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血管化支架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3055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支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血管化支架及制备方法,包括:设置在中心处的打印支架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血管化支架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支架
,具体为一种可血管化支架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管支架是治疗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栓塞的重要手段,由于患者个人体质以及病情的不同,对血管支架的大小甚至是形状均有不同的要求,然而传统上临床所用的血管支架均为批量生产,其类型已经固定,尺寸可选择性不多,这势必会造成多数患者的血管支架无法精密植入,产生诸如支架迁移、血栓产生风险增大等问题,这对患者精神和经济上带来巨大的痛苦,因此,如何针对特定患者实现血管支架在形状、尺寸、大小等参数上进行差异化定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传统支架多为永久性支架,无法降解,而由于患者年龄、生长状况不同,永久性支架无法适应患者身体的生长,综上所述,制备可降解以及可定制化的血管支架是目前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0003]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骨移植术中的供体,迄今仍沿用半个多世纪的自体髂骨骨块作为移植物的“金标准”;但自体骨取材时手术的风险性、对供区的破坏性、取材量的不足和并发症等诸多因素,使自体骨移植术严重受到制约;异体骨移植供量不仅难以满足需求,还存在免疫排斥和疾病传播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血管化支架及制备方法,具备一种新型复合3D打印支架,用于骨缺损修复时兼具成骨诱导和血管化的功能等优点,解决了自体骨取材时手术的风险性、对供区的破坏性、取材量的不足和并发症等诸多因素,使自体骨移植术严重受到制约;异体骨移植供量不仅难以满足需求,还存在免疫排斥和疾病传播的风险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一种新型复合3D打印支架,用于骨缺损修复时兼具成骨诱导和血管化的功能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血管化支架及制备方法,包括:设置在中心处的打印支架β

TCP,打印支架β

TCP的外部设置有DFO脂质体。
[0008]一种可血管化支架制备方法,打印支架β

TCP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0009]1)将光引发剂二苯基氧化磷酸盐与分散剂混合得到前体,符合松质骨孔的支架由Autodesk预先设计以获得立体光刻文件,获得的前体接下来通过基于DLP的3D打印机;
[0010]2)根据STL文件进行聚合和交联,每一块厚度为20

70μm的样品被曝光1

5s,打印完成后,使用405nm光源,将打印的支架与原型平台分离;
[0011]3)用乙醇洗涤10

50s后,去除未固化的树脂,然后通过在1350℃下以2℃/min的加热速率烧结3小时获得纯生物陶瓷支架。
[0012]一种可血管化支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1)卵磷脂和胆固醇以4:1的比例溶解在无水乙醚中,然后转移到烧杯中,然后逐滴添加DFO水溶液,通过超声波处理获得稳定的乳液,在10℃水浴中通过真空蒸发除去有机溶液以获得胶体产品,明胶产品用去离子水水合,然后超声处理1

8min;用0.45μm和0.22μm微孔膜过滤,得到DFO脂质体溶液,通过超滤离心分离未包封的药物,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DFOLip的包封率;
[0014]2)将1mLDFOlip置于超滤离心管的上层,并在5000rpm下离心2

7分钟,完成后,添加1mL去离子水,再次以5000rpm离心2

7分钟,并重复2

4次,此外,为了单独释放DFOLip,将5mLDFOLip溶液装入透析袋,用棉线固定,然后浸入35mLPBS中,并在37℃恒温摇床中体外研究释放曲线,在特定时间点采集样本;
[0015]3)将500mg冻干复合水凝胶溶解在10mL去离子水中,一旦完全溶解,添加50mg2

羟基

y

4'

氧基
‑2‑
甲基丙泊酚以制备水相;此外,将1.5gspan80溶解在30g石蜡油中,并制备油相,通过微流体制备的水凝胶微球在循环制冷泵上通过蓝光进行交联;
[0016]4)并在交联完成后用丙酮和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将制备的微球冷冻干燥,称量其中2mg并溶解于上述DFO水溶液中,DFO脂质体通过浸没吸附活性吸附在凝胶微球上,形成水凝胶微球DFO脂质体,然后用注射器提取并直接注射到支架中,通过这种方式,二者物理结合形成脂质体TCP整合支架。
[0017]进一步,脂质体的制备过程是:称取20g明胶溶解在200mLPBS中3小时,然后将膨胀的明胶在黑暗条件下于60℃水浴中搅拌至明胶完全溶解。
[0018]进一步,采用反向蒸发加热法制备DFO脂质体,简单地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下层液体,流动相为四氢呋喃:磷酸盐缓冲液,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20nm,柱温30℃、C18色谱:150mm
×
4.6mm
×
5μm。
[0019]进一步,所述复合水凝胶微球的制备和支架的组装通过自制微流控装置制备复合水凝胶,在水凝胶的制备过程中使用微量注射泵以0.25mL/min的速度缓慢加入16mL甲基丙烯酸酐并使其反应1

3小时,加入800mLPBS终止反应,接着,将复合水凝胶溶液放入透析袋中,在去离子水中搅拌后冷冻干燥,得到冻干的复合水凝胶。
[0020](三)有益效果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血管化支架及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2]该可血管化支架及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以往单纯支架仅起到支撑框架作用或者单一成骨诱导的作用,通过药物、脂质体、水凝胶与3D打印支架物理性结合,水凝胶是一类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聚合物,在水中能够吸收大量水分而溶胀,并在溶胀之后能够继续保持其原有结构而不被溶解,Neill等人将热敏感脂质体与温敏壳聚糖水凝胶相结合,制备而得可注射温敏复合壳聚糖水凝胶,并将该水凝胶局部注射后结合热刺激,使所负载的去铁胺药物释放,药物释放后募集干细胞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了组织修复,构建了一种新型复合体支架,使其同时具有支撑、成骨诱导及血管诱导生成的作用,Chen等构建了MECM基水凝胶复合3D打印支架用于半月板缺损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此复合支架能促进MFCs的增殖,维持MFCs的表型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极生物力学性能,能有效修复兔膝关节半月板缺损,用于临床治疗大段骨缺损时大大缩短患者恢复时间以及更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血管化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中心处的打印支架β

TCP,所述打印支架β

TCP的外部设置有DFO脂质体。2.一种可血管化支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打印支架β

TCP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1)将光引发剂二苯基氧化磷酸盐与分散剂混合得到前体,符合松质骨孔的支架由Autodesk预先设计以获得立体光刻文件,获得的前体接下来通过基于DLP的3D打印机;2)根据STL文件进行聚合和交联,每一块厚度为20

70μm的样品被曝光1

5s,打印完成后,使用405nm光源,将打印的支架与原型平台分离;3)用乙醇洗涤10

50s后,去除未固化的树脂,然后通过在1350℃下以2℃/min的加热速率烧结3小时获得纯生物陶瓷支架。3.一种可血管化支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卵磷脂和胆固醇以4:1的比例溶解在无水乙醚中,然后转移到烧杯中,然后逐滴添加DFO水溶液,通过超声波处理获得稳定的乳液,在10℃水浴中通过真空蒸发除去有机溶液以获得胶体产品,明胶产品用去离子水水合,然后超声处理1

8min,用0.45μm和0.22μm微孔膜过滤,得到DFO脂质体溶液,通过超滤离心分离未包封的药物,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DFOLip的包封率;2)将1mLDFOlip置于超滤离心管的上层,并在5000rpm下离心2

7分钟,完成后,添加1mL去离子水,再次以5000rpm离心2

7分钟,并重复2

4次,此外,为了单独释放DFOLip,将5mLDFOLip溶液装入透析袋,用棉线固定,然后浸入35mLPBS中,并在3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明杰张健张洪睿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