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乘用形体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210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乘用形体训练装置,属于空乘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设有导向板和镜子,所述导向板固定在底板的顶面中心,所述镜子有两个,且两个镜子对称设置在导向板的两端,所述底板的顶面靠近后侧边沿处对称安装有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通过活动丝杆活动设有形体训练机构;所述形体训练机构包括肩颈部训练机构和腰背部训练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形体训练机构可为空乘人员提供站立时和行走时的形体训练,其中肩颈部训练机构和腰背部训练机构的位置可调整,从而使得装置可针对不同体型的空乘人员进行训练使用,满足在实际训练时对空乘人员的多功能,高难度的训练要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乘用形体训练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乘
,尤其涉及一种空乘用形体训练装 置。

技术介绍

[0002]空乘指的是空中乘务员。是民用航空中在机舱内为乘客提供各 项服务的勤务人员,主要工作为确保飞航安全、指导乘客使用机上 安全设备、维护机舱环境整洁、在紧急情况下引导乘客安全离开机 舱以及供应飞机餐点等。空乘需要经过各种专门的训练,其中便包 括形体训练。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 214130125 U公开了一种空乘人员站姿 训练辅助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基座。该装 置通过限位伸缩杆、滑轨、丝杆、螺母座等结构,用滚轴代替挡板 结构实现了训练人员踢脚高度位置的限定,同时利用柱状海绵减轻 了训练人员与设备产生踢碰时的身体伤害,提升了对踢脚高度位置 限定操作的灵活性。
[0004]现有技术中的空乘训练装置还存在如下不足:现有训练装置无 法实现空乘人员的形体训练,尤其时在行走时的形体训练,导致现 有训练装置无法满足较复杂、高难度的训练需求,因此,本专利技术在 此提出一种空乘用形体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 种空乘用形体训练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空乘用形体训练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设有导 向板和镜子,所述导向板固定在底板的顶面中心,所述镜子有两 个,且两个镜子对称设置在导向板的两端,所述底板的顶面靠近后 侧边沿处对称安装有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通过活动丝 杆活动设有形体训练机构;
[0008]所述形体训练机构包括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活动丝杆螺纹安 装,所述活动板的前侧通过升降机构活动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 的前端下侧通过旋转机构安装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的下侧通过横 向调节机构活动设有肩颈部训练机构,所述旋转板的一侧通过支撑 架活动设有竖向架,所述竖向架的下侧活动设有腰背部训练机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活动板前侧的升降丝杆, 所述升降丝杆通过升降电机驱动,所述升降丝杆与升降板的后端螺 纹安装;
[0010]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竖向转动设置在升降板前端的转轴,所述转 轴的下端与旋转板的顶面固定,所述转轴的上端安装有蜗轮,所述 升降板的前端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驱动端安装有蜗 杆,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传动;
[0011]所述肩颈部训练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旋转板下侧的两个吊板, 所述吊板的下端均安装有肩部定位板,两个所述肩部定位板相互靠 近的一侧均安装有颈部定位板;
[0012]所述横向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旋转板下侧的双向丝杆,所 述双向丝杆的两
端分别转动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旋转板的 底面固定,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与横向电机的驱动端安装;
[0013]所述支撑架安装在旋转板的左侧,所述支撑架与竖向架滑动安 装,所述竖向架呈U形结构,所述竖向架的顶板上安装有竖向电 机,所述竖向电机的驱动端向下安装有竖向丝杆,所述竖向丝杆贯 穿至支撑架的下侧且与支撑架螺纹安装;
[0014]所述腰背部训练机构包括定位辊,所述定位辊的两端分别转动 安装有摆臂,所述摆臂靠近竖向架底端的一端均固定有扭簧杆,所 述扭簧杆与竖向架的底端转动安装。
[0015]进一步地,所述腰背部训练机构有两个,且两个腰背部训练机 构竖向分布在竖向架靠近肩颈部训练机构的一侧,位于上侧的所述 腰背部训练机构的摆臂与竖向架之间存在第一夹角,位于下侧所述 腰背部训练机构的摆臂与竖向架之间存在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 >第二夹角。
[0016]进一步地,所述扭簧杆包括与摆臂固定的轴杆,所述轴杆与竖 向架的底端转动安装,所述竖向架的底端开设有与轴杆相对应的转 动孔,所述轴杆上绕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与竖向架的底端固 定安装。
[0017]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辊采用橡胶材质制成,所述定位辊的辊面 上固定有多个凸起。
[0018]进一步地,所述竖向丝杆的底端转动安装在横板上,所述横板 的两端与竖向架的内侧转动安装。
[0019]进一步地,所述肩部定位板和颈部定位板的底面均设有海绵垫 或橡胶垫。
[0020]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活动板前侧的滑 杆,所述滑杆与升降板的后端滑动安装。
[0021]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转动安装有两个活动丝杆,两 个所述活动丝杆均与活动板螺纹安装,其中一个所述活动丝杆的一 端与活动电机的驱动端安装,两个所述活动丝杆靠近活动电机的一 端安装有传动轮,两个所述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
[002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活动的形体训练机构可为空乘人员提供形 体训练,尤其是行走时的形体训练需求,其中包括对肩颈部、腰背 的站姿和行走训练功能,满足在实际训练时对空乘人员的多功能, 高难度的训练要求。
[0024]2、本专利技术中肩颈部训练机构和腰背部训练机构的位置可调整, 从而使得装置可针对不同体型的空乘人员进行训练使用,其使用范 围更加广泛,更具实用意义。
[002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形体训练机构可为空乘人员提供站立时和 行走时的形体训练,其中肩颈部训练机构和腰背部训练机构的位置 可调整,从而使得装置可针对不同体型的空乘人员进行训练使用, 满足在实际训练时对空乘人员的多功能,高难度的训练要求。
附图说明
[002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 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 限制。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空乘用形体训练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 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传动丝杆的驱动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形体训练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升降机构对升降板的驱动示意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腰背部训练机构与竖向架的安装示意图;
[0032]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形体训练机构的状态一示意图;
[0033]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形体训练机构的状态二示意图;
[0034]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形体训练机构的状态三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摆臂与竖向架之间的夹角示意图。
[0035]图中:1底板、2导向板、3镜子、4固定板、5活动板、6活动 丝杆、61活动电机、62传动轮、63传动带、7升降机构、71升降 丝杆、72升降电机、73滑杆、8升降板、9旋转板、10旋转机构、 101旋转电机、102蜗杆、103蜗轮、11肩颈部训练机构、110肩部 定位板、111颈部定位板、112吊板、12腰背部训练机构、121定位 辊、122摆臂、123扭簧杆、124凸起、13横向调节机构、131双向 丝杆、132横向电机、14支撑架、15竖向丝杆、16竖向电机、17 竖向架、a第二夹角、b第二夹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乘用形体训练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侧设有导向板(2)和镜子(3),所述导向板(2)固定在底板(1)的顶面中心,所述镜子(3)有两个,且两个镜子(3)对称设置在导向板(2)的两端,所述底板(1)的顶面靠近后侧边沿处对称安装有两个固定板(4),两个所述固定板(4)之间通过活动丝杆(6)活动设有形体训练机构;所述形体训练机构包括活动板(5),所述活动板(5)与活动丝杆(6)螺纹安装,所述活动板(5)的前侧通过升降机构(7)活动设有升降板(8),所述升降板(8)的前端下侧通过旋转机构(10)安装有旋转板(9),所述旋转板(9)的下侧通过横向调节机构(13)活动设有肩颈部训练机构(11),所述旋转板(9)的一侧通过支撑架(14)活动设有竖向架(17),所述竖向架(17)的下侧活动设有腰背部训练机构(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乘用形体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7)包括设置在活动板(5)前侧的升降丝杆(71),所述升降丝杆(71)通过升降电机(72)驱动,所述升降丝杆(71)与升降板(8)的后端螺纹安装;所述旋转机构(10)包括竖向转动设置在升降板(8)前端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旋转板(9)的顶面固定,所述转轴的上端安装有蜗轮(103),所述升降板(8)的前端安装有旋转电机(101),所述旋转电机(101)的驱动端安装有蜗杆(102),所述蜗杆(102)与蜗轮(103)啮合传动;所述肩颈部训练机构(11)包括对称设置在旋转板(9)下侧的两个吊板(112),所述吊板(112)的下端均安装有肩部定位板(110),两个所述肩部定位板(110)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安装有颈部定位板(111);所述横向调节机构(13)包括转动设置在旋转板(9)下侧的双向丝杆(131),所述双向丝杆(131)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旋转板(9)的底面固定,所述双向丝杆(131)的一端与横向电机(132)的驱动端安装;所述支撑架(14)安装在旋转板(9)的左侧,所述支撑架(14)与竖向架(17)滑动安装,所述竖向架(17)呈U形结构,所述竖向架(17)的顶板上安装有竖向电机(16),所述竖向电机(16)的驱动端向下安装有竖向丝杆(15),所述竖向丝杆(15)贯穿至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芮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