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方沙区近自然恢复下灌草种植包配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289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种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北方沙区近自然恢复下灌草种植包配置方法,具体步骤包括:S1、搜集调查资料;S2、确定“灌草种植包”的物种组成;S3、种植试验与效果评价,调查用灌草种植包恢复的植被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指标与天然植被指标相比较,进行相似度分析以及植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分析,S4、产品优化与定型;通过更为科学的灌草种植包配置方法,使恢复的植被,在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等方面与天然植被更为相近,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更加完善;本发明专利技术更科学的将天然植被中主要优势种和伴生种进行了搭配,配置了不同植物科属种在灌草种植包中的比例,为恢复植被逐渐向天然植被正向演替奠定了基础。正向演替奠定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北方沙区近自然恢复下灌草种植包配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种植
,涉及一种北方沙区近自然恢复下灌草种植包配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北方草原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而草牧业生产是北方地区最主要的草地利用方式。高强度利用导致植物群落退化、沙漠化扩张,甚至使某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丧失。尽管,在国家一系列生态保育工程的支持下,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受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地区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压力。
[0003]作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其在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和经济带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往的北方风沙区治理过程中,在退化沙化草地上补播植物恢复草地植被时,虽然也用过不同的植物种组合方式,但更多考虑是修复过程中植物种的优先建植和生态效益建设,没有充分考虑植物种配置过程中与天然植被的相似关系和植被恢复后的相似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北方沙区近自然恢复下灌草种植包配置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北方风沙区修复过程中如何使配置的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与天然植被相似,并随着植被演替,逐渐达到近自然恢复的效果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北方沙区近自然恢复下灌草种植包配置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0006]S1、搜集调查资料,结合样地、样方调查,分析当地沙地、沙化草地的立地条件和主要天然植被类型生态学特征,为灌草种植包物种组成的确定提供依据;
[0007]S2、通过对立地条件和天然植被类型调查数据的分析,确定“天然植被”类型,以“天然植被”的群落特征和主要植物种类组成结构,确定“灌草种植包”的物种组成,优先采用“天然植被”中的野生物种进行配置;物种配置要充分考虑禾本科和豆科植物的混配,多年生植物和一年生植物的混配,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的混配,确保配置好的“灌草种植包”的适应性、稳定性以及长短期效益的有机结合;
[0008]S3、种植试验与效果评价
[0009]将配比好的灌草种植包进行实地播种植试验,2

3年后调查植被恢复效果,调查用灌草种植包恢复的植被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指标与天然植被指标相比较,进行相似度分析以及植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分析,优势种的确定通过计算重要值确定,相似性分析用于判断灌草种植包恢复植被的相似程度,重要值分析用于判断种植包优势种和天然植被的优势种是否相同;
[0010]S4、产品优化与定型
[0011]经过与天然植被的相似度和植物种类组成分析,如果种植包与天然植被相似度≥
0.5且种植包的优势种与天然植被优势种相同(或种植包替代天然植被的植物种与天然植被相同),那么该种植包的物种组成和配比作为最终产品定型的物种组成和配比;如果相似度小于0.5 且种植包的优势种与天然植被优势种不同,则需要对灌草种植包的物种和配比按照相似度分析过程进行优化,通过调整种植包的植物种和配置比例,并进行种植试验、恢复效果监测和筛选,选出最佳的灌草种植包组合,直到满足相似度≥0.5和优势种相同为止,将最终确定的物种组成和配比作为最终产品定型的物种组成和配比。
[0012]进一步地,步骤S1的主要调查内容包括:
[0013](1)区域气候特征:降水量、无霜期、积温;
[0014](2)立地特征参数: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理化性质。
[0015](3)群落植物学特征参数: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不同植物的高度、盖度、密度;
[0016]进一步地,步骤S1的样地调查通过设置样方进行调查,具体为:
[0017]按照代表性、均匀性原则在样地内设置样方,样方的选取要能够反映整个小班内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平均水平,样方植被在小班内具有典型性;具有灌木的样地内,灌木及高大草本样方设置1个,草本样方设置3个分种样方;草本及小半灌木样地内,样方设置时,依据典型性原则,选择能够代表整个样地草原植被、地形及土壤特征的地段进行,具体为:根据植被状况,分为草本及小半灌木样方和灌木及高大草本样方,草本及小半灌木样方,样方大小为1m
×
1m;灌木及高大草本植物样方大小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灌木及高大草本分布较稀疏的样地,样方大小为10m
×
10m,第二种情况为灌木及高大草本分布较密集、均匀或株丛相对较小,样方大小为5m
×
5m;分种样方测定群落高度和盖度,以及各植物种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记名样方测定植物种类频度。
[0018]进一步地,步骤S2的具体步骤如下:
[0019](1)天然植被调查;
[0020](2)灌草种植包植物种组成确定:通过对天然植被调查结果的分析,确定天然植被的优势种、亚优势种和伴生种,并将其作为灌草种植包物种基本组成,其物种在天然植被中的相互比例作为灌草种植包植物种配比的重要参考依据;
[0021]优势种通过技术群落中各种植物的重要值确定,重要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0022]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高度+相对盖度)/3
[0023]相对盖度=(该种的盖度/所有种的盖度总和)
×
100%
[0024]相对密度=(该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总和)
×
100%
[0025]相对高度=(该种的高度/所有种的高度总和)
×
100%;
[0026](3)种子采集
[0027]依据确定了的物种组成,在天然植被群落种调查即将配置的灌草种植包植物种的种子结实情况,拟定采集计划,凡是能采集到的植物种种子,尽可能地采集野生种子,按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相关标准要求处理后使用;
[0028](4)种子选配
[0029]凡不易采集到的种子或者采集种子的量不足的物种,选择相近品种或市场上销售且有相同生态适应性的种子进行替代;
[0030](5)物种配比
[0031]依据天然植被物种的组成比例、当地立地状况、种子发芽生长状况和播种方式确
定各物种种子的配置比例。
[0032]进一步地,步骤S3中植被组成、群落结构采用常规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调查,调查样方采用草本样方1m
×
1m,灌木样方采用10m
×
10m;植被盖度测定采用网线法测定;密度采用计数法测定;地上生物量测定,分种齐地面剪取茎叶,称取鲜重后,装袋带回实验室 65℃下烘干测量干重。
[0033]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述相似度分析公式为其中S=相似性系数;a=样本或群落a中的种数;b=样本或群落b中的种数;c=两个样本中共有的种数。
[003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更为科学的灌草种植包配置方法,使恢复的植被,在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等方面与天然植被更为相近,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更加完善;本专利技术更科学的将天然植被中主要优势种和伴生种进行了搭配,配置了不同植物科属种在灌草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北方沙区近自然恢复下灌草种植包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S1、搜集调查资料,结合样地、样方调查,分析当地沙地、沙化草地的立地条件和主要天然植被类型生态学特征,为灌草种植包物种组成的确定提供依据;S2、通过对立地条件和天然植被类型调查数据的分析,确定“天然植被”类型,以“天然植被”的群落特征和主要植物种类组成结构,确定“灌草种植包”的物种组成,优先采用“天然植被”中的野生物种进行配置;物种配置要充分考虑禾本科和豆科植物的混配,多年生植物和一年生植物的混配,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的混配,确保配置好的“灌草种植包”的适应性、稳定性以及长短期效益的有机结合;S3、种植试验与效果评价将配比好的灌草种植包进行实地播种植试验,2

3年后调查植被恢复效果,调查用灌草种植包恢复的植被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指标与天然植被指标相比较,进行相似度分析以及植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分析,优势种的确定通过计算重要值确定,相似性分析用于判断灌草种植包恢复植被的相似程度,重要值分析用于判断种植包优势种和天然植被的优势种是否相同;S4、产品优化与定型经过与天然植被的相似度和植物种类组成分析,如果种植包与天然植被相似度≥0.5且种植包的优势种与天然植被优势种相同或种植包替代天然植被的植物种与天然植被相同,那么该种植包的物种组成和配比作为最终产品定型的物种组成和配比;如果相似度小于0.5且种植包的优势种与天然植被优势种不同,则需要对灌草种植包的物种和配比按照相似度分析过程进行优化,通过调整种植包的植物种和配置比例,并进行种植试验、恢复效果监测和筛选,选出最佳的灌草种植包组合,直到满足相似度≥0.5和优势种相同为止,将最终确定的物种组成和配比作为最终产品定型的物种组成和配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北方沙区近自然恢复下灌草种植包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的主要调查内容包括:(1)区域气候特征:降水量、无霜期、积温;(2)立地特征参数: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理化性质;(3)群落植物学特征参数: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不同植物的高度、盖度、密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北方沙区近自然恢复下灌草种植包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的样地调查通过设置样方进行调查,具体为:按照代表性、均匀性原则在样地内设置样方,样方的选取要能够反映整个小班内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平均水平,样方植被在小班内具有典型性;具有灌木的样地内,灌木及高大草本样方设置1个,草本样方设置3个分种样方;草本及小半灌木样地内,样方设置时,依据典型性原则,选择能够代表整个样地草原植被、地形及土壤特征的地段进行,具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王召明邢旗张文军陈翔杨跃文包海龙张晓严宋晓辉胡努斯图杨红艳金净丁奋谦王雅茹王泽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