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种薯的智能切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3513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铃薯种薯的智能切块系统,属于马铃薯种薯切块技术领域,其可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马铃薯主产区机械化切种水平较低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马铃薯种薯的智能切块系统,包括:分级组件,分级组件包括按直径将马铃薯分成多组的分级机;切割组件,切割组件包括多组竖向设置的循环式切割结构;排序组件,排序组件包括集薯结构和竖向设置的循环式提料排序结构,提料排序结构的输入端位于集薯结构内,提料排序结构的输出端伸出集薯结构外,筛选组件,筛选组件输入端位于排序组件的正下方,筛选组件包括识别结构和筛选结构,识别结构位于提料排序结构和筛选结构之间。间。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铃薯种薯的智能切块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马铃薯种薯切块
,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种薯智能切块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600万hm2以上,位居全球第一。我国马铃薯产业的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播种机、收获、耕作、分级等环节已经实现了机械化,而种薯制备主要依靠人工切块完成。由于人工切种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种薯用量较大、薯块尺寸不均、出苗率难以保证,且劳动力需求量大。马铃薯种薯通常以芽眼为单位进行切块,播种后通过无性生殖繁衍成新的植株,从而节约薯种。现有马铃薯切种机结构和功能比较简单,且不具备芽眼识别功能,切出的薯块中有部分不含芽眼,严重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
[0003]国外对种薯切块机的研究较早,1957年美国学者Eskel Peterson研发出第一台种薯切块机[8]。比利时DEWULF公司研制的种薯切割机,集成切刀消毒、种薯定位、速度可调,功能齐全,切种效率较高。美国All Star Manufacturing&Design LLC公司研制的4603种薯切割机,可对系统尺寸进行快速调整,并根据种薯尺寸自动将种薯分割成两块或三块,但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成本较高。
[0004]中国专利号:CN201810434813.X,专利名称为:一种马铃薯种薯自动切块机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布了一种可变等分种薯切块机,通过刀片的组合实现不同大小种薯的自动切割,但该机各工作环节需要单独运行,协同性较差,切块效率较低。目前,国内在提高马铃薯切块机切种合格率、视觉识别合格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都还没有成熟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马铃薯种薯智能切块机,用于解决马铃薯主产区机械化切种水平较低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
[0007]一种马铃薯种薯的智能切块系统,包括以下组件:
[0008]分级组件,分级组件包括按直径将马铃薯分成多组的分级机,多组马铃薯从分级机的多个排料口分别排出;
[0009]切割组件,切割组件包括多组竖向设置的循环式切割结构,切割结构的组数与分级机的排料口数量相同,每组循环式切割结构的输入端均对应有一个分级机排料口;
[0010]排序组件,排序组件包括集薯结构和竖向设置的循环式提料排序结构,提料排序结构的输入端位于集薯结构内,提料排序结构的输出端伸出集薯结构外;
[0011]筛选组件,筛选组件输入端位于排序组件的正下方,筛选组件包括识别结构和筛选结构,识别结构位于提料排序结构和筛选结构之间。
[0012]可选的,所述每组的循环式切割结构均包括有:
[0013]切割刀,切割刀的位置固定;
[0014]切割勺,切割勺可在竖直方向上循环式移动,切割勺往上移动时,切割勺的开口向上,切割勺上均设有切割缝,每组切割勺的切割缝均与该组切割刀的形状相适配。
[0015]可选的,所述多组循环式切割结构的切割刀为一字型、三叉型、十字型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0016]可选的,所述切割组件包括三组循环式切割结构,三组循环式切割结构的切割刀分别为一字型、三叉型和十字型;
[0017]所述分级机按直径将马铃薯分成三组并分别从三个排料口排出,三组直径依次从小到大的三组马铃薯分别对应切割刀为一字型、三叉型和十字型的三组循环式切割结构。
[0018]可选的,所述切割组件还包括驱动结构,驱动结构包括:
[0019]驱动构件,驱动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转轴,转轴包括主动转轴和从动转轴,主动转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
[0020]传动构件,传动构件包括三组均匀设置在转轴上的链轮和链条,三组链轮和链条均通过同一驱动电机驱动,每组链轮均包括两个相适配的链轮和一根链条,两个链轮分别固定在主动转轴和从动转轴上,从动转轴通过链条驱动,所述切割勺均匀的固定在链条上。
[0021]可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功率参数范围为:0.5KW至2kw,驱动电机的转速范围为:800r/min至2000r/min。
[0022]可选的,所述排序组件还包括输送带和运料电机,输送带通过运料电机驱动,所述集薯结构的进料口设于输送带的出料端下方,排序组件还包括用于收集种薯切块的接料罩,所述接料罩的出料口位于输送带的正上方。
[0023]可选的,所述提料排序结构包括:
[0024]运料勺,运料勺可在竖直方向上循环移动,运料勺向上移动时开口向上且位于集薯结构内,
[0025]传动链条,传动链条通过运料电机驱动,运料勺均匀的固定在传动传动链条上。
[0026]可选的,所述运料电机与输送带的传动比为i1,运料电机与传动链条的传动比为i2,i2与i1之间的比值范围为5至3,所述运料电机的转速范围为90

1250r/min。
[0027]可选的,所述筛选组件还包括黑色的筛选带,筛选带的输入端位于所述提料排序结构的输出端的正下方,筛选结构包括用于移除无芽眼种薯块的拔指,所述识别结构位于提料排序结构和拔指之间。
[0028]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马铃薯种薯的智能切块系统,包括以下组件:分级组件,分级组件包括按直径将马铃薯分成多组的分级机,多组马铃薯从分级机的多个排料口分别排出;
[0030]切割组件,切割组件包括多组竖向设置的循环式切割结构,切割结构的组数与分级机的排料口数量相同,每组循环式切割结构的输入端均对应有一个分级机排料口;
[0031]排序组件,排序组件包括集薯结构和竖向设置的循环式提料排序结构,提料排序结构的输入端位于集薯结构内,提料排序结构的输出端伸出集薯结构外;
[0032]筛选组件,筛选组件输入端位于排序组件的正下方,筛选组件包括识别结构和筛选结构,识别结构位于提料排序结构和筛选结构之间。
[0033]其作用是:通过组合的分级组件、切割组件和排序组件,使得马铃薯种薯可按直径大小被分组后单独排出,被分组后的马铃薯种薯随后根据直径大小被切割组件切割成直径
相近的切块,随后通马铃薯种薯的切块通过过排序组件收集并排序,铃薯种薯切块排序后被逐个排出至筛选组件中识别结构识别芽眼情况,随后根据识别结构中识别的芽眼情况完成种薯切块的筛选,从而实现智能化的切块,提高马铃薯种薯切块的机械化程度和切块质量。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图;
[0036]图3为本专利技术循环式切割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本专利技术排序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5为本专利技术循环式提料排序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6为本专利技术筛选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0]图7为本专利技术不同速度切块时对切力影响的示意图;
[0041]图8为本专利技术不同厚度对切块时对切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种薯的智能切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件:分级组件(1),分级组件(1)包括按直径将马铃薯分成多组的分级机,多组马铃薯从分级机的多个排料口(101)分别排出;切割组件(2),切割组件(2)包括多组竖向设置的循环式切割结构,切割结构的组数与分级机的排料口(101)数量相同,每组循环式切割结构的输入端均对应有一个分级机排料口(101);排序组件(3),排序组件(3)包括集薯结构(305)和竖向设置的循环式提料排序结构(301),提料排序结构(301)的输入端位于集薯结构(305)内,提料排序结构(301)的输出端伸出集薯结构(305)外;筛选组件(4),筛选组件(4)输入端位于排序组件(3)的正下方,筛选组件(4)包括识别结构和筛选结构,识别结构位于提料排序结构(301)和筛选结构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种薯的智能切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的循环式切割结构均包括有:切割刀(206),切割刀(206)的位置固定;切割勺(209),切割勺(209)可在竖直方向上循环式移动,切割勺(209)往上移动时,切割勺(209)的开口向上,切割勺(209)上均设有切割缝,每组切割勺(209)的切割缝均与该组切割刀(206)的形状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铃薯种薯的智能切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循环式切割结构的切割刀(206)为一字型、三叉型、十字型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马铃薯种薯的智能切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组件(2)包括三组循环式切割结构,三组循环式切割结构的切割刀(206)分别为一字型、三叉型和十字型;所述分级机按直径将马铃薯分成三组并分别从三个排料口(101)排出,三组直径依次从小到大的三组马铃薯分别对应切割刀(206)为一字型、三叉型和十字型的三组循环式切割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马铃薯种薯的智能切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组件(2)还包括驱动结构,驱动结构包括:驱动构件,驱动构件包括驱动电机(201)和转轴,转轴包括主动转轴(203)和从动转轴(204),主动转轴(203)与驱动电机(201)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传动构件,传动构件包括三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伟李平张先锋李亚丽曹中华崔晋波湛小梅潘良杨清慧王圆明钟巍然周玉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