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435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包括壳体和调节模块,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处安装有内叶片组,所述进风口处转动安装有风门,所述风门的上下两侧转动安装有阻流板;所述调节模块位于所述内叶片组的外侧,其包括水平设置的转轴以及可沿着所述转轴滑动的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上转动安装有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风门驱动连接,旋转所述旋钮可调节风量;所述转轴与所述阻流板驱动连接,上下摆动所述旋钮可调节上下风向;所述滑动座与所述内叶片组驱动连接,左右滑动所述旋钮可调节左右风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克服了现有汽车出风口结构集成度低、结构复杂和操作不便的缺陷。结构复杂和操作不便的缺陷。结构复杂和操作不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作为代步工具进入了人们的家庭,汽车空调作为汽车部件能够改善车内温度,提升驾车乘车体验。出风口作为汽车空调的一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现有技术中,出风口结构的控制结构采用在外叶片上安装可滑动的拨钮,拨钮通过拨叉驱动内叶片,同时还需设置拨轮来控制风门;通过上下翻动拨钮实现外叶片的调节,左右滑动拨钮实现内叶片的调节,转动拨轮实现风门的调节。
[0003]现有结构中,需要通过拨钮和拨轮两大机构相互协助控制出风口,其结构较复杂,体积大,集成度低,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以克服现有汽车出风口结构集成度低、结构复杂和操作不便的缺陷。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包括:
[0008]壳体,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处安装有内叶片组,所述进风口处转动安装有风门,所述风门的上下两侧转动安装有阻流板;
[0009]调节模块,位于所述内叶片组的外侧,包括水平设置的转轴以及可沿着所述转轴滑动的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上转动安装有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风门驱动连接,旋转所述旋钮可调节风量;所述转轴与所述阻流板驱动连接,上下摆动所述旋钮可调节上下风向;所述滑动座与所述内叶片组驱动连接,左右滑动所述旋钮可调节左右风向。
[0010]本出风口结构,通过上下两片阻流板来控制各通道的风比,来实现对出风口上下吹风的控制,并且为风门的运动避让空间,即可以集成风门结构,集成度高,体积小;通过旋钮上下摆动控制上下吹风,旋钮左右滑动控制左右吹风,旋钮旋转控制风门闭合调节风量,调节时只需操作旋钮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0011]进一步的,所述旋钮通过风量调节机构连接所述风门,所述风量调节机构位于所述壳体的中心位置;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锥齿轮以及连接所述锥齿轮和所述旋钮的万向节,所述风门上设置有与所述锥齿轮相啮合的锥齿部。调节风量时,旋转旋钮,旋钮带动锥齿轮转动,锥齿轮通过锥齿部带动两个风门转动打开或关闭,从而调整进风量。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节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穿过所述滑动座和所述转轴与所述旋钮连接,所述从动轴穿过所述内叶片组与所述锥齿轮连接。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便于所述主动轴左右摆动的滑槽;所述从动轴的端部设置有球头,所述球
头的两侧设置有铰接柱,所述锥齿轮内设置有供所述球头和所述铰接柱插接的插槽。此结构,通过万向节结构,使主动轴即可进行转动也可跟随滑动座左右摆动,保证结构的可行性。
[0013]进一步的,所述转轴通过风道调节机构连接所述阻流板,所述风道调节机构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风道调节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外壁上的主动齿,所述主动齿通过连杆连接所述转轴;所述阻流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主动齿对应的从动齿,所述主动齿上对称设置有可与所述从动齿啮合的齿部。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扇形块,所述连杆铰接在所述扇形块上;所述从动齿上设置有导柱,所述主动齿上设置有供所述导柱滑动的导滑槽。调节上下风道时,向上或向下摆动旋钮,旋钮带动滑动座向上或向下摆动,滑动座带动转轴转动,转轴通过连杆带动主动齿转动,主动齿带动相应的从动齿转动,从而带动相应的阻流板转动调节风道。
[0014]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座靠近所述内叶片组的一侧设置有拨叉部,所述拨叉部与所述内叶片组中的任一内叶片驱动连接。所述滑动座包括滑动安装在所述转轴上的滑块以及固定在所述滑块上的旋钮底座,所述拨叉部设置在所述滑块上,所述旋钮转动安装在所述旋钮底座上。所述内叶片组包括多个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内叶片,所述内叶片可进行左右摆动,多个内叶片通过联动杆联动。调节左右风向时,向左或向右滑动旋钮,旋钮带动滑动座滑动,滑动座通过拨叉带动内叶片组转动调整左右风向。
[0015]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前壳体、中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内安装有中面板,所述中壳体内安装有分流器,所述调节模块位于所述中面板内,所述内叶片组位于所述分流器内,所述风门和所述阻流板位于所述后壳体内。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通过上下两片阻流板来控制各通道的风比,来实现对出风口上下吹风的控制,并且为风门的运动避让空间,即可以集成风门结构,集成度高,体积小;通过旋钮上下摆动控制上下吹风,旋钮左右滑动控制左右吹风,旋钮旋转控制风门闭合调节风量,调节时只需操作旋钮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克服了现有汽车出风口结构集成度低、结构复杂和操作不便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的爆炸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前端局部的立体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后端局部的立体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调节模块与风门连接的立体图;
[0023]图6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从动轴与锥齿轮的爆炸图;
[0024]图7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调节模块连接阻流板的立体图;
[0025]图8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调节模块连接内叶片组的立体图;
[0026]图中各个附图标记的对应的部件名称是:1、壳体;2、调节模块;3、内叶片组;4、风门;5、阻流板;11、出风口;12、进风口;13、前壳体;14、中壳体;15、后壳体;16、中面板;17、分流器;18、前面板;19、密封圈;21、转轴;22、滑动座;23、旋钮;31、内叶片;32、联动杆;41、锥
齿部;61、锥齿轮;62、万向节;63、主动轴;64、从动轴;71、主动齿;72、连杆;73、从动齿;211、滑槽;212、扇形块;221、拨叉部;222、滑块;223、旋钮底座;611、插槽;641、球头;642、铰接柱;711、齿部;712、导滑槽;731、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8]参阅图1至图8,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包括壳体1和调节模块2。壳体1的一端设有出风口11,另一端设置有进风口12;靠近出风口11处安装有内叶片组3,内叶片组3用于调节左右风向,进风口12处转动安装有两个风门4,通过两个风门4转动展开或折叠控制进风量,风门4的上下两侧转动安装有阻流板5,两个阻流板分别对应两个上下方向的风道,通过控制阻流板5开闭控制风道。
[0029]参阅图1至图3,调节模块2位于内叶片组3的外侧,调节模块2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设有出风口(11)和进风口(12);所述出风口(11)处安装有内叶片组(3),所述进风口(12)处转动安装有风门(4),所述风门(4)的上下两侧转动安装有阻流板(5);调节模块(2),位于所述内叶片组(3)的外侧,包括水平设置的转轴(21)以及可沿着所述转轴(21)滑动的滑动座(22),所述滑动座(22)上转动安装有旋钮(23);所述旋钮(23)与所述风门(4)驱动连接,旋转所述旋钮(23)可调节风量;所述转轴(21)与所述阻流板(5)驱动连接,上下摆动所述旋钮(23)可调节上下风向;所述滑动座(22)与所述内叶片组(3)驱动连接,左右滑动所述旋钮(23)可调节左右风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23)通过风量调节机构连接所述风门(4),所述风量调节机构位于所述壳体(1)的中心位置;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的锥齿轮(61)以及连接所述锥齿轮(61)和所述旋钮(23)的万向节(62),所述风门(4)上设置有与所述锥齿轮(61)相啮合的锥齿部(4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节(62)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主动轴(63)和从动轴(64),所述主动轴(63)穿过所述滑动座(22)和所述转轴(21)与所述旋钮(23)连接,所述从动轴(64)穿过所述内叶片组(3)与所述锥齿轮(61)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1)上设置有便于所述主动轴(63)左右摆动的滑槽(211);所述从动轴(64)的端部设置有球头(641),所述球头(641)的两侧设置有铰接柱(642),所述锥齿轮(61)内设置有供所述球头(641)和所述铰接柱(642)插接的插槽(61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1)通过风道调节机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军李琳黄立锋林士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