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种植滴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6536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种植滴灌装置,包括外筒体;外筒体左侧上端连通有进水管,右侧下端开设有出水孔;外筒体的上下底之间转动安装有转轴,转轴的顶端与电机连接;转轴的侧壁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有内筒体,内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内筒体转动过程中,开口可以与出水孔对正或偏移;外筒体位于出水孔的外壁处连接有“L”形弯管;“L”形弯管的出口端安装有出水板,出水板上开设有滴灌孔。本申请能够调节有效的出水孔的数量,实现调节滴灌水流量的作用,可以针对茶园中不同树龄的茶树进行针对性调节。调节。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种植滴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茶树灌溉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茶叶种植滴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主要的灌溉方式分为喷灌和滴灌两种。茶树的枝叶繁茂,采用喷灌方式时大多数的水分落在枝叶上,造成浪费;而滴灌能够将水分直接送入茶树的根部,水分利用率高。目前茶园的滴灌装置大多采用开孔的滴灌带直接铺设于土壤表层,结构单一,不能针对茶树的树龄调节滴灌的水流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茶叶种植滴灌装置,有效解决现有的茶园的滴灌装置大多采用开孔的滴灌带直接铺设于土壤表层,结构单一,不能针对茶树的树龄调节滴灌的水流量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茶叶种植滴灌装置,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左侧上端连通有进水管,右侧下端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孔;外筒体的上下底之间转动安装有转轴,转轴的顶端与安装在筒体顶部的电机连接;转轴的侧壁通过若干个连杆固定连接有与外筒体内壁贴合的内筒体,内筒体的上下端开口,且侧壁上设置有开口;内筒体转动过程中,开口可以与出水孔对正或偏移;外筒体位于出水孔的外壁处连接有“L”形弯管;“L”形弯管的出口端安装有出水板,出水板上开设有滴灌孔。
[0006]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孔分布呈正六边形状。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体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筛板;所述筛板位于所述内筒体的上方,且设有供所述转轴贯穿的避让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L”形弯管的出口端连接有外法兰;所述出水板的外缘与所述外法兰平齐,且二者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L”形弯管的出口端的内腔中放置有海绵柱。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带有尖刺部的插杆。
[0011]进一步的,所述插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插杆上螺纹连接有固定板。
[0012]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申请通过电机可以驱动转轴和内筒体转动,使得内筒体上的开口可以与外筒体上的出水孔对正或者偏离,从而调节有效的出水孔的数量,实现调节滴灌水流量的作用,可以针对茶园中不同树龄的茶树进行针对性调节。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6]图3外筒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内筒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外筒体;2、进水管;3、电机;4、转轴;5、连杆;6、内筒体;7、开口;8、出水孔;9、“L”形弯管;10、海绵柱;11、出水板;12、滴灌孔;13、筛板;14、插杆;15、固定板;16、外法兰;1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
[0021]如图1

4所示,一种茶叶种植滴灌装置,包括外筒体1;外筒体1左侧上端连通有进水管2,右侧下端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孔8;外筒体1的上下底之间转动安装有转轴4,转轴4的顶端与安装在筒体1顶部的电机3连接;转轴4的侧壁通过若干个连杆5固定连接有与外筒体1内壁贴合的内筒体6,内筒体6的上下端开口,且侧壁上设置有开口7;内筒体6转动过程中,开口7可以与出水孔8对正或偏移;外筒体1位于出水孔8的外壁处连接有“L”形弯管9;“L”形弯管9的出口端安装有出水板11,出水板11上开设有滴灌孔12。
[0022]上述茶叶种植滴灌装置,通过电机3可以驱动转轴4和内筒体6转动,使得内筒体6上的开口7可以与外筒体1上的出水孔8对正或者偏离,从而调节有效的出水孔8的数量,实现调节滴灌水流量的作用,可以针对茶园中不同树龄的茶树进行针对性调节。
[0023]具体的,为了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有效出水孔8的数量,出水孔8分布呈正六边形状。当树龄较大,需要的滴灌水流量较大时,可以使得开口7与出水孔8对正,使得所有出水孔8均连通;当树龄较小,需要的滴灌水流量较小时,可以使得开口7与出水孔8部分偏移,使得部分出水孔8连通。将出水孔8的分布设计成呈正六边形状,可以更加灵活的控制有效出水孔8的数量。
[0024]具体的,为了减弱水流的冲击力和流量,外筒体1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筛板13;筛板13位于内筒体6的上方,且设有供转轴4贯穿的避让孔。
[0025]具体的,为了方便安装和更换,“L”形弯管9的出口端连接有外法兰16;出水板11的外缘与外法兰16平齐,且二者通过螺栓17可拆卸连接。
[0026]具体的,为了进一步减弱水流的冲击力和流量,“L”形弯管9的出口端的内腔中放置有海绵柱10。
[0027]具体的,为了抬高滴灌孔12的高度,使其远离地面,外筒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带有尖刺部的插杆14。通过插杆14将外筒体1固定安装,并使得滴灌孔12距离地面一定高度,防止泥沙堵塞滴灌孔12。
[0028]具体的,为了使得外筒体1安装更加稳固,插杆14上设置有外螺纹,插杆14上螺纹连接有固定板15。插杆14插入土壤后,将固定板15旋至于地面接触,能够起到防止插杆14歪斜的作用。
[0029]本技术工作原理:
[0030]工作时,将外筒体1通过插杆14插入到土壤中,将固定板15旋至于地面接触,完成安装。根据树龄,调整有效出水孔8的数量。当树龄较大,需要的滴灌水流量较大时,开启电机3,电机3驱动转轴4和内筒体6转动,使得开口7与出水孔8对正,所有出水孔8均连通;当树龄较小,需要的滴灌水流量较小时,使得开口7与出水孔8部分偏移,部分出水孔8连通。调整好后,关闭电机3。打开与进水管2连通的水源,使水进入到外筒体1的内腔中,经过筛板13的阻挡,水的流速和流量降低,然后落入到内筒体6内,通过出水孔8进入到“L”形弯管9内,经过海绵柱10的阻挡,水的流速和流量进一步降低,最后通过滴灌孔12进行滴灌。
[00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种植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1);所述外筒体(1)左侧上端连通有进水管(2),右侧下端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孔(8);外筒体(1)的上下底之间转动安装有转轴(4),转轴(4)的顶端与安装在筒体(1)顶部的电机(3)连接;转轴(4)的侧壁通过若干个连杆(5)固定连接有与外筒体(1)内壁贴合的内筒体(6),内筒体(6)的上下端开口,且侧壁上设置有开口(7);内筒体(6)转动过程中,开口(7)可以与出水孔(8)对正或偏移;外筒体(1)位于出水孔(8)的外壁处连接有“L”形弯管(9);“L”形弯管(9)的出口端安装有出水板(11),出水板(11)上开设有滴灌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种植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8)分布呈正六边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叶种植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建冬董宇张腾元杨宗才王韵程黄安全张秋蓉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垦集团勐海八角亭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