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自动充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包括竖直于水域内且伸出水面的导轨,设置在水面上并提供浮力的浮力装置,设于浮力装置上的船坞壳,船坞壳为具有入口的槽体,船坞壳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导轨上,船坞壳的内壁设有充电电极,用于与无人船对接充电,使得船坞壳可随着水面的升降而改变位置,同时在导轨的固定下,船坞壳不会被水流冲走,无人船随时可进入船坞壳内部,与充电电极对接,进行充电。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船自动充电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及无人船自动充电系统,可以准确定位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的位置、并进入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内进行充电,保障无人船的续航。续航。续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自动充电
,特别涉及一种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无人船在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等领域中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设备,其自动化能力显著提升了相关产业的生产效率,随着无人船控制系统功能不断丰富、性能不断提升,无人船的应用前景愈加广阔。
[0003]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无人船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拿到岸上进行充电,操作过程繁琐,不利于无人船的续航。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及系统,使得无人船在工作水域中可随时准确定位并对接该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进行充电,从而保障无人船的续航。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包括:
[0006]导轨、浮力装置以及船坞壳,所述导轨竖直固定于水域内且伸出水面;所述浮力装置用于设置在水面上并提供浮力;所述船坞壳为具有入口的槽体,所述船坞壳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船坞壳的槽体内壁上设置有充电电极、以与无人船对接充电;所述浮力装置与所述船坞壳相连并承载所述船坞壳,以使所述船坞壳沿所述导轨上、下移动。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无人船自动充电系统,包括:无人船;以及上述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所述无人船设有单目视觉摄像头和微处理器,所述单目视觉摄像头用于拍摄所述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的图像,所述微处理器用于分析所述图像并定位所述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的位置。
[0008]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船坞壳为具有入口的槽体,通过在船坞壳下设置浮力装置,使得船坞壳浮动于水面上,再于水域内竖直固定导轨,并使导轨伸出水面,将船坞壳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导轨上,船坞壳具有入口,船坞壳内壁设有充电电极,这样,船坞壳围住内部的充电电极等充电装置,对内部装置形成保护,船坞壳可随着水面的升降而改变位置,同时在导轨的固定下,船坞壳不会被水流冲走,无人船随时可进入船坞壳内部,与充电电极对接,进行充电。
[0009]可选的,所述导轨为两个,两个所述导轨平行设置,所述船坞壳设有两个连接座,每个所述连接座设有通孔,所述导轨与所述连接座一一对应、且穿过所述通孔。通过设置两个导轨,可使船坞壳的位置更稳定,避免船坞壳以单个导轨为转轴旋转,在船坞壳上设置具有通孔的连接座,并使导轨直接穿过通孔,简单的穿孔连接座的设计,可以降低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的制造成本。
[0010]可选的,所述充电电极为两个,两个所述充电电极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充电电极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船坞壳的内壁,每个所述充电电极与所述船坞壳的内壁还通过弹性复位
件连接。两个充电电极间隔设置、可转动地连接于船坞壳的内壁,且每个充电电极还通过弹性复位件连接船坞壳的内壁,这样,当无人船进入船坞壳时,充电电极可在外力控制下转动至与无人船对接充电,接触式充电可降低对接充电的难度,结束充电时,弹性复位件将充电电极复位,解除充电电极与无人船的连接,使无人船顺利离开船坞壳,此外,弹性复位件还可以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充电电极旋转角度过大,避免充电电极过度转动而阻碍无人船在船坞壳内部的通行。
[0011]可选的,所述船坞壳相对入口的侧壁设有出口,所述出口用于所述无人船的通行。在相对船坞壳的入口的侧壁上设置出口,可方便无人船进出船坞壳,这样,经由入口进入船坞壳充电的无人船,在充电结束时,可直接从出口驶出。
[0012]可选的,所述船坞壳在所述侧壁设有后挡板,所述后挡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出口的远离水面的侧边、且封盖所述出口。在设有出口的侧壁上设置后挡板,使后挡板可转动地连接于该出口的顶部侧边上,并使后挡板封盖出口,这样,船坞壳与后挡板共同围成一个空间,保护船坞壳内部的充电装置,防止内部充电装置损坏,此外,将后挡板可转动地连接于该出口的顶部侧边上,当无人船充电结束时,无人船向出口驶去,顶开后挡板后离开船坞壳,后挡板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复位,封盖出口,无需人工或设置复位装置以复位后挡板。
[0013]可选的,所述后挡板朝向所述船坞壳内部的一侧设有发光二极管指示灯。在后挡板朝向船坞壳内部的一侧上,设置发光二极管指示灯,这样,在夜晚环境光线不足时,发光二极管指示灯发光,可以协助无人船获得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的位置。
[0014]可选的,所述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还包括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连接于所述浮力装置、且朝向远离所述船坞壳的入口的方向延伸。在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设置引动结构,该引导结构连接于浮力装置,并且朝向远离船坞壳的入口的方向延伸,这样,当无人船靠近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时,引导结构可限制无人船的航行范围,从而引导无人船进入船坞壳。
[0015]可选的,所述引导结构包括多个浮力块,多个所述浮力块经由连接绳沿所述引导结构的延伸方向串联。引导结构包括多个浮力块和连接绳,多个浮力块由连接绳沿引导结构的延伸方向串联,使用浮力块串联形成引导结构,使引导结构可随水面升降而改变位置,这样,当水面高度变化时,引导结构可跟随水面调整位置,使引导结构持续发挥引导功能,使用连接绳简单串联浮力块形成引导结构,制造难度低。
[0016]可选的,所述无人船设有两个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充电电极一一对应,当所述电磁铁通电时,所述电磁铁驱动所述充电电极朝向所述电磁铁转动以与无人船对接充电。在无人船设置两个电磁铁,电磁铁与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上的两个充电电极一一对应,当无人船进入船坞壳时,电磁铁通电,利用自身磁性将两个充电电极吸引至与无人船对接,实现无人船的自动充电。
附图说明
[0017]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的俯视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的正视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电极与船坞壳内壁的连接示意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后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发光二极管指示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引导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无人船自动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无人船的俯视图;
[0027]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压判定电路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用于给无人船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浮力装置以及船坞壳,所述导轨竖直固定于水域内且伸出水面;所述浮力装置用于设置在水面上并提供浮力;所述船坞壳为具有入口的槽体,所述船坞壳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船坞壳的槽体内壁上设置有充电电极、以与无人船对接充电;所述浮力装置与所述船坞壳相连并承载所述船坞壳,以使所述船坞壳沿所述导轨上、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为两个,两个所述导轨平行设置,所述船坞壳设有两个连接座,每个所述连接座设有通孔,所述导轨与所述连接座一一对应、且穿过所述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极为两个,两个所述充电电极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充电电极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船坞壳的内壁,每个所述充电电极与所述船坞壳的内壁还通过弹性复位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坞壳相对入口的侧壁设有出口,所述出口用于所述无人船的通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船自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坞壳在所述侧壁设有后挡板,所述后挡板可转动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余茜茜,郑永琪,叶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