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协同预编码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3677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协同预编码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多用户数据之间干扰问题,获得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感知通信信号;基于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通信信号干扰问题和第一感知通信信号,获得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感知通信信号;基于第一节点多路径雷达回波干扰问题、第一感知通信信号以及第二感知通信信号,更新第一感知通信信号;基于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雷达回波干扰问题、更新后的第一感知通信信号以及第二感知通信信号,更新第二感知通信信号;在用户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和第一节点接收的雷达回波信号的信噪比未满足预设条件时,返回获得第一感知通信信号的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在改善目标用户通信性能的同时提升了节点的感知性能。节点的感知性能。节点的感知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协同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感知通信一体化互干扰协调处理
,特别是指一种协同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频谱资源紧缺,为了追求更高效率的频谱利用率,在多节点协同通信感知的系统中,节点间大多采用共享频谱资源的方案。此时,如何协调处理节点间的互干扰问题是保障系统性能的前提条件。
[0003]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主要采用COMP技术解决节点间的同频互干扰协调处理问题。COMP技术的实质是在不同节点之间通过协同处理干扰、或者避免干扰、或者将干扰转化为有用信号,为用户提供更高速率,从而提高网络的利用率。
[0004]在现有的雷达系统中,雷达间的干扰主要考虑的是雷达间的直射及反射信号会对雷达探测产生干扰。目前,常用于雷达间干扰的方案主要包括频分、相分、空分以及干扰消除四大类。其中空分方案主要通过探测波束的调整,实现雷达间的探测信号错开,从而减轻干扰。但是,传统的雷达系统中没有考虑信道信息对波束调整的影响,采用空分的方案对雷达间干扰的减轻效果有限。
[0005]通信感知一体化节点能够发送通信感知一体化信号同时为目标用户提供通信数据传输和雷达感知服务。因此,多通信感知一体化节点之间不仅存在通信互干扰,还存在雷达感知互干扰。如何对通信互干扰和雷达感知互干扰进行联合处理是当前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协同预编码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感知通信一体化节点之间不仅存在通信互干扰还存在雷达感知回波互干扰的情况下,如何联合处理进行协同预编码的问题。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协同预编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8]基于多用户数据之间干扰问题,获得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感知通信信号;
[0009]基于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通信信号干扰问题和所述第一感知通信信号,获得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感知通信信号;
[0010]基于所述第一节点多路径雷达回波干扰问题、所述第一感知通信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感知通信信号,更新所述第一感知通信信号;
[0011]基于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雷达回波干扰问题、更新后的所述第一感知通信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感知通信信号,更新所述第二感知通信信号;
[0012]在用户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和所述第一节点接收的雷达回波信号的信噪比未满足预设条件时,返回所述获得第一感知通信信号的步骤,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用户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大于第一信噪比阈值且所述第一节点接收的雷达回波信号的信噪比大于第二信
噪比阈值。
[0013]可选地,所述的协同预编码方法,所述基于多用户数据之间干扰问题,获得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感知通信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4]根据预先构建的感知通信一体化互干扰信道模型,获得第一矩阵、第二矩阵、第三矩阵以及第四矩阵,所述第一矩阵为所述第一节点的通信信道矩阵,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第二节点的通信干扰信道矩阵,所述第三矩阵为所述第一节点的雷达回波信道矩阵,所述第四矩阵为所述第二节点的雷达回波干扰信道矩阵。
[0015]可选地,所述的协同预编码方法,还包括:
[0016]按照以下步骤,构建所述感知通信一体化互干扰信道模型:
[0017]分别构建通信互干扰信道模型和雷达感知回波互干扰信道模型;
[0018]根据所述通信互干扰信道模型和所述雷达感知回波互干扰信道模型,构建所述感知通信一体化互干扰信道模型。
[0019]可选地,所述的协同预编码方法,其中,所述构建通信互干扰信道模型,包括:
[0020]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发射天线的导向向量和所述第二节点的发射天线的导向向量,得到所述第一节点到目标用户的信道和所述第二节点到所述目标用户的信道;
[0021]根据所述第一节点到所述目标用户的信道和所述第二节点到所述目标用户的信道,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通信信道和所述第二节点的通信信道;
[0022]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通信信道和所述第二节点的通信信道,构建所述通信互干扰信道模型。
[0023]可选地,所述的协同预编码方法,其中,所述构建雷达感知回波互干扰信道模型,包括:
[0024]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雷达回波信道和所述第二节点的雷达回波干扰信道,构建所述雷达感知回波互干扰信道模型。
[0025]可选地,所述的协同预编码方法,其中,所述基于多用户数据之间干扰问题,包括:
[0026]在满足第一约束条件的情况下,求解所述第一节点的发射信号总功率的最小值;
[0027]其中,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
[0028]用户接收的有用信号和通信信道的高斯白噪声之和与用户接收的有用信号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子信噪比阈值的倒数,所述用户接收的有用信号根据所述第一矩阵获得;
[0029]所述第一节点的信号数据矩阵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0030]可选地,所述的协同预编码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通信信号干扰问题,包括:
[0031]在满足第二约束条件的情况下,求解所述第二节点的发射信号总功率的最小值;
[0032]其中,所述第二约束条件包括:
[0033]所述第二节点的干扰信号与用户接收的有用信号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二子信噪比阈值的倒数,所述第二节点的干扰信号根据所述第二矩阵获得;
[0034]所述第一节点的信号数据矩阵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0035]可选地,所述的协同预编码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多路径回波干扰问题,包括:
[0036]在满足第三约束条件的情况下,求解所述第一节点的发射信号总功率的最小值;
[0037]其中,所述第三约束条件包括:
[0038]所述第一节点接收的有用雷达回波信号和雷达回波信道的高斯白噪声之和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的有用雷达回波信号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三子信噪比阈值的倒数,所述第一节点接收的有用雷达回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三矩阵获得。
[0039]可选地,所述的协同预编码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回波干扰问题,包括:
[0040]在满足第四约束条件的情况下,求解所述第二节点的发射信号总功率的最小值;
[0041]其中,所述第四约束条件包括:
[0042]所述第二节点的雷达回波干扰信号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的有用雷达回波信号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四子信噪比阈值的倒数,所述第二节点的雷达回波干扰信号根据所述第四矩阵获得。
[004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收发机,其中:
[0044]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多用户数据之间干扰问题,获得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感知通信信号;
[0045]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通信信号干扰问题和所述第一感知通信信号,获得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感知通信信号;
[0046]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协同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多用户数据之间干扰问题,获得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感知通信信号;基于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通信信号干扰问题和所述第一感知通信信号,获得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感知通信信号;基于所述第一节点多路径雷达回波干扰问题、所述第一感知通信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感知通信信号,更新所述第一感知通信信号;基于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雷达回波干扰问题、更新后的所述第一感知通信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感知通信信号,更新所述第二感知通信信号;在用户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和所述第一节点接收的雷达回波信号的信噪比未满足预设条件时,返回所述获得第一感知通信信号的步骤,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用户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大于第一信噪比阈值且所述第一节点接收的雷达回波信号的信噪比大于第二信噪比阈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多用户数据之间干扰问题,获得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感知通信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预先构建的感知通信一体化互干扰信道模型,获得第一矩阵、第二矩阵、第三矩阵以及第四矩阵,所述第一矩阵为所述第一节点的通信信道矩阵,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第二节点的通信干扰信道矩阵,所述第三矩阵为所述第一节点的雷达回波信道矩阵,所述第四矩阵为所述第二节点的雷达回波干扰信道矩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协同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按照以下步骤,构建所述感知通信一体化互干扰信道模型:分别构建通信互干扰信道模型和雷达感知回波互干扰信道模型;根据所述通信互干扰信道模型和所述雷达感知回波互干扰信道模型,构建所述感知通信一体化互干扰信道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协同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通信互干扰信道模型,包括: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发射天线的导向向量和所述第二节点的发射天线的导向向量,得到所述第一节点到目标用户的信道和所述第二节点到所述目标用户的信道;根据所述第一节点到所述目标用户的信道和所述第二节点到所述目标用户的信道,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通信信道和所述第二节点的通信信道;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通信信道和所述第二节点的通信信道,构建所述通信互干扰信道模型。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协同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雷达感知回波互干扰信道模型,包括: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雷达回波信道和所述第二节点的雷达回波干扰信道,构建所述雷达感知回波互干扰信道模型。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协同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多用户数据之间干扰问题,包括:在满足第一约束条件的情况下,求解所述第一节点的发射信号总功率的最小值;其中,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
用户接收的有用信号和通信信道的高斯白噪声之和与用户接收的有用信号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子信噪比阈值的倒数,所述用户接收的有用信号根据所述第一矩阵获得;所述第一节点的信号数据矩阵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协同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通信信号干扰问题,包括:在满足第二约束条件的情况下,求解所述第二节点的发射信号总功率的最小值;其中,所述第二约束条件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干扰信号与用户接收的有用信号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二子信噪比阈值的倒数,所述第二节点的干扰信号根据所述第二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志勇尉志青姜旺俊张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