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3044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33
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以之字形弯曲;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以之字形弯曲以与所述第一电极重叠;以及隔膜,所述隔膜以之字形弯曲以插设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配置为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罐;以及安装在所述罐的开口中的帽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上端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最上端设置成延伸得比所述第二电极长,所述第二电极的下端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最下端设置成延伸得比所述第一电极长,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上端上设置有与所述帽部件结合的第一突起件,并且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下端上设置有与所述罐结合的第二突起件。第二突起件。第二突起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2020年5月20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

2020

0060586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应用纳入本文中。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量密度和工艺简化的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4]一般来说,二次电池是指可充放电的电池,与不可充电的一次电池不同。二次电池被广泛用于高科技电子领域,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摄像机。
[0005]这种二次电池分为罐型二次电池和袋型二次电池,前者的电极组件内置在金属罐中,后者的电极组件内置在袋中。罐型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在该电极组件中电极和隔膜交替层叠;罐,其容纳电极组件;以及帽部件,其安装在罐的开口中。此外,袋型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在电极组件中电极和隔膜交替层叠;袋,其容纳电极组件;以及电极引线,其与设置在电极组件中的电极接头结合。
[0006]然而,二次电池必须确保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电极接头和电极引线,因此,存在容纳在罐中的电极组件的集成度大大降低的问题,因此,能量密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技术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而专利技术的,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改进电极组件的结构,以提高电极组件的集成度,从而提高能量密度并简化工艺,并且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制造该二次电池的方法。
[0009]技术方案
[0010]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以之字形弯曲;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以之字形弯曲以与所述第一电极重叠;以及隔膜,所述隔膜以之字形弯曲以插设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罐,所述罐配置为容纳所述电极组件;以及帽部件,所述帽部件安装在所述罐的开口中,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上端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最上端设置成延伸得比所述第二电极长,所述第二电极的下端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最下端设置成延伸得比所述第一电极长,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上端上设置有与所述帽部件结合的第一突起件,并且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下端上设置有与所述罐结合的第二突起件。
[0011]所述第一电极可以包括第一集流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器的面向所述第二电极的表面上的第一电极活性材料层,并且所述第一突起件可以在所述第一集流器的上端处设置为浮凸部,所述浮凸部在朝所述帽部件突出的同时与所述帽部件结合。
[0012]所述第一电极可以包括第一集流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器的面向所述第二
电极的表面上的第一电极活性材料层,并且所述第一突起件可以在所述第一集流器的上端处设置为褶皱部,所述褶皱部沿所述罐的宽度方向以之字形弯曲并且其面向所述帽部件的突出部分与所述帽部件结合。
[0013]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其中所述第一集流器相互重叠的部分上可以设置有用于提高导电性的导电粘合构件。
[0014]在所述帽部件上面向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上端可以设置有具有绝缘性能的保护构件。
[0015]所述第二电极可以包括第二集流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器的面向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上的第二电极活性材料层,并且所述第二突起件可以在所述第二集流器的下端处设置为浮凸部,所述浮凸部在朝所述罐突出的同时与所述罐结合。
[0016]所述第二电极可以包括第二集流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器的面向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上的第二电极活性材料层,并且所述第二突起件可以在所述第二集流器的下端处设置为褶皱部,所述褶皱部沿所述罐的宽度方向以之字形弯曲并且其面向所述罐的突出部分与所述罐结合。
[0017]在所述第二电极的其中所述第二集流器相互重叠的部分上可以设置有用于提高导电性的导电粘合构件。
[0018]在所述罐上面向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下端可以设置有具有绝缘性能的保护构件。
[0019]在所述第一突起件或第二突起件的端部上可以设置有具有绝缘性能的绝缘构件。
[0020]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上端的宽度可以比所述第一电极的其余部分的宽度小。
[0021]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下端的宽度可以比所述第二电极的其余部分的宽度小。
[0022]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制备步骤(S10),所述制备步骤包括将第一电极以之字形弯曲的第一工序;将第二电极以之字形弯曲以与所述第一电极重叠的第二工序;以及将插设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隔膜以之字形弯曲的第三工序,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上端被设置为延伸得所述第二电极长,并且所述第二电极的下端被设置为延伸得比所述第一电极长;模制步骤(S20),所述模制步骤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上端上模制第一突起件,并且在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下端上模制第二突起件;组装步骤(S30),所述组装步骤使均以之字形弯曲的所述第一电极、所述隔膜和所述第二电极相互重叠,以便组装成电极组件,其中,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上端上的所述第一突起件设置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最上端,并且形成在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下端上的所述第二突起件设置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最下端;容纳步骤(S40),所述容纳步骤将所述电极组件容纳在罐中,其中,将设置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最下端上的所述第二突起件结合至所述罐的底表面;以及结合步骤(S50),所述结合步骤将帽部件结合至所述罐的开口,其中,将设置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最上端的所述第一突起件结合至所述帽部件。
[0023]所述第一突起件可以设置为朝所述帽部件突出的浮凸部或沿所述罐的宽度方向弯曲成之字形的褶皱部。
[0024]所述第二突起件可以设置为朝所述罐突出的浮凸部或沿所述罐的宽度方向弯曲成之字形的褶皱部。
[0025]有益效果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可以包括电极组件、罐和帽部件,并且电极组件可以包括
第一电极、隔膜和第二电极,它们层叠成以之字形相互重叠。第一电极可以包括与帽部件结合的第一突起件,并且第二电极可以包括与罐结合的第二突起件。由于上述特点,电极组件与帽部件之间以及电极组件与罐之间的空间可以被最小化,以提高电极组件的集成度。因此,不需要能量密度和电极接头和电极引线,以显著简化工艺。
[0027]此外,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中,第一电极的第一突起件可以被设置为与帽部件结合的浮凸部或褶皱部。由于上述特点,第一突起件和帽部件可以很容易地相互结合。
[0028]此外,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中,第一电极可以包括第一集流器和第一电极活性材料层,并且用于提高导电性的导电粘合构件可以包括在第一集流器相互重叠的部分处。由于上述特点,相互重叠的第一集流器之间的粘合性和导电性可以得到改善。
[0029]此外,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中,具有绝缘性能的保护构件可以面向第一电极的上端设置在帽部件上。由于上述特点,可以防止帽部件与第一电极相互接触,以防止第一电极被损坏。
[0030]此外,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中,第二电极的第二突起件可以形成为浮凸部或褶皱部。由于上述特点,第二突起件与罐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以之字形弯曲;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以之字形弯曲以与所述第一电极重叠;以及隔膜,所述隔膜以之字形弯曲以插设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罐,所述罐配置为容纳所述电极组件;以及帽部件,所述帽部件安装在所述罐的开口中,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上端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最上端设置成延伸得比所述第二电极长,所述第二电极的下端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最下端设置成延伸得比所述第一电极长,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上端上设置有与所述帽部件结合的第一突起件,并且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下端上设置有与所述罐结合的第二突起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集流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器的面向所述第二电极的表面上的第一电极活性材料层,并且所述第一突起件在所述第一集流器的上端处设置为浮凸部,所述浮凸部在朝所述帽部件突出的同时与所述帽部件结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集流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器的面向所述第二电极的表面上的第一电极活性材料层,并且所述第一突起件在所述第一集流器的上端处设置为褶皱部,所述褶皱部沿所述罐的宽度方向以之字形弯曲并且其面向所述帽部件的突出部分与所述帽部件结合。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其中所述第一集流器相互重叠的部分上设置有用于提高导电性的导电粘合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在所述帽部件上面向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上端设置有具有绝缘性能的保护构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集流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器的面向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上的第二电极活性材料层,并且所述第二突起件在所述第二集流器的下端处设置为浮凸部,所述浮凸部在朝所述罐突出的同时与所述罐结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集流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器的面向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上的第二电极活性材料层,并且所述第二突起件在所述第二集流器的下端处设置为褶皱部,所述褶皱部沿所述罐的宽度方向以之字形弯曲并且其面向所述罐的突出部分与所述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洙铉郑凡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