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车限界数据采集装置及列车限界检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5281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列车限界数据采集装置及列车限界检测系统,该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散斑结构光模组;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对称地设置在轨道的两侧,且均包括竖直架和倾斜架;所述倾斜架设置在所述竖直架远离地面的一端,且相对所述竖直架向轨道倾斜预设角度;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均设置有若干所述散斑结构光模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列车限界数据采集装置及列车限界检测系统,通过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设置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的散斑结构光模组,可实现列车限界的非接触式动态检测,无需穿过触网,安全可靠,检测高效。检测高效。检测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列车限界数据采集装置及列车限界检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列车限界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列车限界数据采集装置及列车限界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列车限界是指为了确保列车在铁路线路上运行安全,防止列车撞击邻近线路的建筑物和设备,而对列车和接近线路的建筑物、设备所规定的不允许超越的轮廓尺寸线。
[0003]目前,传统的列车限界检测手段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检测手段是通过制作特定的工具(水平杆,水平尺等),用多个水平杆组合成一个“口”字状的测量架,然后通过米尺测量车辆高度宽度,从而判断车辆是否侵限,此方式的测量过程不仅难度大,需要多人配合,而且测量间隙大,无法对列车进行连续测量,费时费力,另外,测量精度存在工具的误差、人工误差、系统误差而无法达到要求。第二种检测手段是通过制作一个“洞”状的限界门,并将接触传感器布置在门边缘,其形状保持与列车限界轮廓一致,列车驶过限界门时,通过列车与传感器擦碰从而判断列车是否越界,此方式的标定过程难度大,而且长时间使用易变形,存在刮碰风险,另外,无法定量分析列车的宽高、侵限量、局部风险距离的参数。第三种检测手段是通过搭建一个矩形龙门架,然后将相机分布于龙门架各个位置以对车身检测,此方式安装调试困难,特别是顶部横梁,穿过触网,触网带电有较大安全隐患。
[0004]因此,很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0005]以上信息作为背景信息给出只是为了辅助理解本公开,并没有确定或者承认任意上述内容是否可用作相对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列车限界数据采集装置及列车限界检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8]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限界数据采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散斑结构光模组;
[0009]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对称地设置在轨道的两侧,且均包括竖直架和倾斜架;
[0010]所述倾斜架设置在所述竖直架远离地面的一端,且相对所述竖直架向轨道倾斜预设角度;
[0011]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均设置有若干所述散斑结构光模组。
[0012]进一步地,所述列车限界数据采集装置中,所述预设角度为30
°

[0013]进一步地,所述列车限界数据采集装置中,所述散斑结构光模组包括散斑投射器和相机;
[0014]所述散斑投射器用于向列车投射散斑结构光;
[0015]所述相机用于采集列车的包含散斑结构光的图像。
[0016]进一步地,所述列车限界数据采集装置中,所述散斑结构光模组还包括补光灯,用于向列车的表面补光。
[0017]进一步地,所述列车限界数据采集装置中,所述散斑投射器、相机补光灯集成于一体设置。
[001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限界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模块、限界分析模块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列车限界数据采集装置;其中,
[0019]所述列车限界数据采集装置、限界分析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且受控于所述控制模块;
[0020]所述列车限界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列车的限界数据;
[0021]所述限界分析模块用于对采集的所述限界数据进行分析。
[0022]进一步地,所述列车限界检测系统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告警模块;
[0023]所述告警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且受控于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发出侵限告警提示。
[0024]进一步地,所述列车限界检测系统中,所述告警模块包括声光告警模块和无线传输告警模块。
[0025]进一步地,所述列车限界检测系统中,所述系统还包括采集触发器;
[0026]所述采集触发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且受控于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列车通过检测区域时产生采集触发信号。
[0027]进一步地,所述列车限界检测系统中,所述采集触发器为磁钢、雷达、激光、地磁中的任意一种。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限界数据采集装置及列车限界检测系统,通过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设置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的散斑结构光模组,可实现列车限界的非接触式动态检测,无需穿过触网,安全可靠,检测高效。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列车限界数据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列车限界检测系统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
[0034]散斑结构光模组1,竖直架2,倾斜架3;
[0035]控制模块10,限界分析模块20,列车限界数据采集装置30,告警模块40,采集触发器50。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得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0038]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
[003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40]实施例一
[0041]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列车限界检测技术存在的缺陷,本申请人基于从事该领域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希望创设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缺陷的技术,使得列车限界检测技术更换结构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0042]请参考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限界数据采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散斑结构光模组1;
[0043]所述第一支架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车限界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散斑结构光模组;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对称地设置在轨道的两侧,且均包括竖直架和倾斜架;所述倾斜架设置在所述竖直架远离地面的一端,且相对所述竖直架向轨道倾斜预设角度;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均设置有若干所述散斑结构光模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限界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角度为3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限界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斑结构光模组包括散斑投射器和相机;所述散斑投射器用于向列车投射散斑结构光;所述相机用于采集列车的包含散斑结构光的图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车限界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斑结构光模组还包括补光灯,用于向列车的表面补光。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列车限界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斑投射器、相机补光灯集成于一体设置。6.一种列车限界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控制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耿才朱晓东王智骏秦军潘文峰郑辉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诺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