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向空隙式回转偏转线圈型无刷振动马达,具有:设置平坦安装部的支撑体;一端支撑在支撑体上、另一端呈开放型的圆筒形无芯定子线圈;由支撑体支撑的轴;配置在支撑体上、与该定子线圈末端相连接的若干个端子部;通过空隙而放置于该定子线圈内侧的圆筒形回转偏转线圈;一端固定在上述偏转线圈上、通过设置开口部形成偏心的转子壳体;配置在上述转子壳体内侧、从外侧通过空隙面临上述定子线圈的励磁磁体,该马达是无传感器方式驱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径向空隙式回转偏转线圈型无刷振动马达结构,适用于手机等便携移动通信装置的静音呼叫装置。传统上,静音呼叫装置具有如图7所示的结构,即在圆筒形无芯直流马达M的输出轴S上配置有钨合金制的偏心配重W,旋转时利用该偏心配重W离心力的差值产生振动。但是,上述传统的方式中,由于在输出轴上附加了偏心配重W,那么对设计就有一些限制,如必须在负载一侧考虑该偏心配重的回转空间,所以就有因采用昂贵的钨合金而使成本增加的问题。而且,在圆筒形无芯马达中必须有电刷、转换开关(整流子)等接触型供电装置,所以也存在寿命上的问题。根据上述情况,本申请人以前提出过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将圆筒形磁性部件沿纵向加工成缺口、以形成偏心转子的无刷振动马达,其公开号是特开平6-284662。在该提案所述的结构中,由于使磁性部件具有偏心,所以能够得到较大的振动,但对其特性会有一些影响。但是,最近的移动通信装置向着小型轻量化发展、如传统上强烈振动方式逐渐失去了必要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刷振动马达,该种无刷振动马达,通过去除输出轴和偏心配重能够降低成本,做成轴固定型且去除轴承架等多余部件而可实现结构简单和小型化,于搭载设备一侧,在设计时不需要考虑为在印刷线路板容易搭载偏心配重的回转空间,特性也不会被损失。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径向空隙式回转偏转线圈型无刷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具有带有平坦的安装部的支撑体;一端支撑在上述支撑体上、另外一端呈开放型的圆筒形无芯定子线圈;配置在上述支撑体上、与上述圆筒形无芯定子线圈末端相连接的若干个端子部;支撑在上述支撑体中央的轴;通过空隙而放置于上述圆筒形无芯定子线圈内侧的、由轴承部支撑的圆筒形回转偏转线圈;一端固定在上述圆筒形回转偏转线圈上、通过设置开口部而形成偏心的转子壳体;配置在上述转子壳体内侧、从外侧通过空隙而面临上述圆筒形无芯定子线圈的励磁磁体,该振动马达是通过无传感器方式驱动。记述的径向空隙式回转偏转线圈型无刷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体上设置了用于与印刷线路板锡焊固定的端子部。记述的径向空隙式回转偏转线圈型无刷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偏心转子是横卧配置的、其在上述支撑体上设置有旋转径向圆周后隙部,以降低偏心转子的姿势。记述的径向空隙式回转偏转线圈型无刷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偏心转子是纵向配置的,并在上述支撑体侧面设置有端子部,上述回转偏转线圈由含有磁性体的轴承构成。记述的径向空隙式回转偏转线圈型无刷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配置有覆盖转子的盖。本专利技术的无传感器方式驱动的马达具有带有平坦部分的支撑体、在由该支撑体支撑一端而另一端呈开放型的圆筒形无芯定子线圈、固定在上述支撑体上的轴、配置在上述支撑体中并与上述圆筒形无芯定子线圈末端相连接的若干个端子部、通过空隙安装在上述圆筒形芯定子线圈内侧并由轴承支撑的圆筒形回转偏转线圈、一个端头固定在上述圆筒形回转偏转线圈上并在纵向设置有开口的偏心转子壳体、配置在该转子壳体内侧并从外侧通过空隙面对上述圆筒形无芯定子线圈外侧的励磁磁性部件。这样,由于能够配置印刷线路板和轴、形成轴固定型结构,所以能得到结构简单的圆筒形无刷振动马达;由于是回转偏转线圈型结构所以磁损失很少;又因为没有传感器,所以结构简单。具体地说,上述支撑体上的印刷电路板中也可以设置锡焊固定用端子部。这样,可以进行多次焊接。进一步讲,由于偏心转子横向配置且上述支撑体上也可以设置旋转径向圆周后隙部以降低高度。这样,可以得到横向配置低姿势型的偏心转子。偏心转子竖向配置时,可以在上述支撑体侧面设置端子部。上述回转偏转线圈可以由含有磁性体的轴承构成。这样,就没有必要特意设置回转偏转线圈。也可以配置覆盖偏心转子的盖。这样,没有必要特别保护偏心转子,该偏心转子也不会飞出。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上述轴固定型结构而不需要输出轴和偏心配重,所以能够得到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的无刷振动马达;在负载一侧,由于能够使印刷线路板简单地配置,所以不需要考虑设置偏心配重的回转空间;还由于偏心磁体不需要去掉,所以不会影响其他特性。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本专利技术径向空隙式回转偏转线圈的无刷振动马达一实施例的轴向纵剖面图。图2是上述结构的横剖面图。图3是图1的右视图。图4是上述马达的轴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径向空隙式回转偏转线圈的无刷振动马达的其他实施例的轴向纵剖面图。图6是驱动原理说明图。图7是具有普通偏心配重的直流马达轴侧图。在图1中,1是由镀锡钢板形成的支撑体的一部分,其一端设置有弯曲向上的直立部2,另外一端形成有由合成树脂制成、通过外插成型或压入的定子支座3。具有该定子支座3的支撑体1底面平坦,能够配置印刷线路板。4是轴,其一端配置在定子支座3上的插入孔33得以固定,另外一端与后面将要说明的偏心转子和定子线圈组装后从上嵌入上述直立部2上形成的U形沟槽2a(后面将要参照图4说明),再从开口部分的两侧插入楔体。在上述轴4处,具有一对轴承5、通过该轴承5配置有细长的管状回转偏转线圈6,其外侧的一端处,嵌有圆筒形转子壳体7的细颈部7a;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该圆筒形转子壳体7在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纵向上具有大约150°左右的开口部7b;这样,形成了偏心转子R。8是圆筒形励磁磁体部件,其外径固定在上述偏心转子壳体7上,与上述细长管状回转偏转线圈6共同形成磁回路。作为驱动上述偏心转子R的定子,圆筒形无芯线圈9通过自粘线的缠绕而成,所以,通过上述回转偏转线圈6和励磁磁体8之间的空隙安装,其基部的一部分嵌入上述支撑体。作为定子的圆筒形无芯线圈9的各端头,在单级型无传感器方式的情况下,通过沟槽3b与图3所示定子支座3配置的4根端子销3a相连接。图4是本马达的立体图,10、11是与在印刷线路板(图中未示)等处由锡焊固定的本马达的支持体成为一体的脚部。12是支撑体1上开的转子的空隙部(后隙部),通过设置该空隙部能够处于低姿势。在上述情况下,由于纵向变长,偏心量加大,所以能够得到较大的振动。图5是装置一侧所能够承载的扁平径向空隙式回转偏转线圈。也就是说,支撑体34底部呈印刷线路板B可以配置的平坦形状,其侧面与若干个端子34a形成为一体,其中央部与上述端子34a的材料相同,因此,该端子34a通过增强部34b固定支撑短轴44,其外侧支持短圆型无芯定子线圈99的一端。偏心转子R1通过一个含油轴承56装在上述轴44上,且可自由转动。该含油轴承由含铁材料烧结而成,与在上述圆筒型定子线圈99内部向径向方向设置的空隙相对;上述含油轴承56周向的另一端固定有转子壳体77,该转子壳体77配置有与上述圆筒形定子线圈外侧径向方向空隙相对的圆筒型励磁磁体88。上述转子壳体77的一个侧面切掉一部分,所以形成有偏心。偏心转子R1由具有绝热效果不锈钢制的壳体K、通过轴向止退垫片S覆盖,并通过回流焊接配置在印刷线路板B上。这里,上述含油轴承56由含铁物质烧结而成,所以,实现了作为回转偏转线圈的磁回路的功能、并能够减少磁滞损耗。图6是由单级型无传感器驱动的本马达的基本动作原理说明图,其中有3个电枢线圈4个磁极型、和6个电枢线圈8个磁极型两种。由于没有传感器的方式中使用了众所周知的反向电压探测方式,所以该详细说明省略,各相电枢至少具有一个线圈,也就是说必定始终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径向空隙式回转偏转线圈型无刷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具有:带有平坦的安装部的支撑体;一端支撑在上述支撑体上、另外一端呈开放型的圆筒形无芯定子线圈;配置在上述支撑体上、与上述圆筒形无芯定子线圈末端相连接的若干个端子部;支撑在上 述支撑体中央的轴;通过空隙而放置于上述圆筒形无芯定子线圈内侧的、由轴承部支撑的圆筒形回转偏转线圈;一端固定在上述圆筒形回转偏转线圈上、通过设置开口部而形成偏心的转子壳体;配置在上述转子壳体内侧、从外侧通过空隙而面临上述圆筒形无芯 定子线圈的励磁磁体,该振动马达是通过无传感器方式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忠男,
申请(专利权)人:东京零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