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829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23
一种蓄电模块(10),具备:正面和背面分别具有正极及负极的电极面(14)的多个蓄电元件(11)、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11)的所述电极面(14)电连接的导电板(12)及与所述导电板(12)电连接的配线模块(13),所述多个蓄电元件(11)以使相邻的蓄电元件(11)的所述电极面(14)相向的方式沿着排列方向排列,所述相邻的蓄电元件(11)的所述电极面(14)彼此通过配置于所述相邻的蓄电元件(11)的所述电极面(14)之间的所述导电板(12)而电连接,在所述相邻的蓄电元件(11)之间配置有所述配线模块(13),所述导电板(12)及所述配线模块(13)配置于比从所述排列方向观察到的所述多个蓄电元件(11)的外形靠内侧处。靠内侧处。靠内侧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蓄电模块


[0001]本公开涉及蓄电模块。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具有在正面和背面具有正极及负极的电极面的多个蓄电元件的蓄电模块,已知有日本特开2013-171617号公报所记载的蓄电模块。在该蓄电模块中,在相邻的蓄电元件的电极面之间配置有导电性板材。在导电性板材的侧缘,向外方突出地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的外部端子。该外部端子配置于连接器收容部内。在连接器收容部能够收容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电压探测用端子。连接器收容部在从蓄电元件的排列的方向观察时,向蓄电元件的外形的外方突出地形成。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716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根据上述技术,连接器收容部向蓄电元件的外形的外方突出,所以蓄电模块作为整体而变大型化。
[0008]本公开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蓄电模块变小型化。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本公开提供一种蓄电模块,具备:正面和背面分别具有正极及负极的电极面的多个蓄电元件、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所述电极面电连接的导电板及与所述导电板电连接的配线模块,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以使相邻的蓄电元件的所述电极面相向的方式沿着排列方向排列,所述相邻的蓄电元件的所述电极面彼此通过配置于所述相邻的蓄电元件的所述电极面之间的所述导电板而电连接,在所述相邻的蓄电元件之间配置有所述配线模块,所述导电板及所述配线模块配置于比从所述排列方向观察到的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外形靠内侧处。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根据本公开,能够使蓄电模块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0014]图2是示出配置于两个蓄电元件之间的导电板及配线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0015]图3是图18中的III-III线剖视图。
[0016]图4是示出配线模块的立体图。
[0017]图5是示出将端子组装于下壳体的工序的立体图。
[0018]图6是图18中的VI-VI线剖视图。
[0019]图7是示出端子罩的立体图。
[0020]图8是示出相对于下壳体而保持于等待位置的端子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0021]图9是图11中的IX-IX线剖视图。
[0022]图10是示出从与图7不同的视点观察时的端子罩的立体图。
[0023]图11是示出相对于壳体而端子罩保持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0024]图12是示出端子组装于下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5]图13是示出端子罩组装于端子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6]图14是示出上壳体组装于下壳体且端子罩保持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7]图15是图11中的XV-XV线剖视图。
[0028]图16是图11中的XVI-XVI线剖视图。
[0029]图17是示出端子罩保持于正式卡定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0]图18是示出配线模块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0031]图19是图18中的XIX-XIX线剖视图。
[0032]图20是示出相对于下壳体而保持于接触位置的端子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0034]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案而进行说明。
[0035](1)本公开提供一种蓄电模块,具备:正面和背面分别具有正极及负极的电极面的多个蓄电元件、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所述电极面电连接的导电板及与所述导电板电连接的配线模块,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以使相邻的蓄电元件的所述电极面相向的方式沿着排列方向排列,所述相邻的蓄电元件的所述电极面彼此通过配置于所述相邻的蓄电元件的所述电极面之间的所述导电板而电连接,在所述相邻的蓄电元件之间配置有所述配线模块,所述导电板及所述配线模块配置于比从所述排列方向观察到的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外形靠内侧处。
[0036]导电板及配线模块配置于比从排列方向观察到的多个蓄电元件的外形靠内侧处,所以相比于使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的端子从导电板的侧缘突出的构造,能够使蓄电模块小型化。
[0037](2)优选所述导电板中的与所述电极面接触的导电板侧接触面和所述配线模块中的与所述电极面接触的配线模块侧接触面共面地形成。
[0038]导电板侧接触面与配线模块侧接触面共面地形成,所以在导电板与配线模块的边界部分不产生台阶。由此,蓄电元件的电极面因台阶而变形等不良状况被抑制。
[0039](3)优选所述配线模块具备绝缘性的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的端子及与所述端子连接的电线,所述端子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接触部,所述导电板在与所述电极面未接触的侧缘具有端子接触面,所述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部与该端子接触面弹性地接触。
[0040]导电板的侧缘与配线模块的端子弹性地接触,从而导电板与端子电连接,所以相比于使外部连接用的端子从导电板的侧缘突出的构造,能够使蓄电模块小型化。
[0041](4)优选所述导电板在形成有所述端子接触面的侧缘的附近,设置有与所述端子
接触面平行地延伸的槽部,在所述配线模块设置有嵌入于所述槽部的嵌入部。
[0042]配线模块的嵌入部嵌入到导电板的槽部,从而导电板与配线模块牢固地组装。由此,能够提高导电板与配置于配线模块的端子的电连接可靠性。
[0043](5)优选在所述导电板与所述配线模块被组装了的状态的所述壳体内,所述端子被配置成能够在所述弹性接触部与所述导电板的所述端子接触面接触的接触位置和所述弹性接触部与所述导电板的所述端子接触面分离的等待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壳体具有:将所述端子卡定于所述等待位置的等待位置卡定部及将所述端子卡定于所述接触位置的接触位置卡定部。
[0044]在端子配置于等待位置的状态下,端子的弹性接触部与端子接触面分离,所以抑制产生由于弹性接触部与端子接触面在未意图的时期接触而弹性接触部发生变形等不良状况。另外,端子移动到接触位置,从而能够使弹性接触部与端子接触面可靠地电连接,所以能够提高导电板与端子的电连接可靠性。
[0045](6)优选所述壳体和所述端子中的一方具有向所述壳体和所述端子中的另一方突出并且抑制所述端子比所述接触位置更接近所述端子接触面的前止动部。
[0046]利用前止动部来抑制端子与端子接触面过度地接近,所以能够抑制弹性接触部过度弯曲。由此,能够提高导电板与端子的电连接可靠性。
[0047](7)优选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端子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窗部,堵塞所述窗部的端子罩以能够在临时卡定位置与正式卡定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端子罩具有:在保持于所述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将所述端子保持于所述等待位置的第一保持部及在保持于所述正式卡定位置的状态下将所述端子保持于所述接触位置的第二保持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蓄电模块,具备:正面和背面分别具有正极及负极的电极面的多个蓄电元件;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所述电极面电连接的导电板;及与所述导电板电连接的配线模块,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以使相邻的蓄电元件的所述电极面相向的方式沿着排列方向排列,所述相邻的蓄电元件的所述电极面彼此通过配置于所述相邻的蓄电元件的所述电极面之间的所述导电板而电连接,在所述相邻的蓄电元件之间配置有所述配线模块,所述导电板及所述配线模块配置于比从所述排列方向观察到的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外形靠内侧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所述导电板中的与所述电极面接触的导电板侧接触面和所述配线模块中的与所述电极面接触的配线模块侧接触面共面地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所述配线模块具备绝缘性的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的端子及与所述端子连接的电线,所述端子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接触部,所述导电板在与所述电极面未接触的侧缘具有端子接触面,所述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部与该端子接触面弹性地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所述导电板在形成有所述端子接触面的侧缘的附近,设置有与所述端子接触面平行地延伸的槽部,在所述配线模块设置有嵌入于所述槽部的嵌入部。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在所述导电板与所述配线模块被组装了的状态的所述壳体内,所述端子被配置成能够在所述弹性接触部与所述导电板的所述端子接触面接触的接触位置和所述弹性接触部与所述导电板的所述端子接触面分离的等待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壳体具有:将所述端子卡定于所述等待位置的等待位置卡定部及将所述端子卡定于所述接触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村畅之下田洋树奥村素宜菊池卓郎森冈怜史寺岛大树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