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626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包括铸模具本体,所述铸模具本体包括压块、模具、压板和气动门,所述压块的两侧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安装在外壳的顶部,所述外壳的侧边开设有注入口,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容腔,所述容腔的中间安装有套筒,所述压块的中间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中间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底端贴装有缓冲垫,所述外壳的底端设置有模具,所述模具的内侧开设有型腔,所述型腔的顶端通过弹簧连接有压板,所述模具的底端设置有底板,所述浇道的外侧安装有气动门,该多浇道压铸模具操作简单便捷,浇道内溶液排出更加全面高效,成品边缘更加光滑,减少了后期的加工工序。工序。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铸模具
,具体为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压铸是一种金属铸造工艺,它是将高温的液态金属利用高压压入模腔中,模腔的构造与待成形的产品构造相同,待模腔中的液态金属冷却凝固后,将其取出,即为需要成形的工件。
[0003]现有的多浇道压铸模具在浇道内部也会被金属溶液注满,压铸完成后浇道内的溶液需要进行排出,常规的压铸模具排出过程复杂,需要单独在浇筑尾端开设引流通道,难以排除干净,且工艺成本更高,费时费力,另一方面,压铸成型的模具顶部冷却过程中会出现水口或者凹凸不平的情况,需要后续再次进行打磨加工,增加了工序,提高了后期的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操作简单便捷,浇道内溶液排出更加全面高效,成品边缘更加光滑,减少了后期的加工工序。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包括铸模具本体,所述铸模具本体包括压块、模具、压板和气动门,所述压块的两侧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安装在外壳的顶部,所述外壳的侧边开设有注入口,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容腔,所述容腔的中间安装有套筒,所述压块的中间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中间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底端贴装有缓冲垫,所述外壳的底端设置有模具,所述模具的侧边开设有浇道,所述模具的内侧开设有型腔,所述型腔的顶端通过弹簧连接有压板,所述模具的底端设置有底板,所述浇道的外侧安装有气动门,所述气动门的顶端通过气缸控制开合,所述气动门的底端设置有导流板,所述气动门的侧边设置有隔板。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块的侧边与容腔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凹槽的内壁与套筒的表面相贴合,所述顶杆从套筒的内部穿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浇道设置有两个,并以对称的方式开设在模具的两侧,所述浇道的底端设置为倾斜的通道。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板的侧边与型腔的表面相贴合密封,所述压板的顶部与套筒的内部相连通。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板的厚度大于浇道的直径,常态下,所述压板的底面与浇道出口的顶部相齐平,压铸时,所述浇道的出口处被压板的侧面贴合封堵。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流板的后端设置有卡槽,所述气动门的底端嵌装在卡槽的内部,所述气动门的内侧与浇道的最底端开口处相贴合密封。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包括铸模具本体,所述铸模具本体包括压块、液压杆、注入口、外壳、模具、浇道、套筒、容腔、弹簧、压板、型腔、底板、气缸、气动门、导流板、隔板、顶杆、缓冲垫、凹槽。
[0012]1.该多浇道压铸模具利用压板能够将浇筑的工件顶部进行定形,确保成品的表面更加平整光滑,不会出现凹凸的纹路。
[0013]2.该多浇道压铸模具在压板下压后可以将浇道出口堵住,避免冷却成型使粘连的溶液凝固影响成品边缘结构,该程序同样通过液压杆操作,与压铸程序同步进行,提高了工序的加工效率,不会占用额外加工时间。
[0014]3.该多浇道压铸模具利用浇道的高低位设计,可以将内部包含的金属溶液全部从气动门处排出,从而快速排出内部溶液,提高整体工序的加工效率,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的气动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的浇道部分侧面剖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的套筒部分的侧面剖视图;
[0019]图中:1、压块;2、液压杆;3、注入口;4、外壳;5、模具;6、浇道;7、套筒;8、容腔;9、弹簧;10、压板;11、型腔;12、底板;13、气缸;14、气动门;15、导流板;16、隔板;17、顶杆;18、缓冲垫;19、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包括铸模具本体,所述铸模具本体包括压块1、模具5、压板10和气动门14,所述压块1的两侧安装有液压杆2,所述液压杆2安装在外壳4的顶部,所述外壳4的侧边开设有注入口3,所述外壳4的内部设置有容腔8,所述容腔8的中间安装有套筒7,所述压块1的中间开设有凹槽19,所述凹槽19的中间设置有顶杆17,所述顶杆17的底端贴装有缓冲垫18,所述外壳4的底端设置有模具5,所述模具5的侧边开设有浇道6,所述模具5的内侧开设有型腔11,所述型腔11的顶端通过弹簧9连接有压板10,所述模具5的底端设置有底板12,所述浇道6的外侧安装有气动门14,所述气动门14的顶端通过气缸13控制开合,所述气动门14的底端设置有导流板15,所述气动门14的侧边设置有隔板16。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块1的侧边与容腔8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凹槽19的内壁与套筒7的表面相贴合,所述顶杆17从套筒7的内部穿入,利用顶杆17下压将压板10向下推动。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浇道6设置有两个,并以对称的方式开设在模具5的两侧,所述浇道6的底端设置为倾斜的通道,从而打开气动门14后,浇道6内的金属溶液能够自动排出。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板10的侧边与型腔11的表面相贴合
密封,所述压板10的顶部与套筒7的内部相连通,使得顶杆17能够接触到压板10顶部。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板10的厚度大于浇道6的直径,常态下,所述压板10的底面与浇道6出口的顶部相齐平,压铸时,所述浇道6的出口处被压板10的侧面贴合封堵,封堵的瞬间即可将粘连的金属溶液切断。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流板15的后端设置有卡槽,所述气动门14的底端嵌装在卡槽的内部,所述气动门14的内侧与浇道6的最底端开口处相贴合密封,控制气动门14即可控制金属溶液在浇道6内的流通方向。
[0027]工作原理:该多浇道压铸模具通过电源线接通外部电源为本装置提供电能,主要由压块1、模具5、压板10和气动门14组成,进行压铸操作时先将高温熔化的金属溶液从注入口3注入到容腔8内,注入到容腔8内部后,金属溶液会从浇道6处向底端的型腔11内流动,最终注满,注入到一定的量后,启动液压杆2,利用液压杆2带动顶部的压块1下移,直至压块1与容腔8内剩余的金属溶液接触,并给予其向下移动的压力,将压力施加到型腔11内溶液的各处,将溶液周围的空间填满,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包括铸模具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铸模具本体包括压块(1)、模具(5)、压板(10)和气动门(14),所述压块(1)的两侧安装有液压杆(2),所述液压杆(2)安装在外壳(4)的顶部,所述外壳(4)的侧边开设有注入口(3),所述外壳(4)的内部设置有容腔(8),所述容腔(8)的中间安装有套筒(7),所述压块(1)的中间开设有凹槽(19),所述凹槽(19)的中间设置有顶杆(17),所述顶杆(17)的底端贴装有缓冲垫(18),所述外壳(4)的底端设置有模具(5),所述模具(5)的侧边开设有浇道(6),所述模具(5)的内侧开设有型腔(11),所述型腔(11)的顶端通过弹簧(9)连接有压板(10),所述模具(5)的底端设置有底板(12),所述浇道(6)的外侧安装有气动门(14),所述气动门(14)的顶端通过气缸(13)控制开合,所述气动门(14)的底端设置有导流板(15),所述气动门(14)的侧边设置有隔板(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佰匠精密压铸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