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型、n型一体化的可穿戴热电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409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16
一种p型、n型一体化的可穿戴热电器件。由p型碳纳米管纤维基底、n型热电单元和织物体构成,所述p型碳纳米管纤维基底上等间距设置有n型热电单元,构成p、n交替存在的一体化热电纤维,所述p、n交替存在的一体化热电纤维垂直编织于织物体的纤维方向,构成一种p型、n型一体化的可穿戴热电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可穿戴p型、n型一体化热电纤维具有轻柔、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型、n型一体化的可穿戴热电器件


[0001]本技术属于热电发电器件
,具体涉及一种p型、n型一体化的可穿戴热电器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化石能源枯竭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能源的多元化和高效利用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热电转换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能源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商用热电器件是刚性的,对于日趋流行的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制备一种可穿戴的柔性热电器件成为现阶段的迫切需求。
[0003]热电转换技术是将工业、环境、人体等产生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直接利用的技术,具有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的特点,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热电器件被认为是能量收集、转换设备的优良供能模块。
[0004]当热电器件应用于便携式可穿戴设备中时,要求热电器件具有轻柔、可任意角度弯曲以便于携带、具有优异的热接触,使热量能够充分被转换利用。当前,热电器件通常利用陶瓷材料为基板,虽然具有较高的导热性,但不可拉伸、脆性大,且器件笨重,这些缺点使得当前热电器件不能与形状复杂、弯曲不平的面实现良好的热接触,充分利用人体热能,其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限制。
[0005]为了实现热电器件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应用,国内外技术人员开发了一些柔性热电器件,如已授权专利CN 212209547U中提出利用柔性电极将热电腿连接起来,并采用异型结构作为电极连接件,使整个器件具有一定的柔性。但其采用的热电腿为刚性热电腿,且其发电单元的保护套为刚性结构,这使得热电器件不能与人体之间实现很好的热接触,降低了热能利用率。因此,急需开发一种质轻、柔性、可灵活弯折、便于携带且性能优良的柔性热电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所述缺陷,提供一种p型、n型一体化的可穿戴热电器件,使其可以应用于便携式可穿戴设备中。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8]一种p型、n型一体化的可穿戴热电器件,包括p型的柔性碳纳米管纤维基底,n型热电单元,织物体。所述p型碳纳米管纤维基底是将碳纳米管气凝胶用酒精收缩成线,再将多根线螺旋缠绕成纤维,所述纤维的截面直径在300

500μm之间,所述n型热电单元是在p型碳纳米管纤维上等间距滴加n型掺杂剂,形成n型热电单元。
[0009]热电器件,分为间隔分布的p型、n型热电单元,所述p型、n型热电单元,由p型碳纳米管纤维为基底,在碳纳米管纤维上以3

5mm等间距,滴加n型掺杂剂聚乙烯亚胺,制成p型、n型交错的一体化热电纤维,无需电极连接。所述n型掺杂剂并不限于聚乙烯亚胺。
[0010]所述p型碳纳米管纤维基底和n型热电单元的个数至少在两个以上。
[0011]p型、n型交错的一体化热电纤维能
±
180
°
任意角度弯折,其弯曲半径<0.01 mm。
[0012]可穿戴热电器件,将p型、n型一体化热电纤维垂直编织于织物中,使热电器件与织物形成一体,制备成可穿戴热电转换器件。编织时保证平行的两根p型、n型热电单元交错排列,在热接触时p型、n型单元均能形成对应的温度梯度。同时纤维本身质轻,不会给衣物增加过多的重量。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编于织物中直接穿戴使用,可应用于便携式可穿戴设备中。当该器件一面与热源直接接触时,则将在器件两面形成温度梯度,实现温差发电。其次,通过多个p型、n型热电单元正负串联,实现电压叠加,整体输出较大电压作为电能输出。该热电器件为p型、n型一体化结构,无需额外的电极连接,能
±
180
°
弯折、与不同弯曲条件的热源接触性达95%,且纤维状结构使其具有很好柔性,便携式可穿戴设备中应用前景广泛。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p型、n型一体化热电纤维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p型、n型一体化热电纤维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图3的A

A向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各构件为:1

p型碳纳米管纤维基底,2

n型热电单元,3

织物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实施例1。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出的p型、n型一体化可穿戴热电器件包括:
[0022]柔性p型碳纳米管纤维基底,由多根碳纳米管束缠绕构成,纤维直径为300 μm。
[0023]将p型碳纳米管纤维基底进行n型掺杂,在p型碳纳米管纤维基底上以4mm的间距滴加n型掺杂剂,成为 n型热电单元,碳纳米管纤维上未进行n型掺杂区域则仍为p型。
[0024]p型、n型热电单元在碳纳米管纤维上间隔分布,直接连接,无需外接电极。
[0025]在碳纳米管纤维上存在至少两个以上p型碳纳米管纤维基底和n型热电单元,构成p型、n型一体化热电纤维。
[0026]当p型、n型一体化纤维一面与热源接触时,纤维两面会形成一个温度梯度,通过这个温度梯度,实现温差发电。
[0027]p型、n型热电单元正负交替连接,多个交替连接的p型、n型热电单元相互串联,将电压叠加,最后整体输出一个较大电压作为电能输出。
[0028]p型、n型一体化热电纤维垂直编入织物中,作为可直接穿戴的热电器件使用。在编织时保证平行的两根p型、n型热电单元位置交错,与热接触时p型、n型热电单元均对应一定的温度梯度。
[0029]实施例2。
[003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出的p型、n型一体化可穿戴热电器件包括:
[0031]柔性p型碳纳米管纤维基底,由多根碳纳米管束缠绕构成,纤维直径为400 μm。
[0032]将p型碳纳米管纤维基底进行n型掺杂,在p型碳纳米管纤维基底上以3mm的间距滴加n型掺杂剂,成为 n型热电单元,碳纳米管纤维上未进行n型掺杂区域则仍为p型。
[0033]p型、n型热电单元在碳纳米管纤维上间隔分布,直接连接,无需外接电极。
[0034]在碳纳米管纤维上存在至少两个以上p型碳纳米管纤维基底和n型热电单元,构成p型、n型一体化热电纤维。
[0035]当p型、n型一体化纤维一面与热源接触时,纤维两面会形成一个温度梯度,通过这个温度梯度,实现温差发电。
[0036]p型、n型热电单元正负交替连接,多个交替连接的p型、n型热电单元相互串联,将电压叠加,最后整体输出一个较大电压作为电能输出。
[0037]p型、n型一体化热电纤维垂直编入织物中,作为可直接穿戴的热电器件使用。在编织时保证平行的两根p型、n型热电单元位置交错,与热接触时p型、n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型、n型一体化的可穿戴热电器件,其特征在于:由p型碳纳米管纤维基底(1)、n型热电单元(2)和织物体(3)构成,所述p型碳纳米管纤维基底(1)上等间距设置有n型热电单元(2),构成p、n交替存在的一体化热电纤维,所述p、n交替存在的一体化热电纤维垂直编织于织物体(3)的纤维方向,构成一种p型、n型一体化的可穿戴热电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型、n型一体化的可穿戴热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碳纳米管纤维基底(1)是由多根碳纳米管束缠绕构成,使得p型碳纳米管纤维基底(1)的截面直径为300

500 μm。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萍张志勇卢忠旭郑小燕刘炎李凯瑞黎业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