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二维码的获取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1972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桩二维码的获取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车辆的定位数据相对于充电站中各个充电桩定位的距离,确定当前充电桩的标识信息;获取当前充电桩二维码污损报告;根据当前充电桩的标识信息以及与当前充电桩的连接信息,查询出污损二维码,将所述污损二维码发送至用户终端。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在充电桩二维码无法被使用的情况下,向用户提供充电服务。向用户提供充电服务。向用户提供充电服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桩二维码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运维
,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桩二维码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车辆推广数量的不断增加,充电桩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充电桩基本上都粘贴有二维码塑料贴纸,车主使用手机扫描充电桩上的二维码,手机上安装的APP识别出该二维码,进而显示对应的充电界面。但是,在实际使用场景下,二维码在风吹日晒条件下,用于承载二维码的塑料贴纸可能会发生老化,进而导致二维码模糊不清楚。或者有的车主为了一己方便,对充电桩上的二维码拍照后故意污损二维码进而导致他人不能使用该充电桩,而该车主可以专享该充电桩,变相的实现了公桩私用的目的。
[0003]目前,为了防止上述情况出现,可以在充电桩内置无线识别设备,用户使用手机连通无线识别设备实现鉴权后充电,但是早期安装的充电桩并不具备该功能。即使在新建充电桩上设置此功能,不但增加充电桩的采购维护成本,无线设备增加了设备复杂度进而会衍生出设备可靠性的问题。因此,部分新建充电桩极少安装无线识别设备,即使安装也是安装无线刷卡设备,其目的是绑定客户使用自家充电桩,用户随车或者随身携带磁卡不太方便,该功能很少人使用。因此,主流的充电桩使用方法是扫码使用。现有技术中还有在二维码外部覆盖一层透明防破坏层,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保护二维码,但不能防涂抹以及对防破坏层的机械破坏,如刮花等。综上,现有技术中,一旦充电桩二维码被破坏、涂抹、污损后,用户则不能得到该充电桩的二维码。
[0004]因此,如何在二维码被损坏或者老化模糊不清导致二维码不能被使用的情况下,保证用户仍然能够使用充电桩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充电桩二维码的获取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二维码不能被使用的情况下,用户不能使用充电桩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桩二维码的获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8]根据车辆的定位数据相对于充电站中各个充电桩定位的距离,确定当前充电桩的标识信息;
[0009]获取当前充电桩二维码污损报告;
[0010]根据当前充电桩的标识信息以及与当前充电桩的连接信息,查询出污损二维码,将所述污损二维码发送至用户终端。
[0011]可选的,所述确定当前充电桩的标识信息,包括:
[0012]预先获取各个充电桩的坐标,且各个充电桩的坐标精度为1

10厘米;
[0013]获取车辆的坐标,根据车辆的坐标描绘出车辆的运动轨迹;
[0014]当车辆轨迹末端位置保持第一预设时长不变时,将坐标位于以车辆轨迹末端位置为中心第一预设半径范围内的充电桩作为备选充电桩;
[0015]在备选充电桩数量大于等于2时,针对每一个备选充电桩,获取在第二预设时长范围内各个备选充电桩与车辆发生连接的动作信息,根据所述动作信息确定出对应的当前充电桩的标识信息;
[0016]在备选充电桩数量等于1时,将所述备选充电桩的标识信息作为当前充电桩的标识信息。
[0017]可选的,所述获取车辆的坐标,包括:
[0018]获取图像数据,从图像数据中识别出各个物体,其中,所述物体包括:充电桩、车辆、标识牌中的一种或组合;
[0019]基于物体的已知尺寸,利用光学透视方法确定出车辆相对于各个充电桩的方位以及距离,其中,所述图像数据为自车辆进入充电站时由摄像机记录的图像数据;
[0020]各个物体中已知的坐标、车辆相对于各个物体的方位以及距离,获取车辆的坐标。
[0021]可选的,所述将坐标位于以车辆轨迹末端位置为中心第一预设半径范围内的充电桩作为备选充电桩,包括:
[0022]获取以车辆轨迹末端位置为中心第一预设半径范围内的所有充电桩,并针对每一个充电桩,计算充电桩的综合利用率、以及充电桩服务过的车辆数量;
[0023]将综合利用率低于该充电桩所在充电站平均综合利用率的充电桩加入到备选充电桩的集合中,
[0024]和/或,
[0025]将服务过的车辆数量低于该充电桩所在充电站平均数量的充电桩加入到备选充电桩的集合中。
[0026]可选的,所述获取当前充电桩二维码污损报告,包括:
[0027]在接收到当前用户打开充电桩APP或者小程序所发送的连接请求时,向用户终端发送显示指令,以使该用户终端的显示界面上显示扫码图标以及二维码损坏输入图标;
[0028]在当前用户点击了二维码损坏输入图标时,接收由该用户终端发送的当前充电桩二维码污损报告。
[0029]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0030]在确定其他用户将要使用当前充电桩时,获取以当前充电桩为中心的第二预设半径范围内的其他用户终端;
[0031]将该二维码向以当前充电桩为中心的第二预设半径范围内的目标用户终端推送。
[0032]可选的,所述在确定其他用户将要使用当前充电桩时,包括:
[0033]在检测到车辆在当前充电桩为中心的第二预设半径范围内停留时长超过第一预设时长,且并未与任一充电桩连接时,或者,在检测到车辆与充电桩连接时,判定其他用户将要使用当前充电桩。
[0034]可选的,所述将该二维码向以当前充电桩为中心的第二预设半径范围内的目标用户终端推送,包括:
[0035]获取以当前充电桩为中心的第二预设半径范围内的其他用户终端的数量;
[0036]在其他用户终端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时,针对每一个其他用户终端,获取车辆所
属车主的通信终端是否与所述其他用户终端发生了通信的结果发生了通信的结果;
[0037]若是,将所述其他用户终端作为目标用户终端。
[0038]可选的,所述将该二维码向以当前充电桩为中心的第二预设半径范围内的目标用户终端推送,包括:
[0039]获取以当前充电桩为中心的第二预设半径范围内的其他用户终端的数量;
[0040]在其他用户终端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时,针对每一个其他用户终端,获取车辆所属车主家庭成员的通讯标识集合,获取通讯标识集合中的各个通信标识与该用户终端所属用户的通讯标识之间的亲密指数;所述亲密指数是由通信企业根据通讯标识集合中的各个通信标识与所述其他用户终端所属用户的通讯标识产生通讯的频率、每次通信平均时长加权计算得到的,其中,所述通信标识包括:手机号码、通信软件ID、邮箱地址中的一种或组合;
[0041]若是,将所述其他用户终端作为目标用户终端。
[004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桩二维码的获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43]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充电桩二维码污损报告,以及针对当前充电桩的图像数据;
[0044]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车辆的定位数据相对于充电站中各个充电桩定位的距离,确定当前充电桩的标识信息;
[0045]查询模块,用于根据当前充电桩的标识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桩二维码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车辆的定位数据相对于充电站中各个充电桩定位的距离,确定当前充电桩的标识信息;获取当前充电桩二维码污损报告;根据当前充电桩的标识信息以及与当前充电桩的连接信息,查询出污损二维码,将所述污损二维码发送至用户终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桩二维码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当前充电桩的标识信息,包括:预先获取各个充电桩的坐标,且各个充电桩的坐标精度为1

10厘米;获取车辆的坐标,根据车辆的坐标描绘出车辆的运动轨迹;当车辆轨迹末端位置保持第一预设时长不变时,将坐标位于以车辆轨迹末端位置为中心第一预设半径范围内的充电桩作为备选充电桩;在备选充电桩数量大于等于2时,针对每一个备选充电桩,获取在第二预设时长范围内各个备选充电桩与车辆发生连接的动作信息,根据所述动作信息确定出对应的当前充电桩的标识信息;在备选充电桩数量等于1时,将所述备选充电桩的标识信息作为当前充电桩的标识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电桩二维码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车辆的坐标,包括:获取图像数据,从图像数据中识别出各个物体,其中,所述物体包括:充电桩、车辆、标识牌中的一种或组合;基于物体的已知尺寸,利用光学透视方法确定出车辆相对于各个充电桩的方位以及距离,其中,所述图像数据为自车辆进入充电站时由摄像机记录的图像数据;各个物体中已知的坐标、车辆相对于各个物体的方位以及距离,获取车辆的坐标。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电桩二维码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坐标位于以车辆轨迹末端位置为中心第一预设半径范围内的充电桩作为备选充电桩,包括:获取以车辆轨迹末端位置为中心第一预设半径范围内的所有充电桩,并针对每一个充电桩,计算充电桩的综合利用率、以及充电桩服务过的车辆数量;将综合利用率低于该充电桩所在充电站平均综合利用率的充电桩加入到备选充电桩的集合中,和/或,将服务过的车辆数量低于该充电桩所在充电站平均数量的充电桩加入到备选充电桩的集合中。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充电桩二维码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充电桩二维码污损报告,包括:在接收到当前用户打开充电桩APP或者小程序所发送的连接请求时,向用户终端发送显示指令,以使该用户终端的显示界面上显示扫码图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束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产业互联数据智能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