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树脂集中灌注设备,属于机械领域,包括筒体、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滤篮和用于将树脂从筒体外送入所述滤篮内的进料管,所述筒体底部形成有出料口,所述筒体侧壁或顶部形成有出气口;所述滤篮底部密封,其包括内圈滤篮和外圈滤篮且侧壁上均形成有供树脂和气体排出的圆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内圈滤篮和外圈滤篮,并在其侧壁设置通过冲孔形成的圆孔,使得树脂内部的气体更容易被真空泵抽走,从而达到脱气效果,具有占用空间小,脱气效率较高的特点。脱气效率较高的特点。脱气效率较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树脂集中灌注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树脂集中灌注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树脂生产和存放过程中,有空气、水汽融入树脂。浇灌前必须对树脂和固化剂除湿、脱气,薄膜脱气是目前广泛采用的脱气方法,工作时物料在螺旋提升器的作用下被提到薄膜脱气装置的顶部,并沿薄膜脱气伞向下流动,流动过程中由于过流面积不断增加,物料在伞面上形成上层很薄的膜,能达到很好的脱气效果。但是这种脱气方法存在脱气效率低、占用空间大、脱气效果不理想等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中脱气装置存在的脱气效率低、占用空间大、脱气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树脂集中灌注设备,包括筒体、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滤篮和用于将树脂从筒体外送入所述滤篮内的进料管,所述筒体底部形成有出料口,所述筒体侧壁或顶部形成有出气口;所述滤篮底部密封,其包括内圈滤篮和外圈滤篮且侧壁上均形成有供树脂和气体排出的圆孔。
[0004]设置内圈滤篮和外圈滤篮,并在其侧壁设置通过冲孔形成的圆孔,使得树脂内部的气体更容易被真空泵抽走,从而达到脱气效果,具有占用空间小,脱气效率较高的特点。
[0005]优选地,所述内圈滤篮和外圈滤篮中间放置有若干脱气筒。脱气筒在滤篮内不规则地放置,在内圈滤篮和外圈滤篮中间放置脱气筒,树脂经过脱气筒时会附着在其表面形成薄膜,而树脂内的气体则在真空泵的作用下从滤篮侧壁上的圆孔排出,脱气筒的设置增加了树脂通过滤篮时与滤篮的接触面积,从而延长了树脂的流动轨迹,增加了树脂在滤篮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了其脱气效果。
[0006]优选地,所述脱气筒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其侧壁上均匀形成有供树脂通过的通孔结构。其通孔可以是圆形、椭圆形、跑道形、长方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异形形状。
[0007]优选地,所述通孔结构包括通孔和一边与所述通孔边沿处连接的挡片,所述挡片远离所述通孔一边为自由端。通孔结构设置成通孔和挡片,通孔的设置实现了树脂在脱气筒侧壁内外之间的流动,而挡片则延长了树脂在脱气筒侧壁内外流动的轨迹。只需要对空心筒进行冲压即可形成通孔结构,具有取材方便、生产价格低廉等特点,而且通过通孔和挡片之间的配合,达到了良好的控制树脂在滤篮内部流动的效果。
[0008]优选地,所述挡片位于所述脱气筒内部。
[0009]优选地,所述脱气筒侧壁上的通孔结构由冲压机在通孔位置向脱气筒内侧冲压而成。
[0010]优选地,所述进料管与所述滤篮之间安装有分配板,所述分配板上形成有供所述进料管内树脂流向所述滤篮内的圆孔。
[0011]优选地,所述分配板盖在所述滤管顶部,且分配板上所述圆孔位于所述内圈滤篮
正上方位置处。
[0012]优选地,所述筒体侧壁位于所述滤篮下方位置处设置有上液位计和下液位计。脱气罐上设置上下两个液位计可以控制内部的树脂含量,当液位高于上液位的时候停止进料,防止液位过高降低树脂的脱气能力。
[0013]优选地,所述滤篮内放置有两种以上的所述脱气筒,两种所述脱气筒高度相同而筒径不同,筒径较大所述脱气筒套设在所述筒径较小所述脱气筒上且筒径较大所述脱气筒上所述挡片卡在筒径较小所述脱气筒上的通孔处。
[0014]两种脱气筒嵌套形成的组合结构,可进一步增加树脂与脱气筒表面的接触面积,而且在脱气过程中两个脱气筒之间还可在小范围内发生相对旋转运动,在滤篮内部形成良好且动态的树脂流动通道,更有利于树脂与其内部气体的分离。经过测试,发现采用两种脱气筒嵌套后无序地放置在滤篮内,其脱气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设置内圈滤篮和外圈滤篮,并在其侧壁设置通过冲孔形成的圆孔,使得树脂内部的气体更容易被真空泵抽走,从而达到脱气效果,具有占用空间小,脱气效率较高的特点。
[0017](2)在内圈滤篮和外圈滤篮中间放置脱气筒,树脂经过脱气筒时会附着在其表面形成薄膜,而树脂内的气体则在真空泵的作用下从滤篮侧壁上的圆孔排出,脱气筒的设置增加了树脂通过滤篮时与滤篮的接触面积,从而延长了树脂的流动轨迹,增加了树脂在滤篮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了其脱气效果。
[0018](3)通孔结构设置成通孔和挡片,通孔的设置实现了树脂在脱气筒侧壁内外之间的流动,而挡片则延长了树脂在脱气筒侧壁内外流动的轨迹。只需要对空心筒进行冲压即可形成通孔结构,具有取材方便、生产价格低廉等特点,而且通过通孔和挡片之间的配合,达到了良好的控制树脂在滤篮内部流动的效果。
[0019](4)脱气罐上设置上下两个液位计可以控制内部的树脂含量,当液位高于上液位的时候停止进料,防止液位过高降低树脂的脱气能力。
[0020](5)两种脱气筒嵌套形成的组合结构,可进一步增加树脂与脱气筒表面的接触面积,而且在脱气过程中两个脱气筒之间还可在小范围内发生相对旋转运动,在滤篮内部形成良好且动态的树脂流动通道,更有利于树脂与其内部气体的分离。经过测试,发现采用两种脱气筒嵌套后无序地放置在滤篮内,其脱气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较佳之灌注设备纵截面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之灌注设备立体结构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之脱气筒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5]如图1
‑
3所示,树脂集中灌注设备包括筒体1、设置在所述筒体1内的滤篮2和用于
将树脂从筒体1外送入所述滤篮2内的进料管3,所述筒体1底部形成有出料口4,所述筒体1侧壁或顶部形成有出气口5;所述滤篮2底部密封,其包括内圈滤篮21和外圈滤篮22且侧壁上均形成有供树脂和气体排出的圆孔23。设置内圈滤篮和外圈滤篮,并在其侧壁设置通过冲孔形成的圆孔,使得树脂内部的气体更容易被真空泵抽走,从而达到脱气效果,具有占用空间小,脱气效率较高的特点。
[002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内圈滤篮21和外圈滤篮22中间放置有若干脱气筒24。脱气筒在滤篮内不规则地放置,在内圈滤篮和外圈滤篮中间放置脱气筒,树脂经过脱气筒时会附着在其表面形成薄膜,而树脂内的气体则在真空泵的作用下从滤篮侧壁上的圆孔排出,脱气筒的设置增加了树脂通过滤篮时与滤篮的接触面积,从而延长了树脂的流动轨迹,增加了树脂在滤篮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了其脱气效果。
[002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脱气筒24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其侧壁上均匀形成有供树脂通过的通孔结构25。其通孔可以是圆形、椭圆形、跑道形、长方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异形形状。
[002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通孔结构25包括通孔251和一边与所述通孔251边沿处连接的挡片252,所述挡片252远离所述通孔251一边为自由端。通孔结构设置成通孔和挡片,通孔的设置实现了树脂在脱气筒侧壁内外之间的流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树脂集中灌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滤篮和用于将树脂从筒体外送入所述滤篮内的进料管,所述筒体底部形成有出料口,所述筒体侧壁或顶部形成有出气口;所述滤篮底部密封,其包括内圈滤篮和外圈滤篮且侧壁上均形成有供树脂和气体排出的圆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树脂集中灌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滤篮和外圈滤篮中间放置有若干脱气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树脂集中灌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气筒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其侧壁上均匀形成有供树脂通过的通孔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树脂集中灌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结构包括通孔和一边与所述通孔边沿处连接的挡片,所述挡片远离所述通孔一边为自由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树脂集中灌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位于所述脱气筒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树脂集中灌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气筒侧壁上的通孔结构由冲压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开生,叶建盛,
申请(专利权)人:海德里希厦门真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