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缩短轴向长度、谋求直流电动机的小型化、易于组装作业的直流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系将电枢绕组缠绕于线卷骨架,将连接端子安装在电枢绕组上。将缠绕电枢绕组的线卷骨架嵌入、固定于安装在转轴上的电枢铁心的凸极,同时连接端子夹持转换器的连接夹部,将连接端子连接固定在连接夹部。缠绕电枢绕组使用线圈成形构件,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不必将线圈成形构件嵌入凸极的内端位置,因此,可在接近电枢铁心配置转换器,谋求小型化,同时使连接端子的相对连接夹部的连接变得简单。(*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用于车辆用燃料泵的直流电动机。
技术介绍
这种直流电动机揭示于日本专利特表2001-522580号公报。这种直流电动机如该特表2001-522580号公报的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将电枢铁心与转换器配置于共同的转轴上而构成。电枢铁心直接缠绕有电枢绕组。转换器沿转轴的外周配置有多个转换构件,所以,该转换器与电枢铁心间隔有一定间隙、相对轴向配置。各转换器部件设有用于连接电枢绕组的连接夹部。电枢绕组直接缠绕于电枢铁心上,其端子固定在各转换构件的连接夹部,并接受各转换构件的供电。现就图7说明一下这种直流电动机的以往的绕线工序。电枢铁心AC具有多个凸极AP,各凸极AP上依次缠绕有电枢绕组AW。在该绕线工序中,可使用带倾斜的绕缠面WS的线圈成形构件CS。该线圈成形构件CS嵌入凸极AP,将缠绕在绕缠面WS上的线圈匝送入磁极AP的外周。线圈成形构件CS最初嵌入凸极AP的内端部,随着线圈的卷绕,依次向凸极AP的外端部移动,将线圈送入凸极AP。缠绕结束的电枢绕组AW示于图7的右侧凸极AP的外周。现有的直流电动机为将电枢绕组AW直接缠绕在电枢铁心AC的凸极AP上,线圈成形构件CS被嵌入至凸极AP的内端位置。这样,转换器CT便从电枢铁心AC在轴向以大距离间隔位置,固定在转轴RS,确保线圈成形构件CS嵌入凸极AP的空间SP。但是,由于该空间SP延长了直流电动机的轴线长,所以阻碍了实现直流电动机的小型化。本专利技术将提出一种可进一步缩小此类空间、实现小型的改良的。本专利技术的直流电动机是这样一种直流电动机,所述直流电动机设有装在转轴上的电枢铁心;缠绕在该电枢铁心上、使其产生磁束的电枢绕组;装在上述转轴上、对上述电枢绕组供电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枢绕组缠绕在线卷骨架上、并安装在上述电枢铁心上,同时设有用于与上述转换器相连接的连接端子,上述转换器设有具有用于与上述电枢绕组相连接的连接夹部的多个转换构件,上述连接端子夹持上述连接夹部,固定在上述连接夹部上。在本专利技术的直流电动机中,电枢绕组绕缠于线卷骨架上,并不直接绕缠于电枢铁心上。由此,相对线卷骨架的电枢绕组的绕线工序可在将线卷骨架保持在电枢铁心凸极的外端部的状态下,或在与电枢铁心距离一定距离的位置进行,而不必在转轴上确保用于容纳在绕线工序中使用的线圈成形构件的空间。与此相伴,可在更接近电枢铁心的位置上将转换器固定在转轴上,可以缩短直流电动机的轴向长度,实现小型化。又,设于电枢绕组上的连接端子在夹持转换器的连接夹部的状态下,固定在该连接夹部的构成使电枢绕组与转换器的连接变得容易。藉此,可在实现直流电动机的小型化的同时,使其容易组装。又,本专利技术的直流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包括将设有多个凸极的电枢铁心与设有带连接夹部的多个转换构件的转换器安装在共同的转轴上的工序;将缠绕于线卷骨架上的线圈绕组嵌入上述各凸极,同时将安装于上述电枢绕组上的连接端子夹持于上述连接夹部的工序。在本专利技术的直流电动机的制造方法中,包括将缠绕于线卷骨架上的线圈绕阻嵌入电枢铁心的凸极,同时将连接端子夹持于转换构件的连接夹部的工序。通过采用这一工序,相对线卷骨架的电枢绕组的绕线工序在可将线卷骨架保持于电枢铁心凸极的外端部的状态下,或在距离电枢铁心有一定距离的位置进行,同时不必确保在转轴上具有用于容纳绕线工序中使用的线圈成形构件的空间,这样,就缩短了直流电动机的轴向长度,可实现小型化。并且,由于在将线卷骨架嵌入凸极的同时,通过设于电枢绕组上的连接端子夹持转换器的连接夹部,所以使与转换器的连接变得容易,也使直流电动机的组装作业易于进行。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直流电动机实施形态1的正视图。图2为显示实施形态1的平面图。图3为显示实施形态1的转换器与连接端子的关系的正视图。图4为扩大显示实施形态1的转换器与连接端子的关系的斜视图。图5为显示实施形态1的制造工序的正视图。图6为显示实施形态1的制造工序的平面图。图7为现有直流电动机的绕线工序的说明图。图中,10为转轴;20为电枢铁心;23为凸极;25为固定部片;30为电枢线圈;31为电枢绕组装置;33为线卷骨架;40为连接端子;41为平板部;42为折曲部;43为插入孔;44为弹性部片;46为折返部;47为间隙;50为转换器;51为转换构件;53为连接夹部;60为线圈成形构件;61为线圈缠绕面。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形态1. 图1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直流电动机的实施形态1的正视图,图2为显示实施形态1的平面图。实施形态1的直流电动机设有转轴10、电枢铁心20、电枢绕组30、连接端子40以及转换器50。转轴10的两端部在可旋转状态下由未图示的轴承支持。电枢铁心20设有中心筒21以及其周向以等角度配置的多个凸极23。该中心筒21与这些多个凸极23是将例如硅钢片层压于转轴10的轴向而一体成形。中心筒21嵌入转轴10的外周,固定在转轴10上,与转轴10同时旋转。多个凸极23由包括6个凸极23而构成,各凸极23以转轴10的轴心为中心,呈放射状突出。6个凸极23相邻的凸极23相互以60度的等角度间隔呈放射状突出。在各凸极23的外端部,互为对向而置的一对固定部片25与凸极23成为一体。这一对固定部片23在将缠绕了电枢绕组30的电枢绕组装置31的线卷骨架33嵌入凸极23的最内端位置的状态下,相互反向折曲,将线卷骨架33固定在凸极23上,防止脱落。电枢绕组30包括多个(如6个)电枢绕组装置31。各电枢绕组装置31缠绕于线卷骨架33上。线卷骨架33设有嵌入凸极23的筒体34,该筒体34的内端设有内侧凸缘35,该筒体的外端设有外侧凸缘36。电枢绕组装置31缠绕于位于内侧凸缘35与外侧凸缘36之间的筒体34上。筒体34形状恰好嵌入凸极23的外周。各电枢绕组装置31的线圈终端装有连接端子40。转换器50与电枢铁心20间隔很小的间隙S,固定在转轴10的外周,并与转轴10同时旋转。转换器50设有多个转换构件51。这些转换构件51沿转轴10的外周,相互间夹有绝缘层,相互绝缘配置。各转换构件51设有连接夹部53,该连接夹部53连接、固定有连接端子40。连接夹部53从各转换构件51的一部分向外周方向突出,与各转换构件51一体成形。图3为显示实施形态1的转换器50与连接端子40的连接、固定状态的正视图,图4为放大显示转换构件51与连接端子40的关系的斜视图。连接端子40为连接、固定于转换器50的连接夹部53上的端子,进行从转换器50对电枢绕组30的供电。连接端子40为将有弹性的导电材料(如黄铜板)如图4所示折曲而成,将该折曲部42进一步折曲,形成弹性部片44。弹性部片44弯曲,与折曲部42间的角度约成45度锐角,其前端隔着间隙47与平板部41相对而置。折曲部42上形成有插入孔43。一侧的折返部47折返,以在与平板部41之间夹持电枢绕组31的线圈终端31a。在夹持电枢绕组31的线圈终端31a的状态下,通过钎焊或焊接,连接端子40连接、固定在线圈终端31a上。连接端子40连接、固定于连接夹部63上,使连接夹部53可插入其插入孔43。连接夹部53从插入孔43插入,至可通过弹性部片44与平板部41的间隙47的位置。间隙47在连接夹部53未插入的状态下,其尺寸作成小于连接夹部53的厚度。因此,在将连接夹部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流电动机,所述直流电动机设有:装在转轴上的电枢铁心;缠绕在该电枢铁心上、使其产生磁束的电枢绕组;装在上述转轴上、对上述电枢绕组供电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枢绕组缠绕在线卷骨架上、并安装在上述电枢铁心上,同时设有与上述转换器 相连接的连接端子,上述转换器设有具有用于与上述电枢绕组连接的连接夹部的多个转换构件,上述连接端子夹持上述连接夹部,固定在上述连接夹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田智彦,米盛敬,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