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驱动轮空转打滑而产生无法行走情况发生的压头行走机构,移动小车的四个角部位置处的左前、左后、右前和右后驱动轮分别由左前、左后、右前和右后行走马达驱动,左前行走马达和左后行走马达串联,右前行走马达和右后行走马达串联,再将两个串联回路通过液压管路进行并联后与泵站连接。工作时,液压泵站提供液压动力液压油分别进入左前、左后、右前、右后行走马达,然后分别各带动左前、左后、右前、右后驱动轮开始滚动,从而带动压头行走机构开始正常行走,在行走过程中,若出现某个驱动轮打滑情况,因为另外三只驱动轮和轨道并未脱离,不会出现无法建立压力情况,保证了行走机构能够连续稳定运行。行。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头行走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环卫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垃圾站用的压头行走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压缩站是对垃圾集装箱收集的垃圾进行压缩的设备,这是因为从垃圾集装箱收集的垃圾呈松散状,一方面占地面积较大,另一方面垃圾中存有部分污水,需要经污水挤压出来,因此通常会采用驱动机构驱动压头对垃圾进行挤压,实现垃圾的压缩。现有技术中,压缩站大致分为水平预压压缩站和竖直预压压缩站,顾名思义水平预压压缩站指的就是驱动机构驱动压头作水平方向的直线运动,压头从垃圾站的一侧运动到另一侧对垃圾进行压缩,而竖直预压压缩站指的就是驱动机构驱动压头作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压头从垃圾站的上方向下压进行垃圾压缩。传统的竖直预压压缩站通常是多个工作位配置一台压头机构,即利用一台压头机构在多个工作位之间来回移动进行垃圾压缩作业,用于驱动压头行走的行走机构大多采用并联双驱单马达结构,如图1所示,移动小车1的四个角部位置处各设置有滚动轮2,但是只在移动小车1的前轮或后轮其中一组滚动轮2设置马达3作为主动轮,另外一组的后轮或前轮处滚动轮2不设置马达3而作为从动轮,设备在使用时,因为轨道很长且平面度和双轨平行度的误差,经常出现驱动轮在某处空转情况,而一旦出现空转情况,液压油会从该马达3直接回油箱而建立不起来压力,至设备停摆,再加上该设备是高空作业,维修时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驱动轮空转打滑而产生无法行走情况发生的压头行走机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压头行走机构,包括移动小车,移动小车的四个角部位置处的左前驱动轮、左后驱动轮、右前驱动轮和右后驱动轮分别由左前行走马达、左后行走马达、右前行走马达和右后行走马达驱动,左前行走马达和左后行走马达串联,右前行走马达和右后行走马达串联,再将两个串联回路通过液压管路进行并联后与泵站连接。
[0005]上述方案中,工作时,液压泵站提供液压动力液压油分别进入左前、左后、右前、右后行走马达,然后分别各带动左前驱动轮、左后驱动轮、右前驱动轮、右后驱动轮开始滚动,从而带动压头行走机构开始正常行走,在行走过程中,若出现某个驱动轮打滑情况,因为另外三只驱动轮和轨道并未脱离,不会出现无法建立压力情况,保证了行走机构能够连续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现有技术中压头行走机构的仰视图;
[0007]图2为本技术中压头行走机构的仰视图;
[0008]图3为本技术中压头行走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如图2、图3所示,一种压头行走机构,包括移动小车10,移动小车10的四个角部位置处的左前驱动轮21、左后驱动轮22、右前驱动轮23和右后驱动轮24分别由左前行走马达25、左后行走马达26、右前行走马达27和右后行走马达28驱动,左前行走马达25和左后行走马达26串联,右前行走马达27和右后行走马达28串联,再将两个串联回路通过液压管路31进行并联后与泵站32连接。工作时,液压泵站提供液压动力液压油分别进入左前行走马达25、左后行走马达26、右前行走马达27和右后行走马达28,然后分别各带动左前驱动轮21、左后驱动轮22、右前驱动轮23和右后驱动轮24开始滚动,从而带动压头行走机构开始正常行走,也就是说各个驱动轮都由响度独立的马达来驱动,在行走过程中,若出现某个驱动轮打滑情况,因为另外三只驱动轮和轨道并未脱离,不会出现无法建立压力情况,保证了行走机构能够连续稳定运行。
[0010]移动小车10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有油缸40,油缸40的活塞杆向下凸伸布置,活塞杆的杆长位于铅垂方向布置,活塞杆的下端端部固定连接有压头50。竖直预压压缩站通常是多个工作位配置一台压头机构,即利用一台压头机构在多个工作位之间来回移动进行垃圾压缩作业,通过移动小车10在轨道上的平移,带动其下方的压头50对不同工作位上的垃圾进行压缩作业。
[0011]进一步的,移动小车10底部在其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有两根横梁11,横梁11的长度与移动小车10宽度方向一致,横梁11的顶面高度低于各驱动轮底部的高度,驱动轮和横梁11分置于导轨的的上下两侧。也就是说横梁11位于轨道的下方,各驱动轮位于轨道的上方,当移动下车有倾翻的趋势时,横梁11由于受到轨道的限位作用,无法倾翻,从而使得各驱动轮稳稳地在轨道上面行走。
[0012]为了保证轨道能够穿过横梁11和驱动轮之间,考虑到装配的问题,这里横梁11的顶面到驱动轮底部的垂直距离大于导轨的上、下端面之间的距离。稍微大点就可以,不能特别大,不然就无法起到防止移动小车10倾翻的作用了。
[0013]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个移动下车10在轨道上运行时的稳定性,两根横梁11在油缸40的两侧对称布置,且横梁11的两端凸伸至移动小车10外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头行走机构,包括移动小车(10),其特征在于:移动小车(10)的四个角部位置处的左前驱动轮(21)、左后驱动轮(22)、右前驱动轮(23)和右后驱动轮(24)分别由左前行走马达(25)、左后行走马达(26)、右前行走马达(27)和右后行走马达(28)驱动,左前行走马达(25)和左后行走马达(26)串联,右前行走马达(27)和右后行走马达(28)串联,再将两个串联回路通过液压管路(31)进行并联后与泵站(3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头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移动小车(10)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有油缸(40),油缸(40)的活塞杆向下凸伸布置,活塞杆的杆长位于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大智,邓杰,
申请(专利权)人:劲旅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