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滨海盐碱地基质改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3400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滨海盐碱地基质改良方法,步骤包括(1)将风干后的植物秸秆粉碎,平铺于盐碱地土壤表面;(2)对土壤进行深耕翻土,使土壤与植物秸秆颗粒混合;(3)清挖土壤;(4)在底土层内设置沟槽,在沟槽中心设置排盐管,排盐管的末端与集水池相连;(5)回填改良处理后的土壤,平整地面;(6)进行淋洗,淋洗液从所述排盐管排出至集水池,带走部分盐分;(7)重复步骤(6),使土壤含盐量降低至0.3%以下。该方法有效改善了盐碱地土壤的透水性,提高了洗盐的效率,降低土壤中的盐分;秸秆提高土壤肥力;暗管排盐可使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达到土壤脱盐和防止次生盐碱化的目的。盐碱化的目的。盐碱化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滨海盐碱地基质改良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盐碱地改良
,具体涉及一种滨海盐碱地基质改良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江苏沿海地区是我国东部重要的经济增长区,然而区域内土壤盐碱化程度严重,特别是连云港地区,浅表土层含盐量高,以中盐渍土为主,且土体岩性为粘土,土体渗透系数低,土体不易降盐,高盐土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建设带来巨大困难,因此采取针对性的防治和改良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003]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是盐碱地治理的基本原理,淋洗除盐在盐碱土改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过程降低了表层土壤中的盐分含量并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研究区地处滨海平原区,成土母质多来源于黄淮冲积物,成土母质细密,土壤质地粘重,通气透水不良,使得土壤盐分淋失受到限制,而且淋洗会造成土壤肥质流失,因此,专利技术一种促进盐分淋洗同时保水保肥的盐碱地改良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滨海盐碱地基质改良的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滨海盐碱地基质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将风干后的植物秸秆粉碎至1

2cm大小得到植物秸秆颗粒,然后将所述植物秸秆颗粒平铺于盐碱地土壤表面;
[0008](2)对土壤进行深耕翻土,深耕翻土的深度至少满足园林植物根系生长所需的地下水土壤空间,使土壤与植物秸秆颗粒混合,得到改良处理后的土壤;
[0009](3)掺拌混合结束后清挖改良处理后的土壤;
[0010](4)在清挖后的底土层内间隔设置多个具有坡降的沟槽,在沟槽中心设置排盐管,排盐管的末端与集水池相连;
[0011](5)回填改良处理后的土壤,平整地面;
[0012](6)对改良处理后的土壤进行淋洗,淋洗液从所述排盐管排出至集水池,带走部分盐分;
[0013](7)重复步骤(6),使改良处理后的土壤含盐量降低至0.3%以下。
[0014]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植物秸秆为玉米秸秆、大豆秸秆、小麦秸秆、高粱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所述植物秸秆平铺的用量为土壤重量的2%

4%。
[0015]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深耕翻土的深度为40

120cm。
[0016]进一步地,步骤(4)中底土层内间隔每2

4m设置坡降为0.1%

0.3%的沟槽。
[0017]进一步地,步骤(4)中排盐管用土工布包裹,排盐管周围铺设砾石层,所述砾石层填满整个沟槽。
[0018]进一步地,步骤(4)所述的排盐管是管径为100

120mm的硬式曲纹网形渗水波纹
管,排盐管的上部带有透水孔,进水面积大于70cm2/m,下部为不透水的无孔部分。
[0019]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的土工布为长丝无纺土工布,其克重为200g/m2。
[002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选择秸秆有机改良材料与土壤进行混掺和翻耕,对盐碱土基质进行改良,然后对翻松的土壤进行淋洗,土壤盐分迅速降低,满足一般植物的生长要求;但由于淋洗过程造成土壤肥质流失,土壤较贫瘠,并且容易板结,因此本专利技术中选用的秸秆有机材料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适合植物生长。
[0022]2、由于地处滨海地区,改良的土壤容易因为地下海水的上升浸润,导致土壤返盐。暗管排盐可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防止次生盐碱化。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设置排盐管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设置排盐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及对比例在土壤盐分测试的盐碱地平面设计取样点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1、改良后的土壤;2、底土层;3、排盐管;4、砾石层;5、集水池;6、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滨海盐碱地基质改良结构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改良处理后的土壤1、底土层2、排盐管3和砾石层4;改良处理后的土壤1采用旋耕机混掺植物秸秆,排盐管3壁带有若干透水孔,管外部缠绕有土工布,周围铺设砾石层4。改良深度包含3个,改良深度为40cm的场地主要用来作为耕地或绿化草地,改良深度为80cm的场地主要用来灌木种植,改良深度为120cm的场地主要用来林地种植。
[0028]实施例1
[0029]一种滨海盐碱地基质改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1)将自然风干后的植物秸秆粉碎至1

2cm大小,然后均匀平铺于盐碱地土壤表面,植物秸秆平铺的用量为土壤重量的2%

4%,每亩盐碱地土壤平铺入秸秆5200

10600kg;
[0031](2)利用旋耕机对土壤进行深耕翻土,翻埋深度为40cm,深耕翻土的深度满足园林植物根系生长所需的地下水土壤空间,使土壤与植物秸秆颗粒充分混合;
[0032](3)掺拌混合结束后清挖改良处理后的土壤1;
[0033](4)在清挖后的底土层2内设置多个间隔可以是2

4m,优选3m的沟槽6,且沟槽6保持0.1%

0.3%的坡降,在沟槽6中心设置排盐管3,排盐管3用土工布包裹以防止泥沙堵塞渗水孔,排盐管3周围铺设砾石层4,填满整个沟槽6,排盐管3的末端与集水池5相连;所述的排盐管为硬式曲纹网形渗水波纹管,管径为110mm,可以为100

120mm之间,管的上部2/3带有透水孔,底部1/3不透水,进水面积大于70cm2/m,铺设间距为3m。硬式波纹管重量轻,易于运输及操作。适应的温度范围大,耐冲击能力强,具有优良的耐化学腐蚀能力。集水能力强,流体流动速率快,是相同直径的钢广混凝土或波纹管的2到3倍,可以将集水加快排走,避免
洪涝灾害。底部为无孔部分,利于集水排出,减少二次渗漏;
[0034](5)回填改良处理后的土壤1,平整地面,得到如图1

2所示的结构,图1为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5](6)用灌溉水对耕松的盐碱土进行淋洗和排盐,淋洗液从所述排盐管3排出,流向集水池5,带走盐碱土中部分盐分;
[0036](7)重复步骤(6),使改良处理后的土壤1含盐量降低至0.3%以下。
[0037]实施例2
[0038]一种滨海盐碱地基质改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9](1)将自然风干后的植物秸秆粉碎至1

2cm大小,然后均匀平铺于盐碱地土壤表面,植物秸秆平铺的用量为土壤重量的2%

4%,每亩盐碱地土壤平铺入秸秆10400

21300kg;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滨海盐碱地基质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风干后的植物秸秆粉碎至1

2cm大小得到植物秸秆颗粒,然后将所述植物秸秆颗粒平铺于盐碱地土壤表面;(2)对土壤进行深耕翻土,深耕翻土的深度至少满足园林植物根系生长所需的地下水土壤空间,使土壤与植物秸秆颗粒混合,得到改良处理后的土壤;(3)掺拌混合结束后清挖改良处理后的土壤;(4)在清挖后的底土层内间隔设置多个具有坡降的沟槽,在沟槽中心设置排盐管,排盐管的末端与集水池相连;(5)回填改良处理后的土壤,平整地面;(6)对改良处理后的土壤进行淋洗,淋洗液从所述排盐管排出至集水池,带走部分盐分;(7)重复步骤(6),使改良处理后的土壤含盐量降低至0.3%以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盐碱地基质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植物秸秆为玉米秸秆、大豆秸秆、小麦秸秆、高粱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所述植物秸秆平铺的用量为土壤重量的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苟富刚龚绪龙张岩王永琦吕航王高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