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可用便携基准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199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可用便携基准站,涉及卫星定位技术领域,包括装配基体和基站基体,装配基体包括矩形底板,底板顶顶部设有绑料环,底板后侧中部设有加强板,底板底部附近设有辅助加强板,辅助加强板两端对称设有装配基座,装配基座上设有绑料环;基站基体包括壳体,壳体一侧与装配基体连接,壳体内设有一体化天线;底板顶部的绑料环与装配基座上绑料环通过绑带连接,加强板为金属折弯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定位精准、方便携带且可应对多种路况。方便携带且可应对多种路况。方便携带且可应对多种路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可用便携基准站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卫星定位
,具体涉及一种高可用便携基准站。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0003]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对高精度定位的需求开始增长,我国对高精度定位的需求增长更是爆发式的。通过我国的北斗高精度定位、导航应用将在测绘、精准农业、无人机、林业、电力、智能交通、海事、精准机控等方面发挥极大的潜力。达到1米左右或亚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有差分卫星定位技术和实时动态技术(RealTimeKinematic,RTK)。差分卫星定位方法可以达到亚米级或以下的定位精度。如果卫星参考基站和终端在10公里范围之内,差分技术可以消除部分电离层、卫星轨道、时钟和对流层的偏差,达到亚米级的定位精度。如果需要覆盖的范围比较大,就需要部署很多参考基站,从而增加系统成本。另一种定位精度很高的卫星导航技术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实时动态技术(RealTimeKinematic,RTK),可以达到亚厘米甚至毫米级的精度。和差分系统类似,实时动态系统也需要建立比较密集的昂贵参考基站和数据传输网络。
[0004]现有技术如公开号CN 210294531 U,名为《一种便携式基准站系统》的技术,此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基准站系统。此技术便于携带,可以方便搬运,灵活应用于各种地理环境,实现快速部署。
[0005]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可用便携基准站,能够实现定位精准、方便携带且可应对多种路况。
[0007]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可用便携基准站,包括:装配基体,装配基体包括矩形底板,底板顶顶部设有绑料环,底板后侧中部设有加强板,底板底部附近设有辅助加强板,辅助加强板两端对称设有装配基座,装配基座上设有绑料环;基站基体,基站基体包括壳体,壳体一侧与装配基体连接,壳体内设有一体化天线;其特征在于,底板顶部的绑料环与装配基座上绑料环通过绑带连接,加强板为金属折弯板。
[0008]通过对高可用便携基准站整体设计,在装配基体上设置绑带,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绑带将便携基准站整体背在背上,从而相较于采用汽车运输的装置或者使得整体装置便于
携带,且可以通过背负的方式降低工作人员的负重感,有利于方便携带本装置崎岖不平的山地区域或者其他极端环境背负移动。基站基体内设置有通信处理枢纽,通信处理枢纽包括前端处理单元、信号传输单元以及信息处理单元等,且基站基体内设有一体化天线,一体化天线可以对GPS和北斗卫星的信号进行接收,同时一体化天线可以进行无线通信。从而,对一体化天线所接受的信号,会传输到通信处理枢纽中进行处理。实现了一体化的信号接收处理,大大降低了对基准站部署时的复杂程度,提高了部署效率以及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0009]通过对装配基体的设计,在底板后侧中部设有加强板,且在底板底部附近设有辅助加强板,采用加强板与辅助加强板的设计,可以实现加强底板结构强度,防止在工作人员背负的过程中导致底板断裂或者折弯后导致基站基体的掉落或砸伤工作人员,提高了整体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可以用于实现与装配板之间形成间隔空间,减震以及形成的间隔空间有利于气流通过对装配板上安装的基站基体散热,有利于消除工作人员在背负过程中背部过热的不适感,提工作人员舒适感。
[0010]加强板为金属折弯板,进一步增强了底板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了整体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11]进一步的,在底板相对人体背部一侧设有柔性记忆海绵,从而实现底板与与人体背部的贴合以降低工作人员背负本装置时的不适感,同时使得工作人员背部整体受力从而降低局部压迫感,增加整体装置的舒适度。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底板包括两面设置的外夹板,底板内侧设有内填充板,外夹板之间间隔布设有支撑隔板,支撑隔板垂直于外夹板;内填充板为波浪形,内填充板间隔间隔布设有海绵柱。
[0013]通过对底板的设计,采用在底板内设置有波浪形的内填充板、海绵柱以及支撑板,可以降低装置在背负经过崎岖路面或者本装置在拖行的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传递至基站基体上,提高了整体装置减震保护能力。此外,对工作人员背负或在拖行的过程中,可以降低或避免热量通过底板进行传递,降低了工作人员背部的不适感从而提高背负的舒适感;同时,通过在底板内设设置支撑隔板和内填充板,可以使得在整体装置背负过程中,底板可以形变以贴合工作人员的背部曲线,提高工作人员背负时的舒服程度。另外,通过底板中空结构的设计,还可以使得装配基体整体平均密度小于水体密度,有助于水面提供浮力,在极端环境或极端条件下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体力消耗。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底板与基站基体相对侧设有装配板,装配板垂直连接连接辅助加强板和加强板,装配板与基站基体相对侧设有多个并列设置的卡接槽,装配板与基站基体相对侧设有卡接件;卡接槽与卡接件卡接。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卡接件固联水平辅助杆,辅助杆两侧对称设置有折弯部,辅助杆两端折弯部垂直于壳体,辅助杆两端部设有握把;辅助杆为U型杆;壳体与辅助杆连接。
[0016]通过辅助杆与壳体进行连接,可以将基站基体稳固于装配基体上;且,基站基体中的壳体与底板形成间隙,形成的间隙空间可以提高气流的流通量,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在背负整体装置时对背部进行散热,提高了工作人员背负时背部的舒适程度,此外,可以进一步提高基站基体侧部的散热,防止将基站基体散发出的热量传导至工作人员的背部,导致
工作人员背部产生不适感,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在背负时的舒适程度。
[0017]通过辅助杆与基站基体连接,辅助杆与卡接件连接,卡接件与装配板卡接,故而辅助杆可以沿装配板上下移动,进而工作人员可以控制辅助杆以控制基站基体相对于工作人员背部的位置变化,以便可以调整工作人员背负整体装置时的舒适角度。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装配基体相对外侧设有滚轮装配板,滚轮装配板与装配基体通过紧固件连接,滚轮装配板上对称设有滚轮组件,滚轮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基体,第一连接基体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侧板,第一连接侧板相对侧通过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柱体连接,第一连接基体靠近滚轮装配板一端转动连接液压杆一端,第一连接基体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基体一端,第二连接基体另一端对称设置有滚轮;第二连接基体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接侧板,第二连接侧板相对侧通过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柱体连接,其中一个第二连接柱体转动连接缓冲连接柱一端,缓冲连接柱另一端铰接滚轮装配板;液压杆另一端铰接滚轮装配板。
[0019]本专利技术在较为平缓的路面上可以采用拖行状态,以降低工作人员长时间背负肩部和背部的压迫感。通过装配基体相对外侧设置有可拆卸的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可用便携基准站,包括:装配基体(100),所述装配基体(100)包括矩形底板(110),所述底板(110)顶顶部设有绑料环(101),所述底板(110)后侧中部设有加强板(102),所述底板(110)底部附近设有辅助加强板(103),所述辅助加强板(103)两端对称设有装配基座(104),所述装配基座(104)上设有绑料环(101);基站基体(200),所述基站基体(200)包括壳体(210),所述壳体(210)一侧与装配基体(100)连接,所述壳体(210)内设有一体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0)顶部的绑料环(101)与装配基座(104)上绑料环(101)通过绑带(105)连接;所述加强板(102)为金属折弯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可用便携基准站,其特征是:所述底板(110)包括两面设置的外夹板(111),所述底板(110)内侧设有内填充板(112),所述外夹板(111)之间间隔布设有支撑隔板(113),所述支撑隔板(113)垂直于外夹板(111);所述内填充板(112)为波浪形,所述内填充板(112)间隔间隔布设有海绵柱(1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可用便携基准站,其特征是:所述底板(110)与基站基体(200)相对侧设有装配板(120),所述装配板(120)垂直连接连接辅助加强板(103)和加强板(102),所述装配板(120)与基站基体(200)相对侧设有多个并列设置的卡接槽,所述装配板(120)与基站基体(200)相对侧设有卡接件(130);所述卡接槽与卡接件(130)卡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可用便携基准站,其特征是:所述卡接件(130)固联水平辅助杆(140),所述辅助杆(140)为U型杆,所述辅助杆(140)末端垂直于壳体(210),所述辅助杆(140)末端部均设有握把(141);所述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恒李克非韩志芳劳慈航曹雅晗付绍敏李天思臧宏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长城卫星导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