以及所述第四透镜包括凸出的物侧面和凹入的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镛主金学哲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