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新茂专利>正文

直流无刷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4955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直流无刷风扇,其主要是设置一轴承座,轴承座外侧设有硅钢片,轴承座内装设一轴承套,轴承座内侧面的适当处形成数个楔块,轴承套对应楔块形成直槽,楔块将轴承套内部空间区分为上、下空间,可供设置自润轴承或滚珠轴承、使硅钢片、轴承座、轴承套及轴承之间互相限制配合,将各构件定位在适当位置,其中上述的轴承套与轴承座是分开成型,可确保轴承套的尺寸精确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以往直流无刷风扇废品率高及生产成本高的问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流无刷风扇,主要是在其框架的轴承座内侧面设置一可装设自润轴承或滚珠轴承的轴承套,将尺寸要求较高的轴承套分开成型,以确保加工的精确度,以减少废品,降低生产成本。目前的无刷风扇广泛应用于散热装置中,比如现在最常看到电脑,在启动后主机的内部构件会产生热量,需加装一散热风扇,降低温度以确保电脑在正常温度中工作,降低故障率,因此无刷风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无刷风扇,是在风扇框架的轴承座内设置轴承,其轴承座的结构,如图5所示的滚珠轴承座(见台湾专利79213967“直流无刷马达”)及图6所示的自润轴承座(见台湾专利81217778“冷却风扇轴承的油环改良”),图5中的轴承座70中心形成一圆孔71,圆孔71为贯穿孔,在约一半高度处形成内径较小的凸环72,凸环72亦将圆孔71的内部空间区分为上、下空间,以供放置轴承,如图6所示,其轴承座的基本结构与图5相同,但自润轴承则必须紧配在凸环73内,故此凸环73的长度较凸环72为长,其相对位置亦不能相同,因此轴承座70需有二种型式,其中一种型式如图5所示,是设置滚珠轴承,凸环72的长度较短,用以分割两个轴承;另一种型式,如图6所示,是凸环73的长度较长,同样紧配自润轴承。但因上述二种型式的轴承座70由塑料以射出成型的方式制成,无论是因模具的制作精度,或是模具在长期使用后,或是人为因素(如射出压力过大),导致成型模具磨耗,而使活动模与固定模在闭模时,产生偏移,而使成型后的轴承座70的圆孔71在分模处产生阶梯状,致使圆孔71的上、下空间偏心,轴承装设在圆孔71的上下二处空间内,而使得二轴承的内孔产生偏差,所以风扇心轴装设在轴承的内孔,会与轴承内孔壁产生严重摩擦,或者是因模具的磨耗而使风扇心轴与轴承产生过紧或过松的配合,而造成劣质成品或降低风扇的寿命。又因轴承座70与风扇框架为一体成型,轴承座的圆孔71在开口处的内径约为轴承的外径,在组装轴承时,是属紧密配合,需以外力将轴承强迫压入圆孔71中,使轴承稳固地固定在圆孔71中,不产生转动,因此在制造过程中,每一轴承座70均需要具有一尺寸精度高的圆孔71,才可与轴承形成紧密的配合,但因风扇框架与轴承座70为一体成型,因此一旦圆孔71的尺寸产生误差时,整个风扇框架便无法使用,因此生产成本相对提高,另外硅钢片的组配方式是属紧密配合,以外力将其迫紧,因此迫入的硅钢片会压制轴承,而影响轴承的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件加工精度要求不高直流无刷风扇,其是在风扇框架的轴承座与轴承之间加上一具有弹性的轴承套而由于轴承套与框架分开制作,所以框架不必具高精度的要求,减少框架不良率的产生而降低生产成本,其轴承套设置在轴承座内侧面,轴承座内侧面的适当位置设置数个楔块,轴承套对应楔块位置在底端向上延伸数个直槽,且轴承套的顶端形成向外延伸的突缘,在突缘与轴承座顶端间设置一具有缺口的垫圈,轴承套利用轴承座楔块的卡制,使轴承套在轴承座内不产生旋转,当组装后,框架的轴承座、轴承套及轴承产生相互制衡的作用,使二轴承互相对称及同心。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轴承座与轴承套分离的直流无刷风扇,其中的楔块将轴承套的内部分为上、下空间,供装设自润轴承、滚珠轴承或两者混合使用,再将风扇框架的心轴装设在轴承中。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加工合格率高的直流无刷风扇,由于轴承座与轴承套分开制造,且两者间组合方式简易,且次品可百分之百依原来品质回收,杜绝因回收而造成的额外浪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的直流无刷风扇,其亦适用于自润轴承,因此可提高自润轴承的应用功能,因为自润轴承的成本较滚珠轴承低,所以本专利技术可使得自润轴承的应用更广泛,提供更便宜的制造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直流无刷风扇包括风扇框架,在风扇框架的中心处设置一轴承座,轴承座内设置供风扇心轴装设的轴承,轴承座外侧套设一硅钢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内侧面形成数个楔块,在内侧面装设轴承套,轴承套中心形成一贯穿的圆孔,轴承套对应楔块位置由底端向上延伸数个直槽,轴承套的顶端向外延伸一突缘,楔块将轴承套内分成可供装设轴承的上、下空间。所述的直流无刷风扇,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轴承套形成可装设自润轴承的上、下空间。所述的直流无刷风扇,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轴承套的上空间设有滚珠轴承,下空间中装设有垫圈及滚珠轴承。所述的直流无刷风扇,其特征还在于在所述轴承套的上空间设置滚珠轴承,下空间设置自润轴承。所述的直流无刷风扇,其特征还在于在所述轴承套的上空间设置自润轴承,下空间设置垫圈及滚珠轴承。所述的直流无刷风扇,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轴承座的外围设置有硅钢片定位的凸条,在硅钢片的上方设置一垫圈,位于所述轴承套突缘及硅钢片之间,利用轴承套的突缘限制硅钢片上下移动。本专利技术与传统的风扇框架比较,具有如下效果①降低生产成本,其轴承套与轴承座分开成型,可确保轴承座的尺寸精确度,降低废品率,而且即使生产圆孔孔径有误差的轴承套,只需舍弃轴承套,具有轴承座的风扇框架仍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②成型容易且模具的稳定性高,因轴承座的内侧面设置一轴承套,轴承套单独成型,内圆孔由模具的一轴心成型,可确保圆孔的同心度,分模线不设置在轴承套的圆孔处,且因其体积小可做精密加工,使轴承套的内侧壁面形成条纹,增加与轴承的卡制能力。③只需一种型式的轴承座及轴承套,即可组装自润轴承或滚珠轴承,组装自润轴承或滚珠轴承时,仅需将自润轴承或滚珠轴承装入轴承套内的上下空间即可,亦可将自润轴承及滚珠轴承配合使用。④硅钢片是套设在轴承座的外侧通过凸条固定不产生旋转,并利用轴承套的突缘限制硅钢片上下移动,将硅钢片定位在轴承座的外侧,其硅钢片与轴承座是采用松配的方式组合,使组装更为方便。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风扇框架设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装设自润轴承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装设滚珠轴承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传统风扇框架的轴承座的平面示意图。图6是另一传统风扇框架的轴承座的平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是本专利技术的风扇框架设置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专利技术是装设在框架10中心的轴承座20内,其元件分解示意图,如图2所示,轴承座20外围形成阶段状,并在外围的最上层设置数个凸条21,轴承座20内侧面的适当处设置数个向内侧凸出的楔块22,在轴承座20下半部的内侧面形成一卡制部23。配合轴承座20的内侧面设置一轴承套40,轴承套40的中心位置设置一贯穿的圆孔43,轴承套40由底端向上形成数个对应楔块22的直槽42,且于轴承套40顶端形成一向外延伸的突缘41,突缘41由上而下形成数个缺槽411,利用直槽42及缺槽411的设置使轴承套40具有弹性,轴承套40的底端设置数个向外延伸的钩部44。组立程序,是先将电路板60套设在轴承座20外侧,电路板60上可设置电路,图中所示为尚未设置电路的电路板板体,再将硅钢片30的架体31套设在轴承座20的外围,则轴承座20外围的凸条21可将硅钢片30定位在框架10上,不能转动,再放置垫圈32在架体31的上,再装设轴承套40在轴承座20内,轴承套40的突缘41限制硅钢片30上下移动,将硅钢片30及架体31定位。请配合参看图2及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流无刷风扇,包括风扇框架,在风扇框架的中心处设置一轴承座,轴承座内设置供风扇心轴装设的轴承,轴承座外侧套设一硅钢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内侧面形成数个楔块,在内侧面装设轴承套,轴承套中心形成一贯穿的圆孔,轴承套对应楔块位置由底端向上延伸数个直槽,轴承套的顶端向外延伸一突缘,楔块将轴承套内分成可供装设轴承的上、下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无刷风扇,包括风扇框架,在风扇框架的中心处设置一轴承座,轴承座内设置供风扇心轴装设的轴承,轴承座外侧套设一硅钢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内侧面形成数个楔块,在内侧面装设轴承套,轴承套中心形成一贯穿的圆孔,轴承套对应楔块位置由底端向上延伸数个直槽,轴承套的顶端向外延伸一突缘,楔块将轴承套内分成可供装设轴承的上、下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无刷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套形成可装设自润轴承的上、下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无刷风扇,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新茂
申请(专利权)人:谢新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