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主被动全身循环锻炼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199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主被动全身循环锻炼康复装置,包括支架组件、水平滑动组件和上肢运动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竖直支撑件和第一水平支撑件;所述水平滑动组件包括滑动块、弹簧和第二水平支撑件,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滑动块和所述竖直支撑件之间,所述滑动块沿着所述第二水平支撑件滑动;所述上肢运动组件包括拉环、拉绳及定滑轮,所述定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支撑件,所述拉绳通过所述定滑轮,所述拉绳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拉环和所述滑动块,技术效果如下:为上肢设置了上肢运动组件,为下肢设置了水平滑动组件,水平滑动组件包括弹簧,通过定滑轮的拉绳两端分别连接拉环和滑动块,从而实现四肢联动,在下肢锻炼的同时,进行腰背稳定的锻炼。背稳定的锻炼。背稳定的锻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主被动全身循环锻炼康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卧式主被动全身循环锻炼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长时间卧床患者,如烧伤、中风、偏瘫、截瘫、骨关节疾患、心脑血管疾病等,为减少压疮、坠积性肺炎、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影响生活质量甚至生命的卧床并发症发生率,需要及早干预进行康复锻炼。目前主要是通过对患者指导进行主动锻炼,而对于肌力Ⅳ级以下,难以自主主动锻炼的患者,多需要通过医生或家属进行被动康复训练、翻身或按摩。
[0003]现有具有多种形式的上肢或下肢锻炼康复支具,但无法实现四肢联动,如何让卧病在床的患者能够实现四肢联动的主被动康复锻炼,从而实现全身循环锻炼,促进患者康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康复锻炼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卧式主被动全身循环锻炼康复装置,通过设置可联动的上肢及下肢锻炼机构,实现主被动四肢联动锻炼。
[0006]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主被动全身循环锻炼康复装置,包括支架组件、水平滑动组件和上肢运动组件;
[0007]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竖直支撑件和第一水平支撑件;
[0008]所述水平滑动组件包括滑动块、弹簧和第二水平支撑件,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滑动块和所述竖直支撑件之间,所述滑动块沿着所述第二水平支撑件滑动;
[0009]所述上肢运动组件包括拉环、拉绳及定滑轮,所述定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支撑件,所述拉绳通过所述定滑轮,所述拉绳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拉环和所述滑动块。
[0010]优选地,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移动平台。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水平支撑件的表面设置若干滚轮。
[0012]优选地,在所述第二水平支撑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滑槽,所述滑动块两侧分别设置凸起,所述凸起在滑槽内滑动。
[0013]优选地,在第一水平支撑件设置若干固定孔。
[0014]优选地,所述弹簧至少设置一个。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水平支撑件的中部设置皮带组件,所述皮带组件包括主动轮、被动轮和传送带,在所述传送带设置第一长条孔和第二长条孔,所述滑动块设置于所述第一长条孔和所述第二长条孔之间,在所述滑动块设置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内设置第一L形卡件,在所述滑动块设置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内设置第二L形卡件,所述第一L形卡件沿所述第一卡槽移动,所述第二L形卡件沿所述第二卡槽移动。
[0016]优选地,在所述滑动块设置第一脚套和第二脚套。
[0017]优选地,在所述拉环设置绑带。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一L形卡件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卡槽和所述第二L形卡件过盈配合。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技术效果如下:
[0020](1)为上肢设置了上肢运动组件,具体通过患者手握拉环进行拉伸锻炼,为下肢设置了水平滑动组件,水平滑动组件包括弹簧,患者的下肢通过推动或拉动滑动块进行锻炼,推动或拉动滑动块时受到弹簧的阻力,滑动块需要回到自然状态时,滑动块可在弹簧作用下弹回,有助于患者在膝关节无力弯曲时进行锻炼;另外,通过定滑轮的拉绳两端分别连接拉环和滑动块,从而实现四肢联动,为全身循环锻炼打下基础,在下肢锻炼的同时,还可以协调进行腰背稳定的锻炼。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康复装置侧视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具有移动平台的康复装置侧视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滑动块与第二水平支撑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滑动块与第二水平支撑件的主视示意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A处放大示意图;
[0027]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康复装置侧视示意图;
[0028]图7是本专利技术滑动块与第二水平支撑件的俯视示意图。
[0029]其中,1、竖直支撑件;2、第一水平支撑件;3、滑动块;31、凸起;32、第一卡槽;33、第一L形卡件;34、第二卡槽;35、第二L形卡件;4、弹簧;5、第二水平支撑件;51、滚轮;52、滑槽;6、拉环;7、拉绳;8、定滑轮;9、床板;10、移动平台;11、主动轮;12、被动轮;13、传送带;131、第一长条孔;132、第二长条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2]实施例1
[0033]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揭示了一种卧式主被动全身循环锻炼康复装置(以下简称“康复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0034]卧式主被动全身循环锻炼康复装置,参见图1所示,包括支架组件、水平滑动组件和上肢运动组件;
[0035]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竖直支撑件1和第一水平支撑件2;
[0036]所述水平滑动组件包括滑动块3、弹簧4和第二水平支撑件5,所述弹簧4设置于所述滑动块3和所述竖直支撑件1之间,所述滑动块3沿着所述第二水平支撑件5滑动;
[0037]所述上肢运动组件包括拉环6、拉绳7及定滑轮8,所述定滑轮8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支撑件2,所述拉绳7通过所述定滑轮8,所述拉绳7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拉环6和所述滑动块3。
[0038]具体地,参见图1,在患者的上肢或下肢能够主动进行锻炼时,患者平躺于床板9上,将患者的手部握住拉环6或将患者手部束缚在拉环6,将患者的单脚或双脚束缚在滑动块3;当仅仅是上肢肌力足够时,上肢拉动拉环6,拉环6通过拉绳7和定滑轮8带动滑动块3促使下肢弯曲,此时滑动块3需要克服弹簧4的拉力,有助于患者锻炼上肢力量,上肢松动拉环6,滑动块8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返回并促使下肢伸直,依次往复,通过上肢的拉伸锻炼带动患者膝关节活动,达到全身循环锻炼的目的;当仅仅是下肢肌力足够时,通过下肢拉动或推动滑动块3的移动,在此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卧式主被动全身循环锻炼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组件、水平滑动组件和上肢运动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竖直支撑件和第一水平支撑件;所述水平滑动组件包括滑动块、弹簧和第二水平支撑件,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滑动块和所述竖直支撑件之间,所述滑动块沿着所述第二水平支撑件滑动;所述上肢运动组件包括拉环、拉绳及定滑轮,所述定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支撑件,所述拉绳通过所述定滑轮,所述拉绳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拉环和所述滑动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主被动全身循环锻炼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移动平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主被动全身循环锻炼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平支撑件的表面设置若干滚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主被动全身循环锻炼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水平支撑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滑槽,所述滑动块两侧分别设置凸起,所述凸起在滑槽内滑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主被动全身循环锻炼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水平支撑件设置若干固定孔。6.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曦莲郝跃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立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