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种培养系统及藻种传代培养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373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藻种培养系统及藻种传代培养方法,属于微藻生物技术领域,能够解决现有的海洋藻类培养系统无法实现海洋藻类生长环境的精准模拟和藻类长期稳定传代的技术问题。该藻种培养系统包括:CO2光照培养箱和传代培养装置,其中,传代培养装置为微藻传代培养装置或大藻传代培养装置;微藻传代培养装置或大藻传代培养装置进一步包括:预处理槽、传代槽、供气装置、搅拌装置以及光源等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应用于海洋藻类稳定传代培养方面。能够应用于海洋藻类稳定传代培养方面。能够应用于海洋藻类稳定传代培养方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藻种培养系统及藻种传代培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藻生物
,尤其涉及一种藻种培养系统及藻种传代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海洋覆盖着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藻类是海洋中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碳(CO2)转化为有机碳,其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在全球碳循环乃至气候变化中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海洋浮游植物生态长期变化及其与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过去、分析现在和预判未来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生态的影响。
[0003]基于上述内容,如何精准模拟海洋藻类的生长环境,并且实现海洋藻类的稳定传代培养,是对其开展后续研究的重要基石,但是目前,海洋藻类的培养系统及培养方法多为单因素调控,在运行过程中常出现设备稳定性不足、控制精度无法满足实验要求的问题,既不能满足多气候变化因素长期耦合模拟的需求,也无法实现海洋藻类的长期稳定传代培养。
[0004]由此可见,如何研发出一套体系完整、设备运行稳定、模拟精确度高且能够实现海洋藻类稳定传代培养的培养系统及方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海洋藻类的培养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设备稳定性不足、控制精度无法满足实验要求,从而无法实现海洋藻类生长环境的精准模拟和藻类长期稳定传代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藻种培养系统及藻种传代培养方法,具有体系完整、运行稳定、模拟生长环境精确度高且能够实现海洋藻类长期稳定传代培养等特点。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r/>[0007]藻种培养系统,包括CO2光照培养箱和安装于所述CO2光照培养箱内部的传代培养装置,所述传代培养装置为微藻传代培养装置或大藻传代培养装置;
[0008]其中,所述微藻传代培养装置或大藻传代培养装置包括:
[0009]预处理槽,包括第一槽体及盖设于所述第一槽体顶部的第一顶盖,所述第一顶盖上设有充气口,且第一槽体内部设有潜水泵,其出水口连接输送管路的一端,
[0010]传代槽,设置于所述预处理槽一侧,包括第二槽体和盖设于所述第二槽体顶部的第二顶盖,所述第二槽体侧壁和第二顶盖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充气口,所述输送管路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槽体侧壁上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传代槽,
[0011]供气装置,分别通过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上的充气口向预处理槽和传代槽中均匀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0012]搅拌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槽体内部,用于将传代槽中的藻体充分混匀,以防藻体沉降,及
[0013]光源,设置于所述传代槽上方。
[0014]作为优选,所述微藻传代培养装置中的搅拌装置进一步包括:
[0015]搅拌扇叶,设置于所述第二槽体内的底部位置处,用于将传代槽中的藻体充分混匀,及
[0016]马达,经马达轴连接所述搅拌扇叶。
[0017]所述大藻传代培养装置中的搅拌装置进一步包括:
[0018]造浪泵,设置于所述第二槽体内的底部位置处,
[0019]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二槽体内的底部位置处,及
[0020]马达,经马达轴连接所述转轴。
[0021]作为优选,所述供气装置进一步包括:
[0022]输气管路,一端连接供气泵,
[0023]充气石,连接所述输气管路的另一端,并放置于所述第一槽体内部,用于向预处理槽和传代槽中均匀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及
[0024]气体过滤膜,设置于靠近供气泵一端的输气管路上,用于过滤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杂质。
[0025]作为优选,所述传代槽底部还设置有底座,所述第二槽体靠近底部位置处设有出水口,所述光源为LED白光灯。
[0026]作为优选,在所述大藻传代培养装置中,第二槽体上的出水口上还设置有隔藻网。
[002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藻种传代培养方法,该方法采用上述任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藻种培养系统进行藻种传代培养,其中,所述藻种包含微藻和大藻。
[0028]作为优选,所述微藻的传代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取保存于平板中的微藻藻种,在超净工作台中,通过挑取单斑的方式接入液体培养基中;
[0030]待所述液体培养基中的微藻细胞培养至对数期后,将其接入微藻传代培养装置中的传代槽进行传代培养,传代槽中装有新鲜液体培养基,接种密度为1
×
103‑1×
104个/mL;
[0031]根据实验要求设定温度、光照强度、光照周期以及二氧化碳浓度条件,培养过程中根据微藻细胞浓度变化更换新鲜液体培养基,以保证微藻细胞浓度不超过1
×
105个/mL。
[0032]作为优选,所述大藻的传代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大藻藻体,去除污泥并用无菌水去除大藻藻体表面杂藻附着物;
[0034]使用无菌水冲洗去除杂藻附着物的大藻藻体,将其放入封口瓶中进行促熟培养;
[0035]待藻体释放孢子后,收集孢子将其接入大藻传代培养装置中的传代槽中传代培养,传代槽中装有新鲜培养基,培养密度为1

4g鲜重/L;
[0036]根据实验要求设定温度、光照强度、光照周期以及二氧化碳浓度条件,培养过程中根据藻种密度更换新鲜液体培养基,直至将孢子培养成大藻。
[0037]作为优选,所述更换新鲜液体培养基具体为:
[0038]对新鲜液体培养基进行污染检测,以保证无菌培养条件;
[0039]将污染检测合格的新鲜液体培养基添加至预处理槽中,并保持二氧化碳通入;
[0040]当预处理槽中新鲜液体培养基的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与传代槽中的液体培养基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保持一致后,再经由输送管路将其输送至所述传代槽中。
[0041]作为优选,所述大藻包括但不限于浒苔、石莼、萱藻或水云;
[0042]用于传代培养的大藻选取标准为: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成熟期藻体最大长度<50cm。
[004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44]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藻种培养系统包括CO2光照培养箱和安装于CO2光照培养箱内部的传代培养装置,该培养系统即可实现微藻的长期稳定传代培养,又能实现大藻的长期稳定传代培养;
[0045]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藻种培养系统及藻种传代培养方法,其中,微藻传代培养装置和大藻传代培养装置均包括预处理槽和传代槽,预处理槽能够保证进入传代槽的新鲜培养基在温度、酸化程度等方面与传代槽保持一致,避免传代过程出现大的环境波动,从而保证藻种传代培养稳定有序进行;
[0046]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藻种培养系统及藻种传代培养方法,其中,微藻传代培养装置中的搅拌扇叶搅拌充分将微藻混匀,避免充气搅拌造成的局部微藻沉降,而且搅拌扇叶周期性改变转动方向,避免藻细胞在底部形成环状沉淀;此外,充气口和搅拌扇叶共同作用,保证微藻在传代槽中均匀分布,保证传代槽中水体温度、营养盐浓度等均匀分布;
[0047]4、本专利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藻种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CO2光照培养箱和安装于所述CO2光照培养箱内部的传代培养装置,所述传代培养装置为微藻传代培养装置或大藻传代培养装置;其中,所述微藻传代培养装置或大藻传代培养装置包括:预处理槽,包括第一槽体及盖设于所述第一槽体顶部的第一顶盖,所述第一顶盖上设有充气口,且第一槽体内部设有潜水泵,其出水口连接输送管路的一端,传代槽,设置于所述预处理槽一侧,包括第二槽体和盖设于所述第二槽体顶部的第二顶盖,所述第二槽体侧壁和第二顶盖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充气口,所述输送管路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槽体侧壁上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传代槽,供气装置,分别通过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上的充气口向预处理槽和传代槽中均匀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搅拌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槽体内部,用于将传代槽中的藻体充分混匀,以防藻体沉降,及光源,设置于所述传代槽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种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传代培养装置中的搅拌装置进一步包括:搅拌扇叶,设置于所述第二槽体内的底部位置处,用于将传代槽中的藻体充分混匀,及马达,经马达轴连接所述搅拌扇叶;所述大藻传代培养装置中的搅拌装置进一步包括:造浪泵,设置于所述第二槽体内的底部位置处,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二槽体内的底部位置处,及马达,经马达轴连接所述转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种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装置进一步包括:输气管路,一端连接供气泵,充气石,连接所述输气管路的另一端,并放置于所述第一槽体内部,用于向预处理槽和传代槽中均匀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及气体过滤膜,设置于靠近供气泵一端的输气管路上,用于过滤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杂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种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代槽底部还设置有底座,所述第二槽体靠近底部位置处设有出水口,所述光源为LED白光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藻种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藻传代培养装置中,第二槽体上的出水口上还设置有隔藻网。6.藻种传代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乃好王依涛范晓张晓雯徐东孙科王巍马建张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