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诱变方式对巨胚水稻改良的育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486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巨胚水稻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利用诱变方式对巨胚水稻改良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稻种进行筛选之后备用;S2:使稻种经过诱变剂处理;S3:将备用的稻种用清水进行冲洗;S4:将通过S3步骤处理的备用稻种进行播种,使用抑制性除草剂对水稻进行喷雾处理;S5:在水稻成熟后挑选出农艺性状好的改良水稻,并收获其农艺性状好的稻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缩短育种时间,使稻种具有抗除草性的一种利用诱变方式对巨胚水稻改良的育种方法。种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诱变方式对巨胚水稻改良的育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巨胚水稻改良
,具体是指一种利用诱变方式对巨胚水稻改良的育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巨胚水稻是禾本科稻属植物,其胚可达到普通水稻的2

3倍,甚至5倍。巨胚稻米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特别是富含生理活性物质γ

氨基丁酸(GABA)。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重要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降血压、治疗癫痫病、防止动脉硬化、调节心率失常和防止皮肤老化等功效,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功能,是一种水稻新品种,在常规的水稻种植中对于水稻的育种是通过长期杂交筛选进行育种,这样育种时间长久,不利于水稻改良的发展,且稻种不具有抗除草功能,导致除草过程中需要进行手动除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缩短育种时间,使稻种具有抗除草性的一种利用诱变方式对巨胚水稻改良的育种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诱变方式对巨胚水稻改良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将稻种进行常规筛选之后,进行常规清洗、晾干,随后将稻种放置在10~15摄氏度的清水中浸泡12小时,取出将表面水分沥干备用;
[0006]S2:将所述稻种放入诱变剂中进行浸泡,并将稻种与诱变剂搅拌均匀,稻种与诱变剂的体积比例为1:1.5,在温度为2~6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低温浸泡,浸泡时长为10小时,随后将稻种捞出将表面水分沥干后放置入新鲜的诱变剂中进行二次浸泡,此次浸泡的环境温度为35~50摄氏度,浸泡10小时后捞出沥干水分放置在室温为5~10摄氏度的环境中备用;
[0007]S3:将备用的稻种用清水进行流动循环冲洗,冲洗时长为30~35小时,随后沥干水分备用;
[0008]S4:将通过S3步骤处理的备用稻种进行播种,随后进行常规的稻种种植,在水稻幼苗成长至真叶之后,使用抑制性除草剂对水稻进行喷雾处理,挑选出抗性突变的水稻;
[0009]S5:在水稻成熟后挑选出农艺性状好的改良水稻,并收获其农艺性状好的稻种。
[0010]所述诱变剂内包括有以下成分:平阳霉素、N

甲基

N亚硝基脲,所述平阳霉素、N

甲基

N亚硝基脲的重量比例为3:4,在常规混合装置中均匀搅拌后放置在1~3摄氏度的环境中保存。
[0011]所述喷雾处理的时间间隔为4周,喷雾处理的次数为2~3次。
[0012]所述抑制性除草剂对水稻进行喷雾所接触水稻的位置为茎叶部分,所述茎叶部分与抑制性除草剂的接触面积比率不得小于80%。
[0013]所述抑制性除草剂与水的稀释比例为1:500,所述抑制性除草剂包括双氟磺草胺、
噻酮磺隆绯。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诱变剂对稻种进行浸泡处理,从而可以使巨胚水稻得到良性变化,通过低温浸泡进入高温浸泡,可以使得巨胚水稻对于诱变剂的吸收更加充分,使得在低温处理的时候诱变剂进入胚细胞内,在高温浸泡的时候加快诱变反应的效率,通过在水稻幼苗成长至真叶之后,使用抑制性除草剂对水稻进行喷雾处理,挑选出抗性突变的水稻可以使挑选出来的水稻是具有抗除草性的,从而使得收获的稻种也具有抗除草性,且该育种所需时间短,提高了育种的效率,整体来看,本专利技术能够缩短育种时间,使稻种具有抗除草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为了能够缩短育种时间,使稻种具有抗除草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诱变方式对巨胚水稻改良的育种方法,其功能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8]S1:将稻种进行常规筛选之后,进行常规清洗、晾干,随后将稻种放置在10~15摄氏度的清水中浸泡12小时,取出将表面水分沥干备用;
[0019]S2:将所述稻种放入诱变剂中进行浸泡,并将稻种与诱变剂搅拌均匀,稻种与诱变剂的体积比例为1:1.5,在温度为2~6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低温浸泡,浸泡时长为10小时,随后将稻种捞出将表面水分沥干后放置入新鲜的诱变剂中进行二次浸泡,此次浸泡的环境温度为35~50摄氏度,浸泡10小时后捞出沥干水分放置在室温为5~10摄氏度的环境中备用;
[0020]S3:将备用的稻种用清水进行流动循环冲洗,冲洗时长为30~35小时,随后沥干水分备用;
[0021]S4:将通过S3步骤处理的备用稻种进行播种,随后进行常规的稻种种植,在水稻幼苗成长至真叶之后,使用抑制性除草剂对水稻进行喷雾处理,挑选出抗性突变的水稻;
[0022]S5:在水稻成熟后挑选出农艺性状好的改良水稻,并收获其农艺性状好的稻种。
[0023]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诱变剂内包括有以下成分:平阳霉素、N

甲基

N亚硝基脲,所述平阳霉素、N

甲基

N亚硝基脲的重量比例为3:4,在常规混合装置中均匀搅拌后放置在1~3摄氏度的环境中保存。
[0024]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喷雾处理的时间间隔为4周,喷雾处理的次数为2~3次。
[002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抑制性除草剂对水稻进行喷雾所接触水稻的位置为茎叶部分,所述茎叶部分与抑制性除草剂的接触面积比率不得小于80%。
[0026]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抑制性除草剂与水的稀释比例为1:500,所述抑制性除草剂包括双氟磺草胺、噻酮磺隆绯。
[0027]通过诱变剂对稻种进行浸泡处理,从而可以使巨胚水稻得到良性变化,通过低温浸泡进入高温浸泡,可以使得巨胚水稻对于诱变剂的吸收更加充分,使得在低温处理的时候诱变剂进入胚细胞内,在高温浸泡的时候加快诱变反应的效率,通过在水稻幼苗成长至真叶之后,使用抑制性除草剂对水稻进行喷雾处理,挑选出抗性突变的水稻可以使挑选出来的水稻是具有抗除草性的,从而使得收获的稻种也具有抗除草性,且该育种所需时间短,提高了育种的效率。
[0028]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方式方法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诱变方式对巨胚水稻改良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稻种进行常规筛选之后,进行常规清洗、晾干,随后将稻种放置在10~15摄氏度的清水中浸泡12小时,取出将表面水分沥干备用;S2:将所述稻种放入诱变剂中进行浸泡,并将稻种与诱变剂搅拌均匀,稻种与诱变剂的体积比例为1:1.5,在温度为2~6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低温浸泡,浸泡时长为10小时,随后将稻种捞出将表面水分沥干后放置入新鲜的诱变剂中进行二次浸泡,此次浸泡的环境温度为35~50摄氏度,浸泡10小时后捞出沥干水分放置在室温为5~10摄氏度的环境中备用;S3:将备用的稻种用清水进行流动循环冲洗,冲洗时长为30~35小时,随后沥干水分备用;S4:将通过S3步骤处理的备用稻种进行播种,随后进行常规的稻种种植,在水稻幼苗成长至真叶之后,使用抑制性除草剂对水稻进行喷雾处理,挑选出抗性突变的水稻;S5:在水稻成熟后挑选出农艺性状好的改良水稻,并收获其农艺性状好的稻种。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丽张齐凤商文楠杨晔张俊宝杨静刘海英王宇先舒钰孙涛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沃禾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