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钢结构工程实时监测预警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3507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工程实时监测预警设备及方法,涉及钢结构工程质量安全监测的技术领域。监测预警设备包括监测传感器本体、固定壳、配合盖板和固定组件,所述监测传感器本体位于固定壳内,所述监测传感器本体安装在固定壳的内壁上,钢结构位于所述固定壳和配合盖板之间,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螺柱、固定耳块和紧固件,若干个所述固定螺柱均固定连接在固定壳的外壁上,所述固定耳块固定连接在配合盖板上,所述固定耳块上设有穿孔,所述固定螺柱穿设于穿孔内,所述紧固件安装在配合盖板上,所述紧固件与固定螺柱可拆卸连接。本申请有助于减少监测传感器本体与钢结构发生错位,增强监测传感器的稳定性。增强监测传感器的稳定性。增强监测传感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BIM的钢结构工程实时监测预警设备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工程质量安全监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工程实时监测预警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BIM是指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帮助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直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终结,各种信息始终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设施运营部门和业主等各方人员可以基于BIM进行协同工作。钢结构工程的质量安全监测是建筑行业中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减少建筑物的安全隐患并安全使用建筑物的保障。一般采用在钢结构上安装应力应变监测预警设备来监测钢结构的应力状态。
[0003]相关技术中,一种用于钢结构的应力监测传感器,应力监测传感器包括底座,底座内中央位置安装有磁传感器,底座以磁传感器为中心对称安装有一对或者两对传感器臂,传感器臂包括水平聚磁部、悬空连接部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过渡部,水平聚磁部的位置低于悬空连接部,悬空连接部插入至底座内。将上述应力监测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BIM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实时监控钢结构的安全情况,并在钢结构的应力超过预警值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和启动应急预案。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由于钢结构一般位于环境较为复杂的室外,会遭遇风吹雨淋而发生摇晃的情况,使得应力监测传感器与钢结构发生错位,容易导致监测数据出现错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监测设备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工程实时监测预警设备及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工程实时监测预警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工程实时监测预警设备,包括监测传感器本体、固定壳、配合盖板和固定组件,所述监测传感器本体位于固定壳内,所述监测传感器本体安装在固定壳的内壁上,钢结构位于所述固定壳和配合盖板之间,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螺柱、固定耳块和紧固件,若干个所述固定螺柱均固定连接在固定壳的外壁上,所述固定耳块固定连接在配合盖板上,所述固定耳块上设有穿孔,所述固定螺柱穿设于穿孔内,所述紧固件安装在配合盖板上,所述紧固件与固定螺柱可拆卸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壳、配合盖板和固定组件配合,可以夹紧钢结构,使得固定壳、配合盖板和监测传感器本体均牢固的固定在钢结构上,当钢结构发生摇晃时,固定壳、配合盖板和监测传感器本体均跟随钢结构同步移动,减少监测传感器本体与钢结构发生错位。本申请的紧固件可以将固定螺柱与固定耳块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便于将固定壳和配合盖板安装在钢结构上。
[000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紧固件包括直板、压力计、螺环和隔块,所述隔块固定连接在配合盖板背离固定壳的侧壁上,所述隔块的两侧均设置至少一个压力计,所述压力计与配合盖板固定连接,所述压力计和隔块均与直板抵接,所述直板的两端均转动连接至少一个螺环,所述螺环与固定螺柱螺纹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螺环与固定螺柱螺纹连接时,可以将固定壳和配合盖板固定在一起,当螺环与固定螺柱脱离时,可以将固定壳与配合盖板分离。而且,当直板两侧的螺环在固定螺柱上的螺旋深度不同时,会导致固定壳和配合盖板受力不均,使得固定壳和配合盖板的稳定性降低,通过观察隔块两侧的压力计受到的压力,可以判断直板是否倾斜,从而便于提高固定壳和配合盖板的稳定性。
[001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直板上设有环孔,所述环孔的孔壁上设有环槽,所述螺环插设于环孔内,所述螺环的外周壁上固定连接有环板,所述环板插设于环槽内,所述环板与环槽的槽壁抵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板和环槽配合,实现了螺环与直板的转动连接,既可以将螺环与固定螺柱螺纹连接,又可以减少螺环从直板上脱离。
[001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壳和配合盖板上均设有用于插设钢结构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壁固定连接有柔性垫,钢结构与所述柔性垫抵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有助于固定壳和配合盖板适应钢结构的形状,使得固定壳和配合盖板能够更加稳定;柔性垫具有缓冲作用,有助于减少固定壳和配合盖板错位。
[001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壳和配合盖板上均设有与凹槽相通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孔壁上螺纹连接有推动螺柱,所述推动螺柱插设于凹槽内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与柔性垫抵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推动螺柱,推动螺柱可以推动推板移动,使得固定壳和配合盖板可以夹紧钢结构,整个监测预警设备更加稳固。
[001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壳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杆,所述监测传感器本体位于若干个支撑杆之间,所述监测传感器本体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支撑杆抵接,所述连接块和支撑杆上均设有螺钉孔,所述连接块上的螺钉孔与支撑杆上的螺钉孔相对,所述螺钉孔的孔壁上螺纹连接有连接螺钉。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监测传感器本体可拆卸连接在固定壳的内壁上,便于拆卸监测传感器本体。
[0018]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工程实时监测预警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工程实时监测预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BIM模型处理子系统中添加钢结构工程的BIM模型;S2,将基于BIM的钢结构工程实时监测预警设备安装在钢结构上,监测数据通过通讯网络子系统实时上传至服务器;S3,服务器将监测数据自动加载至BIM模型;S4,结构分析及服务中心子系统进行结构分析计算,判断任何存在或潜在的结构问题,发出预警信息。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本申请的实时监测预警设备安装在钢结构上,并将实时监测预警设备的监测数据采用BIM技术进行分析,可以实时监测钢结构的应力应变情况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002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在所述S2步骤中,基于BIM的钢结构工程实时监测预警设备中的监测传感器本体,位于钢结构的应力集中线上。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监测传感器本体位于钢结构的应力集中线上,便于获取稳定的应力数据。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本申请通过设置固定壳、配合盖板和固定组件,可以将监测传感器本体均牢固的固定在钢结构上,当钢结构发生摇晃时,固定壳、配合盖板和监测传感器本体均跟随钢结构同步移动,减少监测传感器本体与钢结构发生错位;本申请通过设置直板、压力计、螺环和隔块,可以调节固定壳和配合盖板两侧的受力情况,从而便于提高固定壳和配合盖板的稳定性;本申请的方法,可以实时监测钢结构的应力应变情况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BIM的钢结构工程实时监测预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壳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工程实时监测预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传感器本体(1)、固定壳(2)、配合盖板(3)和固定组件(4),所述监测传感器本体(1)位于固定壳(2)内,所述监测传感器本体(1)安装在固定壳(2)的内壁上,钢结构位于所述固定壳(2)和配合盖板(3)之间,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固定螺柱(41)、固定耳块(42)和紧固件(43),若干个所述固定螺柱(41)均固定连接在固定壳(2)的外壁上,所述固定耳块(42)固定连接在配合盖板(3)上,所述固定耳块(42)上设有穿孔(421),所述固定螺柱(41)穿设于穿孔(421)内,所述紧固件(43)安装在配合盖板(3)上,所述紧固件(43)与固定螺柱(41)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钢结构工程实时监测预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43)包括直板(431)、压力计(432)、螺环(433)和隔块(434),所述隔块(434)固定连接在配合盖板(3)背离固定壳(2)的侧壁上,所述隔块(434)的两侧均设置至少一个压力计(432),所述压力计(432)与配合盖板(3)固定连接,所述压力计(432)和隔块(434)均与直板(431)抵接,所述直板(431)的两端均转动连接至少一个螺环(433),所述螺环(433)与固定螺柱(41)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的钢结构工程实时监测预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板(431)上设有环孔(4311),所述环孔(4311)的孔壁上设有环槽(4312),所述螺环(433)插设于环孔(4311)内,所述螺环(433)的外周壁上固定连接有环板(4331),所述环板(4331)插设于环槽(4312)内,所述环板(4331)与环槽(4312)的槽壁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钢结构工程实时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东升郭梓涵魏喜招杨杰冯琴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宁政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