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轴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3865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水平轴电机(10),包括由壳体肋条(24、..、27、30)加强的壳体(14、15、16),其分为壳体底部(15)和可移去的壳体顶部(16),还包括支撑在垂直于电机纵向轴线(36)的彼此分开的支承环(13、13’、13”)上,支承环(13、13’、13”)在其外缘的多个点上借助于紧固件(18、19、20、21)与壳体底部(15)弹性地连接的叠层定子铁芯(11)。在该种形式的电机(10)中,在叠层定子铁芯(11)或支承环(13、13’、13”)与壳体底部(15)之间有不妨碍以后的运行的运输安全装置。可调的安全装置(31、..、35)固定地设置,并在电机(10)的运输期间限制叠层定子铁芯(11)或支承环(13、13’、13”)与壳体底部(15)之间的轴向位移,而在电机运行时确保发热的叠层定子铁芯(11)可相对于较冷的壳体(14、15、16)自由地膨胀。(*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水平轴电机。已有的这种装置可用专利EP-A2-0633643作为例子。对于气冷电机,例如透平发电机,特别是在输出较高的情况下,运行中的发热会在叠层定子铁芯中造成显著的轴向和径向膨胀。这些膨胀必须尽可能均匀地传向环绕着叠层定子铁芯的壳体。为解决这问题,在US-A-4663553中推荐的方案是将叠层定子铁芯楔入多个垂直于电机轴线且彼此隔开的支承环中,在其另一侧借助垂直紧固板与水平管件紧密地焊接在壳体底部的支承环中。这种紧固方式使得组装简单,焊接时容易接近结构件,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焊接质量。但是现在发现在大型电机的情况下,在叠层定子铁芯与壳体之间的隔振很重要,这是为了减少噪声的传出和可靠地避免在叠层定子铁芯和壳体底部之间的连接点上产生过大的机械应力。这种隔离的实现可根据前面引用的EP-A2-0633643,以简单而经济的方式借助于安装在支承环与壳体底部之间的紧固板将支承环与壳体底部连接成具有叶片弹簧功能的形式。这种叠层定子铁芯的弹性悬挂形式见于附图说明图1。图1示出一个水平轴线电机10的简化的半侧横截面。电机包括与电机纵向轴线36同心的转子12和环绕转子12的叠层定子铁芯11。转子12与叠层定子铁芯11被装入壳体14,后者沿水平中心平面23被划分成壳体底部15与壳体顶部16。在组装和/或维修时把壳体顶部15从壳体底部16上移走。如已经在US-A-4663553或EP-A2-0633643中所描述的,叠层定子铁芯11楔状地紧固在多个依电机轴线36纵向排列的支承环13(在图2中为13、13′、13″)中。支承环13具有加宽部分22,后者在另一侧横向突出,并弹性地连接在壳体底部15上。为此把每个加宽部分22的上下端部分别焊接在横向突出的紧固块20、21上,后者的局部上还有其作用相当于叶片弹簧的紧固板19,它被焊接在上述端部的外面。紧固板19在其中部区域通过一组上下排列的管件被焊接在壳体底部15的竖直的平的壳体部17上。这种紧固方式被描述于图2,图2是按图1中的A-A平面剖切而形成的。由于叠层定子铁芯11与壳体14相比质量较大,当电机10从制造地运往使用地时在叠层定子铁芯11与壳体14之间会产生可观的加速力,使得弹性紧固件尤其是焊接部受到大的机械应力。为了避免这种在运输时产生的应力,或至少将它们降低至无害的程度,采用了一种在图2中示出的所谓的运输止动螺杆接头。这些运输止动螺杆接头基本上是一种可调支撑件,它在运输过程中分别把支承环13′、13″支撑于相邻的壳体底部15的壳体肋条24、25与26、27上。为此,其自由端被拧入相配的螺杆的螺套被平行于电机主轴线36地焊接在支承环的两侧。当叠层定子铁芯11在工厂里进行预装配插入壳体底部15时,螺杆被首先拧入螺套中足够深而使它们不起作用。当支承环13、13′、13″被焊接在壳体底部15上,则运输止动螺杆接头28、29的螺纹就被拧松,直到其如图2所示地以螺杆头上面抵住相邻的壳体肋条。叠层定子铁芯11即被撑紧在壳体底部15上。如果叠层定子铁芯11的轴向加速度在运输过程中影响到壳体14,则产生的加速力就可以被引导到壳体肋条24,…、27上去,而不会有任何载荷施加在弹性悬挂体上。但是,这里的缺点在于,在电机10被安装但尚未运转时,运输止动螺杆接头必须被松开。所以,当螺杆与壳体肋条24,…,27之间的间隙,例如是20mm,是为了叠层定子铁芯11在运行过程中发热时可以自由地在罩壳内膨胀而设定时,如果电机是被不带壳体顶部16并带有特制的运输盖地送到安装位置,这一点就不重要。这是因为在装配壳体顶部16以前就可以不必特别费力地松开运输止动螺杆。但如果电机10是带完整壳体顶部而不带运输盖地运输时,在电厂的使用位置上,壳体顶部就必须首先被拆开,才能松开运输止动螺杆接头,随后再重新装配壳体顶部。这一过程费时费钱。所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本文开始时所述的电机,可以使其在运输过程中安全地承受加速力及加速力对叠层定子铁芯弹性支座的作用,而不需要任何的在电机安装时需要松开螺纹的运输安全装置。这一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总和来达到。本专利技术的实质点在于借助于下述的适用的装置来限制叠层定子铁芯和壳体底部的相对运动,即该装置一方面可以在运输过程中吸收过量的位移或加速力,另一方面不会妨碍叠层定子铁芯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膨胀。本专利技术的电机的第一个最佳实施方式的特点在于壳体肋条平行于支承环,其中安全装置分别地设置在支承环与相邻的壳体肋条之间,并设计成延伸于相应的支承环及相邻壳体肋条之间的隔套的形式,其一端与支承环或相邻肋条紧密地连接,而另一端与相邻肋条或支承环之间具有间隙。被适当选出的间隙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得到有效的限定,同时不妨碍其后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热膨胀。特别简单的方案是将隔套设计成长度可调,因为这样所用隔套在各种使用情况下其配合具有柔性。在各种青况下隔套应包括有螺套与拧入螺套的螺杆。为了在运行中的热膨胀被允许,叠层定子铁芯的外端向外增长,如果叠层定子铁芯向垂直于电机纵向轴线的竖直中心平面的两侧延伸,则相对于支承环较远离竖直平面的隔套各自只放置在支承环与相邻壳体肋条之间靠近竖直平面的位置上,则相对于支承环较靠近竖直平面的隔套分别放置在支承环与两相邻壳体肋条之间。其他的实施方式可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看到。本专利技术的更详细的解释可参照附图在下面以例举实施方式的形式加以详细叙述,其中图1是简化的水平轴线电机的半截面图,在壳体中带有用于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叠层定子铁芯的弹性紧固件;图2是图1电机的A-A简化纵向截面,带有现行的运输止动螺杆接头;图3是与图2相比较的视图,其中带有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中的运输安全装置。以实例形式被描述于图3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固定调节隔套31、…、33来代替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拧紧而随后又必须费力地松开的运输止动螺杆接头。虽然隔套31、…、33在结构类型上与图2中的运输止动螺杆接头28、29相同,但它们之间相比,在布置和功能上有显著的区别。隔套31、…、33都具有螺套34,后者的一端焊接在支承环13、13′、13″之一上。螺杆35旋入螺套34的自由端,然后被加以固定。隔套31、…、33被分别地安装在支承环13、13′、13″的水平加宽部分22的边缘上,这样它们就水平地卧置在水平中心面23内。螺杆35都拧入螺套34内,并使螺杆头上面与相邻的壳体肋条30或25、…、27之间的间隙SP仅有几个毫米。该间隙SP在电机10的运输期间和之后保持不变,而仅在叠层定子铁芯在电机运行期间受热膨胀时才发生变化。因此,在叠层定子铁芯11运行产生热膨胀时,叠层定子铁芯11与壳体底部15之间的相对移动在离开竖直中心平面37越远的地方就越大,而到竖直中心平面37所在处则趋向于零。隔套31、…、33的类型与布置随其与叠层定子铁芯11的竖直中心平面37的距离而变化对于离竖直中心平面37较远的支承环13、13′,隔套31、32仅分别地布置在支承环与相邻的壳体肋条30或25之间靠近竖直中心平面37一侧;在竖直中心平面37的右侧(在图3中未示出),该布置作相应的镜象转换。这样,对于在运输过程中所造成的相对于整个叠层定子铁芯11是均匀的相对位移,可以被可靠地限定在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平轴电机(10),包括由壳体肋条(24、¨、27、30)加强的壳体(14、15、16),其分为壳体底部(15)和可移去的壳体顶部(16),还包括支撑在垂直于电机纵向轴线(36)的彼此分开的支承环(13、13′、13″)上,支承环(13、13′、13″)在其外缘的多个点上借助于紧固件(18、19、20、21)与壳体底部弹性地连接的叠层定子铁芯(11),其特征在于在叠层定子铁芯(11)或支承环(13、13′、13″)与壳体底部(15)之间固定有可调的安全装置(31、¨、35),后者在电机(10)的运输期间限制叠层定子铁芯(11)或支承环(13、13′、13″)与壳体底部(15)之间的轴向位移而在电机运行时确保发热的叠层定子铁芯(11)可相对于较冷的壳体(14、15、16)自由地膨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格拉D赫蒂格尔M莱德尔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斯托姆[瑞士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