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尾气降解治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320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动车尾气降解治理设备,包括外管和内管,内管连接有圆管接口,外管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连接有转动扇叶,转动扇叶连接有导热片,第一转轴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二转轴连接有偏心圆盘,第二转轴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内管的内侧连接有缓冲筒,缓冲筒底部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自由端连接有按压板,按压板与两块偏心圆盘抵触连接,内管连接有支管,内管连接有催化反应器,采用本技术方案能使得尿素液随着尾气的排出速率实时改变喷出量,同时可以使得尾气通过催化还原器的时间满足催化还原反应所需时间,增强尾气的清洁效果。增强尾气的清洁效果。增强尾气的清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动车尾气降解治理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尾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机动车尾气降解治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时代的进步,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汽车行业的发展虽然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但也污染着我们生存的环境,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含有有害气体,因而给大气造成较大的污染,特别是在大中型城市中,汽车拥有量呈直线上升趋势,汽车尾气的排放给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是现代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了解决上问题,各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营运而生,现有的尾气处理装置的原理多为采用催化器,通过化学物质与汽车尾气发生催化还原反应,生成无污染的气体排出,汽车尿素与氮氧化物在催化反应器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污染的氮气和水蒸汽排出,其他污染物如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等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去除,但是使用催化器也存在一些问题,尾气在催化器中停留的时间较短,氧化还原反应还未反应完毕尾气就已排出,催化效果不佳,尿素溶液喷洒地剂量不方便随气体排出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导致尿素不够以至于氮氧化物无法继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排入空气中的污染气体增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机动车尾气降解治理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尿素溶液不方便随着尾气的排出速率改变喷出量和尾气在催化器中停留时间短,氧化还原反应无法完全进行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机动车尾气降解治理设备,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连接有圆管接口,所述圆管接口与排气管螺纹连接,所述外管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穿过所述内管,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有转动扇叶,所述转动扇叶位于所述内管内,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有两块偏心圆盘,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内管的内侧连接有缓冲筒,所述缓冲筒连通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连接有第一单向阀,所述进液管自由端穿出所述外管与尿素罐连接,所述缓冲筒底部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自由端连接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与所述缓冲筒内侧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按压板与两块所述偏心圆盘抵触连接,所述按压板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连接有第二单向阀,所述出液管连接有喷头,所述内管连接有催化反应器。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为中空圆管,所述第一转轴中空内设有导热杆,所述导热杆中心轴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中心轴重合,所述导热杆一端与所述外管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扇叶连接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与所述导热杆抵触连接,所述导热杆外连接有隔热保温层,所述导热杆自由端穿出所述外管插入尿素罐。
[0007]优选地,所述内管连接有两根支管,两根所述支管分别位于所述内管两侧,所述支管出气口方向与尾气气流方向相反,所述支管连接有电磁单向阀,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有圆
盘,所述圆盘开有滑槽,所述滑槽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自由端连接有撞击块,所述滑槽远离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有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控制所述电磁单向阀的开启和闭合。
[0008]优选地,两个所述偏心圆盘关于所述按压板中心对称设置。
[0009]优选地,所述内管位于所述支管右侧内径变大,所述催化反应器位于所述内管内径扩大段。
[0010]优选地,所述喷头可使喷出的尿素液体雾化。
[0011]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产生的有益效果:
[0012]工作原理:
[0013]排出的尾气撞击转动扇叶带动转动扇叶转动,转动扇叶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两块偏心圆盘转动,偏心圆盘按压按压板使得按压板上下移动,按压板与缓冲筒密封滑动连接,按压板向下移动,缓冲筒内的容纳空间变小,缓冲筒内储存的尿素液需要排出,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都只能由下往上传递介质,故此尿素液只能经出液管、第二单向阀和喷头排出,进而气化与尾气融合,按压板在弹簧的恢复力作用下向上移动,缓冲筒内空间变大气压降低,需向缓冲筒内吸入介质,进而将尿素罐中的尿素液沿进液管、第二单向阀吸入缓冲筒内,保证缓冲筒内尿素液始终处于饱和,偏心圆盘转动一周缓冲筒内喷出的尿素液的体积是相同的,随着尾气排出速率的改变,转动扇叶的转动速率也会随之改变,进而改变偏心圆盘的转动速率,进而改变按压板按压一次的速率,从而改变尿素液的喷出速率,尿素液的喷出随着尾气排出速率的变化而实时变化,保证了满足尾气完成催化还原反应的尿素量,也不会造成尿素浪费。
[0014]第二转轴上的圆盘与第二转轴同轴转动,圆盘的转动速率随着尾气排出速率改变而改变,圆盘内开有滑槽,滑槽内连接第二弹簧,第二弹簧自由端连接撞击块,滑槽右侧连接感应开关,当尾气排出速率增大时,圆盘转动速率增大,撞击块所受到的离心力也变大,由于第二弹簧恢复力的作用,撞击块随着离心力的变大慢慢靠近感应开关,当尾气排出速率到达设定值后,撞击块刚好撞击到感应开关,进而打开支管上的电磁单向阀,排出的尾气进行分流,支管的出气口方向与尾气流动方向相反,流经支管的尾气在支管出气口与流经内管的尾气相撞,两股尾气流动方向相反,动能抵消一部分,进而降低尾气在催化翻译器中的流动速率,使尾气通过催化反应器的时间更长,同时使得尿素液气化生成的氨气与尾气能充分的融合,使得催化还原反应完全的进行,增强尾气清洁效果,当尾气排出速率降低后,撞击块离心力减小,脱离与感应开关的抵触,电磁单向阀关闭。
[0015]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方案通过尾气的动能带动转动扇叶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轴带动偏心圆盘一起转动,进而将尿素液从尿素罐压出,偏心圆盘转动一周喷出的尿素液容量固定,当尾气排出量发生变化时,直接改变转动扇叶的转动速率,进而改变偏心圆盘的转动速率,使得尿素排出量随着尾气的排出量和排出速率实时改变,使得排出的尿素液能满足催化还原反应的需求,使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全部发生反应,同时不会造成尿素液的浪费。
[0017](2)本技术方案通过导热片和导热杆的设置充分利用尾气中的热能,导热片将尾气中的热能吸收,通过导热杆将热能传递到车载尿素罐中的尿素液中,保证了尿素液的液体状态稳定,不会由于温度低等原因造成尿素固化无法产生作用,同时降低了尾气的温度,
使得尾气温度处于催化还原反应的最佳温度,进而使得尾气清洁效果更好。
[0018](3)本技术方案设置了支管,当尾气排出量增大,尾气的排出速率也增强,当尾气速率到达设定临界值时,支管内的电磁阀自动打开,尾气分流一部分通过支管,流经支管的尾气经支管的出气口与流经内管的尾气相遇,相互碰撞抵消掉一部分动能,使得尾气在进入催化反应器时的速率减低,增加尾气通过催化反应器的时间,使催化还原反应完全的进行,增强了尾气清洁效率,同时电磁单向阀随着尾气排出速率的变化自动关闭和开启,大大增强了实用性。
[0019](4)本技术方案内管右侧内径变大,也降低了尾气进入催化反应反应器的速率,使得尾气能在催化反应器中完全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喷头喷出雾化的尿素液,使尿素液能更快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车尾气降解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和内管(3),所述内管(3)连接有圆管接口(7),所述圆管接口(7)与排气管螺纹连接,所述外管(1)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8)和第二转轴(9),所述第一转轴(8)穿过所述内管(3),所述第一转轴(8)连接有转动扇叶(11),所述转动扇叶(11)位于所述内管(3)内,所述第一转轴(8)连接有第一齿轮(6),所述第二转轴(9)连接有两块偏心圆盘(20),所述第二转轴(9)连接有第二齿轮(5),所述第二齿轮(5)与所述第一齿轮(6)啮合,所述内管(3)的内侧连接有缓冲筒(14),所述缓冲筒(14)连通有进液管(16),所述进液管(16)连接有第一单向阀(15),所述进液管(16)自由端穿出所述外管(1)与尿素罐连接,所述缓冲筒(14)底部连接有第一弹簧(17),所述第一弹簧(17)自由端连接有按压板(18),所述按压板(18)与所述缓冲筒(14)内侧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按压板(18)与两块所述偏心圆盘(20)抵触连接,所述按压板(18)连接有出液管(22),所述出液管(22)连接有第二单向阀(21),所述出液管(22)连接有喷头(19),所述内管(3)连接有催化反应器(1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尾气降解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8)为中空圆管,所述第一转轴(8)中空内设有导热杆(10),所述导热杆(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忠连肖军李梓轩曹柳昊王庭飞汪涛周鑫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