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压缩机的后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4214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17
本申请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的后冷却装置,该后冷却装置包括呈L型布置的立式冷却器(16)和卧式冷却器(10);卧式冷却器(10)的进气口用于与空气压缩机的高压缸的出气口相连,出气口用于与立式冷却器(16)的进气口相连;立式冷却器(16)自下而上包括底部空腔、冷却组件和顶部空腔,底部空腔靠近卧式冷却器(10)的一侧设置进气口,顶部空腔远离卧式冷却器(10)的一侧设置出气口,顶部空腔的顶部具有使向上气流产生碰撞进而实现油水分离的顶盖(6)。本申请中两级冷却作用保证了热空气的冷却效果,二级后冷中油水分离功能的集成既实现了油水分离的功能又简化了实现结构。能又简化了实现结构。能又简化了实现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压缩机的后冷却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空压机冷却
,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的后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空气压缩机是矿山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之一,而冷却装置又是空气压缩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冷却装置分为中间冷却器和后冷却器两个部分。
[0003]其中,中间冷却器主要是用来降低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经低压缸一级压缩后的高温气体(此温度高达140℃—160℃),以免其进入高压缸经二次压缩后温度过高,对高压缸产生高温危害,或避免其在高压缸气体出口的弯头处因高温使集聚的油质形成积碳而燃烧爆炸,对高压缸气体出口的弯头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0004]后冷却器主要是降低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经高压缸二级压缩的高温气体的温度(此温度可高达160℃

200℃),使高温气体在进入储气罐之前温度大幅度降低,并分离出气体中夹杂的大部分油水,避免高温气体进入储气罐内引起油质积炭燃烧爆炸,确保储气罐、压气管路及人身的安全。但是,以上内容是从理想角度阐述后冷却器的功能,而现有的后冷却器往往存在冷却效果不好,油气无法分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的后冷却装置,使冷却效果和油气分离效果得到保证。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机的后冷却装置,该后冷却装置包括呈L型布置的立式冷却器和卧式冷却器;所述卧式冷却器的进气口用于与空气压缩机的高压缸的出气口相连,出气口用于与所述立式冷却器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立式冷却器自下而上包括底部空腔、冷却组件和顶部空腔,所述底部空腔靠近所述卧式冷却器的一侧设置进气口,所述顶部空腔远离所述卧式冷却器的一侧设置出气口,所述顶部空腔的顶部具有使向上气流产生碰撞进而实现油水分离的顶盖。
[0007]优选的,在所述立式冷却器中,所述冷却组件的外围设有连通所述顶部空腔和所述底部空腔的引流通道,用于将所述顶部空腔内的油水引流至所述底部空腔,所述底部空腔的底部设有油水排出阀。
[0008]优选的,在所述立式冷却器中,所述底部空腔的底部设有向上凸起的弧面,所述弧面的顶部高度位于所述立式冷却器进气口的1/2开口处。
[0009]优选的,所述立式冷却器的偏下部对称设有侧支架。
[0010]优选的,所述卧式冷却器和所述立式冷却器的冷却组件包括数根通气管和围设在所述通气管外部的水冷换热箱,所述水冷换热箱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0011]优选的,在所述卧式冷却器中,所述水冷换热箱内所述通气管外设有数个间隔板,用于使冷却水呈波浪式流动。
[0012]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3]本申请中,将后冷却装置设计成由卧式和立式(即一级后冷和二级后冷)两部分组成的组合体,一级后冷主要用于冷却,二级后冷除冷却外还同时兼负分离油水的作用;两级冷却作用保证了热空气的冷却效果,二级后冷中油水分离功能的集成既实现了油水分离的功能又简化了实现结构。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压缩机的后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法兰,2、3—穿管板,4—侧支架,5—油水排出阀,6—顶盖,7—底板,8—间隔板,9—通气管,10—卧式冷却器,11—变径管,12—连接法兰,13—通气管,14—出气口,15—引流通道,16—立式冷却器,17—进气口,181、182—出水口,191、192—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机的后冷却装置,该后冷却装置包括呈L型布置的立式冷却器16和卧式冷却器10。
[0018]卧式冷却器10自右向左包括右空腔、冷却组件和左空腔,右空腔的右端设置进气口,与空气压缩机的高压缸的出气口相连,左空腔的左侧设置出气口,与立式冷却器16的进气口相连。右空腔和左空腔由变径管11构成,小口径端为气流进出口,与大口径端与冷却组件相连。
[0019]卧式冷却器10的冷却组件包括数根水平设置的通气管9(导热材料)和围设在通气管9外部的水冷换热箱,水冷换热箱具有进水口191和出水口181,可以让水冷换热箱内冷却水处于流动状态,增强冷却效果。通气管9的两端穿设在左右两块穿管板2上,穿管板2一方面用于固定通气管9,另一方面兼做水冷换热箱的左右两端的端板。水冷换热箱内通气管9外设有数个间隔板8,用于使冷却水呈波浪式流动,增加过水面积和冷却效果。
[0020]立式冷却器16自下而上包括底部空腔、冷却组件和顶部空腔,底部空腔靠近卧式冷却器10的一侧设置进气口,顶部空腔远离卧式冷却器10的一侧设置出气口,顶部空腔的顶部具有顶盖6。立式冷却器16的偏下部对称设有侧支架4。
[0021]立式冷却器16的冷却组件包括数根竖向设置的通气管13和围设在通气管13外部的水冷换热箱,水冷换热箱具有进水口192和出水口182,同样可以让水冷换热箱内冷却水处于流动状态,增强冷却效果。通气管13的两端穿设在上下两块穿管板3上,穿管板3一方面用于固定通气管13,另一方面兼做水冷换热箱的上下两端的端板。二级后冷因冷却部分长度较短,不再加设间隔板。
[0022]在立式冷却器16中,冷却组件的外围设有连通顶部空腔和底部空腔的引流通道15,用于将顶部空腔内的油水引流至底部空腔,底部空腔的底部设有油水排出阀5。这样的设置方式便于收集和排出油水。位于上方的穿管板3周围(超过水冷换热箱的部分)设有供油水流进的环形开口,位于下方的穿管板3周围(超过水冷换热箱的部分)设有供油水流出的环形开口。形成进水口192和出水口182的进出水通道贯穿引流通道15。
[0023]在立式冷却器16中,底部空腔的底部设有向上凸起的弧面,油水排出阀5设在弧面的根部,这样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有利于将从上方留下的油水集中收集在弧面根部小范围
内,便于收集和排出。弧面的顶部高度位于立式冷却器16进气口的1/2开口处,有利于从进气口进来的气流快速转向流入通气管13中。
[0024]工作原理:空气压缩机的高压缸输出经过二级压缩的高压高温气体(160℃

200℃),依次经由卧式冷却器10的右空腔、通气管9、左空腔实现一级冷却,然后气流到达立式冷却器16的底部空腔、沿通气管13在压力作用下急速上升,气流沿上部出气口14压出,进入储气罐内.在这个过程中,油水则与顶盖6碰撞后沿顶盖6及其边侧内壁流下,经引流通道15流至二级后冷的底部空腔,再由油水排出阀5排出。热空气通过两级冷却过滤,既能有效降低温度,又能使压缩空气中的油水分离,可保持温度在40℃

50℃间。
[0025]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结构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压缩机的后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后冷却装置包括呈L型布置的立式冷却器(16)和卧式冷却器(10);所述卧式冷却器(10)的进气口用于与空气压缩机的高压缸的出气口相连,出气口用于与所述立式冷却器(16)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立式冷却器(16)自下而上包括底部空腔、冷却组件和顶部空腔,所述底部空腔靠近所述卧式冷却器(10)的一侧设置进气口,所述顶部空腔远离所述卧式冷却器(10)的一侧设置出气口,所述顶部空腔的顶部具有使向上气流产生碰撞进而实现油水分离的顶盖(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式冷却器(16)中,所述冷却组件的外围设有连通所述顶部空腔和所述底部空腔的引流通道(15),用于将所述顶部空腔内的油水引流至所述底部空腔,所述底部空腔的底部设有油水排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友乾刘智昕宋汉卿凌堃张荣德刘武团刘守信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矿冶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