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体征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4682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人体体征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体体征监测系统,一种人体体征监测系统是由控制终端、数据存储模块、环境监测模块、人体检测模块和定位模块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温度传感器、光度传感器、粉尘浓度传感器和噪声传感器对于周边环境的温度、光度、粉尘浓度以及噪声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整体大环境对于人体的适宜性质,并通过红外传感器对于人体的移动或静止状态进行初步判断,进而对人体清醒或睡眠状态进行初步的诊断,确保了所检测数据的精准性,通过雷达感应器对于周边高度十五米范围内的数据进行监测,对周边人群每个个体的安全作出保证,通过检测设备对于人体的各项数据进行更为精准详细的检测。数据进行更为精准详细的检测。数据进行更为精准详细的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体体征监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体体征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人体体征监测系统及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住户的长期居住或办公楼的办公环境中,需要对住户的安全提供完善的保障,而传统的居住或办公环境中,往往只能通过烟雾报警器等基础设备,对于住户的基本安全环境进行保证,但灰尘、光度、噪声等,对于人体造成危害往往是长期的并且不可逆的,在此类数据有所异常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住户出现安全危机的情况,也可能会因为自身处于隐私环境中,而耽误医疗时机,需要一套完整的检测系统对周边的环境以及人体环境进行实时监督,进而更为妥善的保证住户的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人体体征监测系统。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体体征监测系统,所述一种人体体征监测系统是由控制终端、数据存储模块、环境监测模块、人体检测模块和定位模块组成,所述控制终端的输出端与数据存储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的输出端与环境监测模块、人体检测模块、定位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5]为了实现控制终端的整体控制与报警功能,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控制终端包括微控制器、蜂鸣报警器和显示屏,所述控制终端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蜂鸣报警器和显示屏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型号为STC89C52RC,所述显示屏的型号为TFT液晶显示屏。
[0006]为了实现数据存储模块的数据存储、读取与备份功能,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数据存储模块包括内存条、外界数据硬盘、WiFi模块和云端服务器,所述内存条的输出端与外接数据硬盘、云端服务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外接数据硬盘的输出端与WiFi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WiFi模块的输出端与云端服务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7]为了对WiFi模块的型号进行限定,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WiFi模块的型号为OV7670。
[0008]为了实现环境监测模块的大环境监测功能,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环境监测模块的包括温度传感器、光度感应器、烟雾报警器、粉尘浓度传感器和噪声传感器。
[0009]为了对温度传感器的型号进行限定,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非接触式测温仪表。
[0010]为了实现人体检测设备的详细检测功能,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人体检测模块包括检测设备、体温检测传感器、心率传感器和睡眠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设备的输出端与体温检测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睡眠检测传感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1]为了确保检测设备的多样性,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检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环和智能床垫等。
[0012]为了实现定位模块的定位的人体状态捕捉、判断功能,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定位模块包括雷达感应器、红外感应器、心跳检测、体温检测、移动检测、体位检测,所述雷达感应器的输出端与心跳检测、体温检测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移动检测、体位检测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雷达感应器的型号为非接触式生命雷达。
[0013]一种人体体征监测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在该检测系统的检测过程中,首先通过环境监测模块温度传感器、光度传感器、粉尘浓度传感器和噪声传感器对于周边环境的温度、光度、粉尘浓度以及噪声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并传递给内存条,并在检测过程中通过烟雾报警器对于火情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并传输给内存条;
[0015]S2:通过定位模块中的红外传感器,对于人体的移动或静止状态进行判断,通过体位检测对于人体的清醒或睡眠状态进行检测,进而确保该系统所检测数据的精准性;
[0016]S3:通过雷达感应器对人体的心跳频率以及体温进行初步检测,并通过雷达的声波传输,使该系统能够对高度15米以内的周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进而对人体的心跳和体温进行初步的检测;
[0017]S4:通过人体检测模块中的检测设备,对于人体的各项数据进行更为精确的检测,通过体温检测传感器、心态率检测传感器和睡眠检测传感器,对于人体的体温数据、心率数据和睡眠状态数据进行更为精确的检测,并将数据传输给内存条;
[0018]S5:数据进入内存条之后,内存条将数据传送给数据硬盘,数据硬盘通过 WiFi模块将数据传输给云端服务器,以此保证数据不会出现丢失,微控制器对数据进行判断,如果数据有异常则通过蜂鸣报警器进行检测,并将具体数据从显示屏上进行显示。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20]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温度传感器、光度传感器、粉尘浓度传感器和噪声传感器对于周边环境的温度、光度、粉尘浓度以及噪声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整体大环境对于人体的适宜性质,并通过红外传感器对于人体的移动或静止状态进行初步判断,进而对人体清醒或睡眠状态进行初步的诊断,确保了所检测数据的精准性,通过雷达感应器对于周边高度十五米范围内的数据进行监测,对周边人群每个个体的安全作出保证,通过检测设备对于人体的各项数据进行更为精准详细的检测。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人体体征监测系统的整体程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人体体征监测系统的主框架程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人体体征监测系统的控制终端程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人体体征监测系统的数据存储模块程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人体体征监测系统的环境监测模块程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人体体征监测系统的人体检测模块程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人体体征监测系统的定位模块程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0]实施例一
[0031]请参阅图1

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人体体征监测系统是由控制终端、数据存储模块、环境监测模块、人体检测模块和定位模块组成,控制终端的输出端与数据存储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数据存储模块与环境监测模块、人体检测模块、定位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32]控制终端包括微控制器、蜂鸣报警器和显示屏,控制终端的输出端与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体体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人体体征监测系统是由控制终端、数据存储模块、环境监测模块、人体检测模块和定位模块组成,所述控制终端的输出端与数据存储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的输出端与环境监测模块、人体检测模块、定位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体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包括微控制器、蜂鸣报警器和显示屏,所述控制终端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蜂鸣报警器和显示屏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型号为STC89C52RC,所述显示屏的型号为TFT液晶显示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体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存储模块包括内存条、外界数据硬盘、WiFi模块和云端服务器,所述内存条的输出端与外接数据硬盘、云端服务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外接数据硬盘的输出端与WiFi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WiFi模块的输出端与云端服务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体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模块的型号为OV767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体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监测模块的包括温度传感器、光度感应器、烟雾报警器、粉尘浓度传感器和噪声传感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体体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非接触式测温仪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体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检测模块包括检测设备、体温检测传感器、心率传感器和睡眠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设备的输出端与体温检测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睡眠检测传感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体体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设备包括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进钱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我淘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