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地基的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357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4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基的加固结构,涉及软土地基处理领域,其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灌注桩,还包括设置于灌注桩外侧的侧撑管,侧撑管于灌注桩的四周间隔均布有四个,软土地基中还设置有用于对侧撑管进行施工的工作井,横向相邻的两个灌注桩相互靠近的两侧的侧撑管共用一个工作井,纵向相邻的两个灌注桩相互靠近的两侧的侧撑管共用一个工作井,侧撑管一端滑动配合于工作井,侧撑管远离工作井的一端插入于灌注桩的桩孔中,侧撑管的内腔与灌注桩的桩孔的内腔连通,所述工作井中设置有用于将对称设置的两个侧撑管相互连通的衔接管。本申请提高了若干灌注桩的整体性,提高了对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加固效果。加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土地基的加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软土地基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软土地基的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建筑工程、道路工程以及水力工程的建设时,通常会预先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
[0003]加固软土地基时,一般设置若干间隔排布的灌注桩,通过灌注桩对其周围的土体进行支撑,以此增加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0004]但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灌注桩间隔排布,不同灌注桩之间留有间隙,不同灌注桩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使得若干灌注桩的整体性较差,导致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对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软土地基的加固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软土地基的加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软土地基的加固结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灌注桩,还包括设置于灌注桩外侧的侧撑管,所述侧撑管于灌注桩的四周间隔均布有四个,所述软土地基中还设置有用于对侧撑管进行施工的工作井,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灌注桩相互靠近的两侧的侧撑管共用一个工作井,纵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灌注桩相互靠近的两侧的侧撑管共用一个工作井,所述侧撑管一端滑动配合于工作井,所述侧撑管远离工作井的一端插入于灌注桩的桩孔中,所述侧撑管的内腔与灌注桩的桩孔的内腔连通,所述工作井中设置有用于将对称设置的两个侧撑管相互连通的衔接管。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先通过设备成孔,形成灌注桩的桩孔,再于工作井内对侧撑管进行施工,驱动侧撑管背向工作井移动,使侧撑管的一端插入于灌注桩的桩孔中,侧撑管背向工作井移动的过程中,土壤进入于侧撑管中,清理侧撑管中的土壤,然后通过将对称设置的两个侧撑管连通,最后向灌注桩的桩孔内灌注混凝土,混凝土被灌注至桩孔、侧撑管及衔接管中,并回填工作井,使相邻灌注桩通过侧撑管、衔接管和工作井形成一个整体,进而提高了若干灌注桩的整体性,提高了对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
[0008]优选的,所述侧撑管倾斜设置,所述侧撑管靠近工作井的一端低于侧撑管的另一端。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工具清理侧撑管中的土壤时,土壤松动后沿倾斜设置的侧撑管的内壁向下滑动至工作井中,便于对侧撑管中的土壤进行清理。
[0010]优选的,所述工作井的内壁上固设有挡土板,所述挡土板上开设有与侧撑管一一对应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中放置有气囊,所述侧撑管上固设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背离气囊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挡土板中,所述联动杆与气囊抵接,向所述气囊中充气,所述联动杆能在气囊的作用下带动侧撑管移动。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驱动侧撑管移动时,通过气囊上的充气口向气囊中
充气,气囊膨胀,推动联动杆沿侧撑管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对侧撑管的驱动。
[0012]优选的,所述容纳槽包括内槽和外槽,共用同一个所述工作井的两个对称设置的侧撑管水平错位分布,所述联动杆包括滑动配合于内槽中的联动块、滑动配合于外槽中的联动杆和固设于联动杆的直线驱动件,所述直线驱动件的输出端固设于侧撑管,两个错位分布的所述侧撑管能在两个直线驱动件的作用下移动至对齐。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错位布置的侧撑管,减小了工作井的横截面积,对工作井内的空间进行充分利用;另外,通过控制联动杆即可实现对侧撑管的驱动,使两个侧撑管相互靠近的两端对齐,便于衔接管与侧撑管之间的连接,简化了结构,便于加工。
[0014]优选的,共用同一所述工作井的四个所述侧撑管中,其中两个所述对称设置的侧撑管高于另外两个对称设置的侧撑管。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同一工作井中四个侧撑管的排布,避免两两对称设置的侧撑管之间的干涉。
[0016]优选的,共用同一个所述工作井的两个对称分布的侧撑管相互靠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减阻部。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了侧撑管移动时与土壤之间的阻力,有利于侧撑管的移动。
[0018]优选的,所述减阻部设置为锯齿。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锯齿的设置减小了侧撑管与土壤的之间的阻力。
[0020]优选的,所述侧撑管与衔接管之间通过法兰密封连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侧撑管背离灌注桩的一端与衔接管之间的连接,连接难度小,连接密封性高。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 相邻灌注桩通过侧撑管、衔接管和工作井形成一个整体,进而提高了若干灌注桩的整体性,提高了对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2. 使用工具清理侧撑管中的土壤时,土壤松动后沿倾斜设置的侧撑管的内壁向下滑动至工作井中,便于对侧撑管中的土壤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以俯视视角看加固结构的俯面示意图。
[0024]图2是显示加固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图4是显示侧撑管与衔接管的连接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显示侧撑管处于初始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灌注桩;2、工作井;21、挡土板;22、滑移槽;23、容纳槽;231、内槽;232、外槽;3、侧撑管;31、锯齿;4、衔接管;5、联动杆;51、联动块;52、连接杆;53、直线驱动件;6、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结合附图1

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软土地基的加固结构,参照图1,加固结构包括若干呈正菱型阵列排布的灌注桩1、若干呈正菱型阵列排布的工作井2和设置于灌注桩1和工作井2之间的侧撑管3,侧撑管3的内腔与灌注桩1的桩孔的内腔连通;工作井2与灌注桩1交错设置,以俯视视角看加固结构,横向相邻的两个灌注桩1相互靠近的两侧的两个侧撑管3共用一个工作井2,纵向相邻的两个灌注桩1相互靠近的两侧的两个侧撑管3共用一个工作井2,同一工作井2对应四个侧撑管3,四个侧撑管3中,任意相邻两个侧撑管3所在的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90度。
[0031]结合图1和图2,工作井2中还设置有两个衔接管4,衔接管4用于将对称设置的两个侧撑管3的底端连通。
[0032]向灌注桩1的桩孔中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被灌注至桩孔、侧撑管3及衔接管4中,灌注完成后,回填工作井2,若干灌注桩1通过侧撑管3、衔接管4和工作井2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了若干灌注桩1的整体性,进而提高了对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
[0033]为增加工作井2的结构强度,工作井2的内壁上固定有挡土板21,挡土板21抵接于工作井2的内壁,将工作井2的内壁覆盖,挡土板21设置可以设置为金属板、木板等。
[0034]侧撑管3倾斜设置,侧撑管3靠近工作井2的一端低于侧撑管3背离工作井2的一端。
[0035]结合图2、图3和图4,工作井2的横截面为矩形,工作井2的侧边的延伸方向为侧撑管3的调整方向,挡土板21上开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地基的加固结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灌注桩(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灌注桩(1)外侧的侧撑管(3),所述侧撑管(3)于灌注桩(1)的四周间隔均布有四个,所述软土地基中还设置有用于对侧撑管(3)进行施工的工作井(2),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灌注桩(1)相互靠近的两侧的侧撑管(3)共用一个工作井(2),纵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灌注桩(1)相互靠近的两侧的侧撑管(3)共用一个工作井(2),所述侧撑管(3)一端滑动配合于工作井(2),所述侧撑管(3)远离工作井(2)的一端插入于灌注桩(1)的桩孔中,所述侧撑管(3)的内腔与灌注桩(1)的桩孔的内腔连通,所述工作井(2)中设置有用于将对称设置的两个侧撑管(3)相互连通的衔接管(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撑管(3)倾斜设置,所述侧撑管(3)靠近工作井(2)的一端低于侧撑管(3)的另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井(2)的内壁上固设有挡土板(21),所述挡土板(21)上开设有与侧撑管(3)一一对应的容纳槽(23),所述容纳槽(23)中放置有气囊(6),所述侧撑管(3)上固设有联动杆(5),所述联动杆(5)背离气囊(6)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挡土板(21)中,所述联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峰莫介早许敏玲冯伟畯梁东航梁秀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