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航测遥感用支撑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6545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撑平台,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航测遥感用支撑平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方便人们同时操控无人机和观看影像的便携式航测遥感用支撑平台。一种便携式航测遥感用支撑平台,包括有第一安装管、安装块、下压管、第一弹簧、第一压紧板等;第一安装管的顶部设有安装块,安装块的顶部滑动式设有下压管,下压管与安装块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下压管的前部下侧设有第一压紧板,第一安装管上设有用于调节高度的升降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弹簧使得第一压紧板向下移动将无人机的遥控杆压紧固定,通过第三弹簧使得第二压紧板向下移动将手机夹紧,如此,便能够方便人们边操作无人机边观看航测遥感的影像。看航测遥感的影像。看航测遥感的影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航测遥感用支撑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撑平台,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航测遥感用支撑平台。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高科技的突飞猛进发展中的今天,航测遥感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为运输业和勘测的发展奠定了更广阔的基础。
[0003]在进行航测遥感进行录像拍照时,会需要用手机蓝牙连接无人机,然后人们通过控制无人机遥控手柄,从而驱使无人机进行移动飞行,从而进行航测遥感进行录像拍照,期间人们需要从手机上观看航测遥感拍出的影像,因此,在同时操控无人机和观看影像较为不便。
[0004]需要设计一种方便人们同时操控无人机和观看影像的便携式航测遥感用支撑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人们需要同时操控无人机和观看影像时较为不便的缺点,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方便人们同时操控无人机和观看影像的便携式航测遥感用支撑平台。
[0006]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式航测遥感用支撑平台,包括有第一安装管、安装块、下压管、第一弹簧、第一压紧板、升降机构和卡紧机构,第一安装管的顶部设有安装块,安装块的顶部滑动式设有下压管,下压管与安装块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下压管的前部下侧设有第一压紧板,第一安装管上设有用于调节高度的升降机构,安装块上设有用于卡紧手机的卡紧机构。
[0007]作为优选,升降机构包括有第二安装管、卡紧圆块和第二弹簧,第一安装管的下部滑动式设有第二安装管,第二安装管的内部前后两侧均上下均匀排列开有至少两个卡槽,第一安装管的前后两侧均上下均匀排列滑动式设有至少两个卡紧圆块,卡紧圆块与第二安装管内的卡槽相配合,卡紧圆块与第一安装管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
[0008]作为优选,卡紧机构包括有支撑架、放置板、阻尼套筒、第三弹簧和第二压紧板,安装块的后侧设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中部套有阻尼套筒,阻尼套筒的上侧转动式设有放置板,放置板的后侧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上侧连接有第二压紧板。
[0009]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有连接架、第一转动管、固定架、锥头板、连接绳、第二转动管和扭力弹簧,第一安装管的前后左右四侧均设有连接架,连接架上均通过扭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动管,第二安装管的下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设有固定架,固定架上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转动管,第二安装管与同侧第一转动管之间均绕接有两个连接绳,第二转动管上均设有锥头板,第二转动管与固定架之间均连接有扭力弹簧。
[0010]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展开机构,展开机构包括有翻转桌板、固定圆板、转动板、倾斜板、转动轮和挤压圆板,第一转动管上均设有翻转桌板,第二安装管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固定圆板,固定圆板上均通过扭簧转动式设有转动板,转动板远离第二安装管的一侧均设有倾
斜板,倾斜板的底部均转动式设有转动轮,第一转动管的下侧均设有挤压圆板,挤压圆板与转动板配合。
[0011]作为优选,还包括有携带机构,携带机构包括有L形管、第三转动管和尼龙布带,安装块的左右两侧均设有L形管,L形管之间均转动式设有第三转动管,第三转动管之间连接有尼龙布带。
[0012]作为优选,还包括有防降雨机构,防降雨机构包括有连接管、翻转柄和遮雨板,放置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连接管,连接管远离放置板的一侧均转动式设有翻转柄,翻转柄的顶部之间设有遮雨板。
[0013]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弹簧使得第一压紧板向下移动将无人机的遥控杆压紧固定,通过第三弹簧使得第二压紧板向下移动将手机夹紧,同时可控制放置板进行旋转,从而能够调节手机的角度,同时因阻尼套筒的作用,使得在不控制放置板时,放置板不会轻易进行旋转,如此,便能够方便人们边操作无人机边观看航测遥感的影像。
[0014]2、本专利技术通过用力拔起或者按压第一安装管,便会因第二弹簧的作用使得卡紧圆块卡入不同位置第二安装管内的卡槽中,从而调节第一安装管与第二安装管的位置,进而能够根据需求调节高度。
[0015]3、本专利技术将第一安装管拔起时,会带动连接架向上移动,进而会使得连接绳被拉伸,此时便会使得第一转动管和第二转动管均进行旋转,第二转动管进行旋转便会带动锥头板向下摆动,从而使得锥头板能够插入地面,从而使得设备能够平稳立在郊野。
[0016]4、本专利技术第一转动管旋转会带动翻转桌板向下进行旋转,从而使得翻转桌板平行用于地面,如此便能够将无人机放置在翻转桌板上进行起飞,进而防止无人机与地面接触而被弄脏。
[0017]5、本专利技术控制翻转柄使得遮雨板向上进行翻转,从而使得遮雨板挡住放置板上方,如此不仅能够遮阳,还能够防止在进行航测遥感时下雨,从而起到挡雨的效果。
[0018]6、本专利技术将第一安装管按压进入第二安装管内时,会使得挤压圆板向外侧摆动不再与转动板接触,此时因扭簧的作用使得转动板和倾斜板反向运作,从而使得转动轮向下摆动与地面接触,如此便方便人们移动设备。
[0019]7、本专利技术可通过控制尼龙布带将设备提起,从而方便人们移动设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立体结构剖视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卡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专利技术展开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为本专利技术展开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12为本专利技术携带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13为本专利技术防降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1_第一安装管,2_安装块,3_下压管,4_第一弹簧,5_第一压紧板,6_升降机构,60_第二安装管,61_卡紧圆块,62_第二弹簧,7_卡紧机构,70_支撑架,71_放置板,72_阻尼套筒,73_第三弹簧,74_第二压紧板,8_固定机构,80_连接架,81_第一转动管,82_固定架,83_锥头板,84_连接绳,841_第二转动管,85_扭力弹簧,9_展开机构,90_翻转桌板,91_固定圆板,92_转动板,93_倾斜板,94_转动轮,95_挤压圆板,10_携带机构,101_L形管,102_第三转动管,103_尼龙布带,11_防降雨机构,110_连接管,111_翻转柄,112_遮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专利技术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限定。
[0035]实施例1
[0036]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航测遥感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安装管(1)、安装块(2)、下压管(3)、第一弹簧(4)、第一压紧板(5)、升降机构(6)和卡紧机构(7),第一安装管(1)的顶部设有安装块(2),安装块(2)的顶部滑动式设有下压管(3),下压管(3)与安装块(2)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4),下压管(3)的前部下侧设有第一压紧板(5),第一安装管(1)上设有用于调节高度的升降机构(6),安装块(2)上设有用于卡紧手机的卡紧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航测遥感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升降机构(6)包括有第二安装管(60)、卡紧圆块(61)和第二弹簧(62),第一安装管(1)的下部滑动式设有第二安装管(60),第二安装管(60)的内部前后两侧均上下均匀排列开有至少两个卡槽,第一安装管(1)的前后两侧均上下均匀排列滑动式设有至少两个卡紧圆块(61),卡紧圆块(61)与第二安装管(60)内的卡槽相配合,卡紧圆块(61)与第一安装管(1)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6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航测遥感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卡紧机构(7)包括有支撑架(70)、放置板(71)、阻尼套筒(72)、第三弹簧(73)和第二压紧板(74),安装块(2)的后侧设有支撑架(70),支撑架(70)的中部套有阻尼套筒(72),阻尼套筒(72)的上侧转动式设有放置板(71),放置板(71)的后侧连接有第三弹簧(73),第三弹簧(73)的上侧连接有第二压紧板(7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航测遥感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固定机构(8),固定机构(8)包括有连接架(80)、第一转动管(81)、固定架(82)、锥头板(83)、连接绳(84)、第二转动管(841)和扭力弹簧(85),第一安装管(1)的前后左右四侧均设有连接架(80),连接架(80)上均通过扭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动管(8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鲜化朱剑锋郑翮李丹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