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片式化油器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3494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膜片式化油器及系统,包括化油器本体、负压调节装置以及至少一个隔热机构,所述化油器本体内设置有贯穿化油器本体的进气通道,所述化油器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储存燃油的喷油腔;所述负压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化油器本体上,所述负压调节装置用于控制油箱向所述喷油腔内进油;所述隔热机构设置在所述化油器本体与所述负压调节装置之间,所述隔热机构内设置有容纳燃油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喷油腔相连通。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容纳空间与喷油腔相连通,提高了化油器的燃油的存储量,使化油器喷油腔内的燃油不会完全气化,发动机再次启动时,燃油可以顺利进入到进气通道中,最终提高了发动机的重新启动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膜片式化油器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油器
,特别涉及一种膜片式化油器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化油器作为一种精密机械装置,利用吸入空气流的动能实现汽油的雾化,具体是一种在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真空作用下,将一定比例的汽油与空气混合的机械装置。它对发动机的重要作用可以称之为发动机的"心脏"。化油器会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工作状态需求,通过机械调试配比出相应的浓度,输出相应的量的混合气。膜片式化油是,利用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负压实现进油。
[0003]在如下文献中,还可以发现更多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关的信息:
[0004]在中国专利号为CN207393343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体,化油器本体上部体内设有贯穿化油器本体的进气通道,进气通道内沿进气方向依次设有可转动以调节进气量的阻风门装置、用于加速空气流动速度的喉管以及可转动以调节混合气量的节气门装置,化油器本体的下侧面设置有用于储存燃油的喷油腔,化油器本体内设有便于喷油腔内的燃油喷向进气通道内的喷油道,化油器本体的下部安装有用于控制油箱向喷油腔内进油的负压调节装置,负压调节装置位于喷油腔的下方。
[0005]在中国专利号为CN108488007A的专利中,公开了化油器隔热板,包括隔热板本体,安装孔A,安装孔B,卡槽A,卡槽B,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位于隔热板本体的中央位置,所述安装孔A和安装孔B设置在隔热板本体上且分布在中心孔周围,所述隔热板本体上方有分叉左侧分叉的前段为一个卡槽A,右侧分叉的前端为卡槽B;其使用方便,便于操作,可靠性高,能隔离发动机传导的热量,以免汽油在高温的化油器里大量蒸发产生气阻现象。
[0006]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
[0007]现有技术中,发动机运行过一段时间后,需要停机,而发动机传递到化油器的热量,容易导致化油器本体与负压调节装置内的汽油气化,不便于发动机重新启动。现有技术中,无法完全隔绝发动机传递给化油器本体与负压调节装置的热量,影响发动机再启动时,发动机内的汽油浓度,导致发动机启动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膜片式化油器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完全隔绝发动机传递给化油器本体与负压调节装置的热量,影响发动机再启动时,发动机内的汽油浓度,导致发动机启动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膜片式化油器,包括:
[0010]化油器本体,所述化油器本体内设置有贯穿化油器本体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一端与外部空气相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的另一端与外部发动机相连通,所述化油器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储存燃油的喷油腔;
[0011]负压调节装置,所述负压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化油器本体上,所述负压调节装置与外部油箱相连接,所述负压调节装置用于控制油箱向所述喷油腔内进油;以及
[0012]至少一个隔热机构,所述隔热机构设置在所述化油器本体与所述负压调节装置之间,所述隔热机构用于对所述化油器本体与所述负压调节装置之间进行隔热,所述隔热机构内设置有容纳燃油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喷油腔相连通。
[0013]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化油器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储存燃油的喷油腔,负压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化油器本体上,隔热机构设置在所述化油器本体与所述负压调节装置之间,所述隔热机构用于对所述化油器本体与所述负压调节装置之间进行隔热,所述隔热机构内设置有容纳燃油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喷油腔相连通。如此,可以对化油器本体与负压调节装置之间进行隔热,隔绝发动机的热量对负压调节装置的影响,防止汽油气化形成气阻;同时,通过容纳空间与喷油腔相连通,提高了化油器的燃油的存储量,在短时间的停止时化油器喷油腔内的燃油不会完全气化,发动机再次启动时,燃油可以顺利进入到进气通道中,最终提高了发动机的重新启动效果。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隔热机构设置在所述喷油腔上,所述隔热机构包括隔热块,所述隔热块内设置有用于容纳燃油的容纳空间。
[0015]如此,通过隔热机构设置在喷油腔上,隔热块内设置有用于容纳燃油的容纳空间,可以扩大喷油腔的储油量,即使喷油腔内有部分的汽油被气化,剩下的液态汽油,也可以正常注入进气通道中,从而提高发动机的重新启动效果。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隔热块为中空结构,所述隔热块内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隔热块的内壁相连接,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所述容纳空间分为两个以上的储油空间。
[0017]如此,可以通过连接件与隔热块的内壁相连接,连接件可以对隔热块起到支撑作用,加强了隔热块的整体强度;同时,连接件将容纳空间分为两个以上的储油空间,方便储油。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负压调节装置包括中壳体以及负压弹膜,所述中壳体设置在所述隔热机构上,所述负压弹膜设置在所述中壳体与所述隔热机构之间;
[0019]所述喷油腔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油油路通断的阀针式进油机构,所述膜片式化油器还包括顶杆,所述顶杆设置在所述隔热机构内,所述负压弹膜通过所述顶杆用于控制所述阀针式进油机构。
[0020]如此,负压弹膜可以通过顶杆用于控制阀针式进油机构,解决了负压弹膜被隔热机构所隔开,而无法使用的技术问题,方便负压弹膜控制阀针式进油机构进油。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容所述顶杆通过的第一通孔。
[0022]如此,顶杆可以设置在第一通孔内,第一通孔对顶杆进行限位,避免顶杆失效。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喷油腔内设置有主进油孔,所述主进油孔与所述进气通道相连通;
[0024]所述膜片式化油器还包括导流体,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导流体的一端与所述主进油孔相连通,所述导流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
[0025]如此,通过导流体,可以使隔热机构的容纳空间通过导流体与主进油孔相连通,方便燃油进入到进气通道内。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主进油孔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导流体一端相适配的第一沉孔,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导流体的另一端相适配的第二沉孔,所述导流体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沉孔、所述第二沉孔与所述主进油孔、所述连接件相固定。
[0027]如此,可以通过第一沉孔、第二沉孔分别对导流体进行限位、定位,避免导流体与主进油孔、第二通孔的连接失效,提高导流体的连接稳定性。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中心,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
[0029]如此,通过第一通孔位于连接件的中心,方便对顶杆进行设置,方便顶杆对应负压弹膜设置;通过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通孔的一侧,方便对导流体安装设置。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负压调节装置还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设置在所述中壳体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片式化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化油器本体,所述化油器本体内设置有贯穿化油器本体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一端与外部空气相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的另一端与外部发动机相连通,所述化油器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储存燃油的喷油腔;负压调节装置,所述负压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化油器本体上,所述负压调节装置与外部油箱相连接,所述负压调节装置用于控制油箱向所述喷油腔内进油;以及至少一个隔热机构,所述隔热机构设置在所述化油器本体与所述负压调节装置之间,所述隔热机构用于对所述化油器本体与所述负压调节装置之间进行隔热,所述隔热机构内设置有容纳燃油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喷油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式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机构设置在所述喷油腔上,所述隔热机构包括隔热块,所述隔热块内设置有用于容纳燃油的容纳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片式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块为中空结构,所述隔热块内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隔热块的内壁相连接,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所述容纳空间分为两个以上的储油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片式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调节装置包括中壳体以及负压弹膜,所述中壳体设置在所述隔热机构上,所述负压弹膜设置在所述中壳体与所述隔热机构之间;所述喷油腔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油油路通断的阀针式进油机构,所述膜片式化油器还包括顶杆,所述顶杆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东
申请(专利权)人:福鼎市国益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