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原水库进水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6184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3
一种平原水库进水口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穿坝箱涵、至少一个连接渠道、至少一个跌水和至少一个消力池,水流通过所述穿坝箱涵后,经过所述连接渠道、所述跌水和所述消力池到达水库。有效的改善了蓄水时,下泄水流的震动性,减轻了水流对库底的冲刷破坏,较好的保护了库体结构。并改变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布置区域,提高了库体结构的稳定性。高了库体结构的稳定性。高了库体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原水库进水口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平原型水库进水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水库主要是指在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泊水库建成后,可起防洪、蓄水灌溉、供水、发电、养鱼等作用。尤其是对于缺水地区,修建水库蓄水是最直接有效的农田灌溉解决方案。平原水库进水口一般由穿坝箱涵、台阶陡坡、消力池组成,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结构中箱涵及台阶陡坡布置于填方区,长期运行易造成入口段坝体内部进水,坝体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进而造成结构破坏;该结构坡度陡,落差大,消能率相对较低,导致下泄水流震动性非常强,易对于离散质防护的库底造成冲刷破坏,影响水库的运行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原水库进水口结构,改变下泄水流震动性非常强,容易对离散质库底造成冲刷破坏,和箱涵及台阶陡坡布置于填方区,长期运行易造成入口段坝体内部进水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库进水口结构,至少一个穿坝箱涵、至少一个连接渠道、至少一个跌水和至少一个消力池,水流通过所述穿坝箱涵后,经过所述连接渠道、所述跌水和所述消力池到达水库。
[0005]优选地,进水口底部设置有防渗土工膜,并与库底防渗层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连接渠道设置于两坝体中间库底,一端与进水口或者所述跌水相联,另外一端与所述跌水或者所述消力池相联。
[0007]优选地,所述连接渠道长度L与渠道内水深H满足L≥10H。
[0008]优选地,所述跌水包括跌坎、底板、侧墙,所述侧墙布置于所述跌坎和所述底板两侧,所述跌水成凹型结构。
[0009]优选地,所述跌坎顶面设置抗冲耐磨钢筋网。
[0010]优选地,所述跌水底板下游设置有圆弧形凸棱。
[0011]优选地,所述消力池包括陡坡、底板、至少一个一级挡水坎、至少一个二级挡水坎、防冲海漫,从所述陡坡下来的水流,可经过至少一个所述一级挡水坎、至少一个所述二级挡水坎。
[0012]优选地,所述防冲海漫为柔性结构。
[0013]优选地,涉及的所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于挖方区。
[0014]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平原型水库进水口结构,从穿坝箱涵出来的水流,依次经过多个连接渠道和跌水的组合,水流经过多级跌水进行消能,下泄水流震动性减弱。平原型水库进水口结构减轻了下泄水流对库体的冲刷,加上所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都设置于挖方区,均增强了库体结构的强度,延长了库体的寿命。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水库进水口平面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的A

A断面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中的B

B剖面示意图。
[0019]图4是图1中的C

C剖面示意图。
[0020]图5是图1中的D

D剖面示意图。
[0021]图6是跌水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2]图7是消力池剖面示意图。
[0023]图8是消力池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下面结合图示举较佳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27]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平原水库进水口结构,设置于进水口坝段,并向外侧凸起,起到延长进水口长度,降低进水口水流坡降的作用,整个进水口底部布置防渗土工膜,并与库底防渗层连接。新型水库进水口结构将所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置于挖方区,提高进水口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0028]如图1所示,新型水库进水口包括穿坝箱涵1、连接渠道2、跌水3、消力池4。水流从穿坝箱涵1通过后,连续依次经过多个连接渠道2和跌水3组成的跌水结构,有效控制下泄水流速度,使下泄水流震动性减弱,最后经过消力池4将下泄水流降低到平顺、温和状态。
[0029]穿坝箱涵1,如图3所示为双孔矩形,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穿坝箱涵1设置于进水口起点,连接坝体,穿坝箱涵1可以保证连接坝顶道路稳固。新的进水口结构可并列设置多个穿坝箱涵,保证从库外来的水证水流顺利进入水库。
[0030]连接渠道2,如图2所示为梯形断面,采用混凝土衬砌渠道,连接渠道2设置于两坝体5 中间库底。进水口结构岸顶线7、进水口结构底板顶线8和原地面线6位置如图4所示。连接渠道2具有一定坡度主要为降低水位后水流平顺的进入跌水,连接渠道长度L与渠道内水深H满足L≥10H。
[0031]跌水3,如图5、图6所示,包含跌坎31、底板32、侧墙33。从连接渠道2流出的均匀缓流,接近跌坎31处由于重力的作用,将连接渠道2中的水流的势能转变为动能,使水面向下降落,并使跌水3上的水流变为加速的非均匀流动。跌坎31为混凝土结构,顶面设置抗冲耐磨钢筋网,底板3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游设置圆弧形凸棱,侧墙33为混凝土结构,布置于
跌坎31和底板32两侧,整个跌水3成凹型结构。
[0032]消力池4,如图7、图8所示包含陡坡41、底板42、一级挡水坎43、二级挡水坎44、防冲海漫45。消力池4内可以设置有多个一级挡水坎43、二级挡水坎44,布置顺序可以根据需要改变。陡坡41为钢筋混凝土斜板结构,坡度与坝坡相同,底板42为钢筋混凝土平板结构,一级挡水坎4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底板整体现浇,两侧设置出水口,出水口宽度0.5m,二级挡水坎44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底板整体现浇,两侧设置出水口,出水口宽度0.5m,防冲海漫45设置于消力池4的底部,是柔性结构,本专利技术采用格宾石笼结构,也可使用干砌块石,主要使通过消力池后的水流平顺、缓和。
[0033]新型水库进水口结构工作:首次蓄水,上游来水首先穿越箱涵1,在连接渠道2中水流平顺后进入跌水3,完成第一次消能,然后再经过连接渠道2进入下一个跌水3,完成第二次消能,依次类推,通过连续多次跌水,直到水流到达至消力池陡坡41,随着水流推进逐步到达一级挡水坎43、二级挡水坎44、防冲海漫45,水流逐渐平缓;后期蓄水时,水库水位淹没底部消力池,水流经过多级跌水消能后直接入库,更好的保证水库的运行。
[0034]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进水口,长期运行入口段坝体可能内部进水,和坡度陡下泄水流震动性强,会造成库体结构破坏的问题。有效的改善了蓄水时,下泄水流的震动性,减轻了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原水库进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穿坝箱涵、至少一个连接渠道、至少一个跌水和至少一个消力池,水流通过所述穿坝箱涵后,经过所述连接渠道、所述跌水和所述消力池到达水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平原水库进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水口底部设置有防渗土工膜,并与库底防渗层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平原水库进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渠道设置于两坝体中间库底,一端与进水口或者所述跌水相联,另外一端与所述跌水或者所述消力池相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平原水库进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渠道长度L与渠道内水深H满足L≥10H。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平原水库进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水包括跌坎、底板、侧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超王波雷闫飞顾嵋杰寇思飞王军忠刘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