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4288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阀,该电动阀用主阀芯使主阀口成为全闭状态,利用形成于该主阀芯的副阀口与副阀芯之间的端口节流部进行流体的在小流量控制区域的流量控制,得到副阀芯的良好的动作性。在副阀芯(4)设置插通到副阀室(3R)内的导向用凸起部(41)。在副阀室(3R)的内周与导向用凸起部(41)的外周之间配设有导向用凸起部(41)滑动接触的高润滑性导向部件(10)。使流入到主阀室(1R)内的流体从连通路(3b)流向高润滑性导向部件(10)的内侧。导向用凸起部(41)容易在高润滑性导向部件(10)内滑动(上下移动)。抑制电动阀(100)的噪音、振动的产生。产生。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阀。

技术介绍

[0002]现今,有在小流量控制区域和大流量区域进行流量控制的电动阀。这样的电动阀例如在日本特开2020

5647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
[0003]图9是上述相同的现有的电动阀的纵剖视图。在该现有的电动阀中,在主阀芯a的内侧的副阀室a1内配置有副阀芯b。副阀芯b具有导向用凸起部b1和针阀b2。而且,副阀芯b形成于驱动部c的转子轴c1的下端。驱动部c具备螺纹进给机构c2,通过使转子轴c1旋转,副阀芯b在主阀芯a的内侧上下移动。由此,针阀b2控制副阀口a2的开度。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564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在上述现有的电动阀的构造中,副阀芯b的导向用凸起部b1一边被主阀芯a的副阀室a1的内周引导一边上下移动。该导向部分具有抑制向径向的移动的作用,以便副阀芯b的针阀b2不会超过需要地与副阀口a2干涉。但是,由于副阀芯b的导向用凸起部b1和主阀芯a为金属彼此之间的滑动,所以存在因磨损等而损害动作性的可能性。
[0009]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在用主阀芯使主阀口成为全闭状态、利用形成于该主阀芯的副阀口与副阀芯之间的端口节流部进行流体的在小流量控制区域的流量控制的电动阀中,得到副阀芯的良好的动作性。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1]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阀具备主阀芯和副阀芯,上述主阀芯设于阀主体的主阀室内,且对向该主阀室开口的主阀口进行开闭,上述副阀芯在形成于上述主阀芯的副阀室内沿形成于该主阀芯的副阀口的轴线方向移动来控制该副阀口的开度,上述电动阀形成有从上述主阀室连通到上述副阀室的连通路,且具有小流量控制区域,在该小流量控制区域内,用上述主阀芯关闭上述主阀口,利用上述副阀芯的针阀与上述副阀口的间隙的端口节流部对经由上述连通路流入到上述副阀室的流体进行节流,上述电动阀的特征在于,上述副阀芯具备配置在上述副阀室内的导向用凸起部,并且在上述副阀室的内周与上述导向用凸起部的外周之间具备上述导向用凸起部滑动接触的高润滑性导向部件。
[0012]此时,优选电动阀的特征在于,上述高润滑性导向部件具有与上述副阀室的内周分离的圆筒部,上述连通路在该圆筒部的周围的连通空间开口。
[0013]并且,优选电动阀的特征在于,上述高润滑性导向部件的上述圆筒部围绕上述副阀芯的上述针阀。
[0014]并且,优选电动阀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高润滑性导向部件的内侧形成有收纳上述副阀芯的副阀芯收纳室,且具有从上述圆筒部的周围的上述连通空间到上述副阀芯收纳室沿上述轴线方向延伸的流路。
[0015]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阀,由于在副阀室的内周与导向用凸起部的外周之间具备导向用凸起部滑动接触的高润滑性导向部件,所以在副阀芯上下移动时,副阀芯的导向用凸起部容易在该高润滑性导向部件内滑动,能够抑制电动阀的工作音、振动的产生,并且能够得到副阀芯的良好的工作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小流量控制区域状态的纵剖视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小流量控制区域状态的纵剖视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小流量控制区域状态的纵剖视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小流量控制区域状态的纵剖视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小流量控制区域状态的纵剖视图。
[0022]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小流量控制区域状态的纵剖视图。
[0023]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小流量控制区域状态的纵剖视图。
[0024]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小流量控制区域状态的纵剖视图。
[0025]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小流量控制区域状态的纵剖视图。
[0026]图10是现有的电动阀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0027]图中:
[0028]1—阀壳,1R—主阀室,11—第一接头管,12—第二接头管,13—主阀座,13a—主阀口,L—轴线,2—支撑部件,23a—内螺纹部,3—主阀芯,31—主阀部,32—副阀内包部,3a—副阀口,3b—连通路,3c—连通路,3R—副阀室,3R1—连通空间,3R2—副阀芯收纳室,4—副阀芯,41—导向用凸起部,42—针阀,5—步进马达,51—转子轴,51a—外螺纹部,52—磁性转子,53—定子线圈,4

—副阀芯,41

—导向用凸起部,43

—凸缘部,4a

—扩大空间,4

—副阀芯,41

—导向用凸起部,10—高润滑性导向部件,20—高润滑性导向部件,30—高润滑性导向部件,40—高润滑性导向部件,50—高润滑性导向部件,60—高润滑性导向部件,70—高润滑性导向部件,80—高润滑性导向部件,90—高润滑性导向部件,100—电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小流量控制区域状态的纵剖视图。此外,以下的说明中的“上下”的概念与图1的附图中的上下对应。该电动阀100具备阀壳1、支撑部件2、主阀芯3、副阀芯4以及驱动部5。
[0030]阀壳1例如由黄铜、不锈钢等大致呈圆筒形状地形成,在其内侧具有主阀室1R。在阀壳1的外周单侧连接有与主阀室1R导通的第一接头管11,并且在从下端向下方延伸的筒状部连接有第二接头管12。并且,在阀壳1的第二接头管12的主阀室1R侧形成有主阀座13,该主阀座13的内侧成为主阀口13a。主阀口13a是以轴线L为中心的圆柱形状的孔,第二接头管12经由主阀口13a与主阀室1R导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阀座13与阀壳1一体地形
成,但也可以是将具有主阀口的阀座部件与阀壳相独立地设置、将阀座部件组装于阀壳的方式。
[0031]在阀壳1的上端的开口部安装有支撑部件2。支撑部件2具有:嵌合在阀壳1的内周面内的嵌合部21;位于嵌合部21的内侧的上下的大致圆柱状的导向部22;在导向部22的上部延伸设置的支架部23;以及设于嵌合部21且在嵌合部21的外周突出的由金属板构成的环状的固定金属零件24。嵌合部21、导向部22以及支架部23构成为树脂制的一体件,固定金属零件24通过镶嵌成形而与树脂制的嵌合部21一体地设置。此外,也可以将支撑部件2的嵌合部21压入到阀壳1。
[0032]并且,在支撑部件2的支架部23的中心形成有与轴线L同轴的内螺纹部23a及其螺纹孔,并且形成有与内螺纹部23a的螺纹孔相连的轴导向孔23b,另外,形成有直径比该轴导向孔23b的内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阀,具备主阀芯和副阀芯,上述主阀芯设于阀主体的主阀室内,且对向该主阀室开口的主阀口进行开闭,上述副阀芯在形成于上述主阀芯的副阀室内沿形成于该主阀芯的副阀口的轴线方向移动来控制该副阀口的开度,上述电动阀形成有从上述主阀室连通到上述副阀室的连通路,且具有小流量控制区域,在该小流量控制区域内,用上述主阀芯关闭上述主阀口,利用上述副阀芯的针阀与上述副阀口的间隙的端口节流部对经由上述连通路流入到上述副阀室的流体进行节流,上述电动阀的特征在于,上述副阀芯具备配置在上述副阀室内的导向用凸起部,并且在上述副阀室的内周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池亮司中川大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