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方法及模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1583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应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0 0]T
;p
m
为岩石基质孔隙流体压力;
[0018]基质岩体中流体渗流连续性方程为:
[0019][0020]式中,α
m
为Biot系数;φ
m
岩石基质孔隙度;K
s
固体岩石体积模量;K
l
流体体积模量;p
m
为岩石基质孔隙流体压力;t时间;I
m
为单位张量,二维情况下为[1 1 0]T
,三维情况下为[1 1 1 0 0 0]T
;ε应变张量;ρ
l
为流体密度;为散度算子;k
m
基质渗透率张量;μ流体粘度;g为重力加速度向量;Q汇源项;
[0021]在裂缝壁面上建立局部坐标系,用x表示沿裂缝长度方向,用y表示沿裂缝高度方向,裂缝宽度较小,忽略沿垂直于裂缝壁面方向上的流动,裂缝内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表示为:
[0022][0023]式中,v
x
、v
y
表示酸液流速;w为裂缝宽度;t时间;
[0024][0025]式中,v
x
、v
y
裂缝壁面局部坐标x、y的方向流体速度;w裂缝宽度;μ流体粘度;P
f
裂缝内流体压力;
[0026]将(4)带入(3),得到:
[0027][0028]酸蚀裂缝内酸液浓度方程为:
[0029][0030]裂缝壁面上局部反应方程可用溶蚀速度R
r
(C
s
)表示为:
[0031]k
g
(C
a

C
s
)=R
r
(C
s
)
ꢀꢀꢀꢀꢀꢀꢀꢀꢀꢀꢀꢀꢀꢀꢀꢀꢀꢀꢀꢀꢀꢀꢀꢀꢀ
(7)
[0032]其中,
[0033][0034]式中,C
a
裂缝内酸液浓度;C
s
裂缝壁面酸液浓度;v
x
、v
y
表示酸液流速;w 裂缝宽度;t时间;k
g
传质系数;μ流体粘度;R气体常数;T温度;对于不同的岩石矿物,x1、x2、x3取不同的值;P
f
裂缝内流体压力;
[0035]酸蚀裂缝宽度变化方程为:
[0036][0037]式中,β
i
为酸液对白云岩/石灰岩的溶解能力,下标i分别表示白云岩/石灰岩;ρ
i
表示白云岩/石灰岩的密度;φ表示孔隙度;R
r
(C
s
)表示酸液对白云岩/石灰岩的溶蚀速度;w为裂缝宽度;t时间;
[0038]初始时刻位移、孔隙流体压力通过初始条件给出:
[0039][0040]式中,u为位移,u0为初始时刻位移,p
m
为孔隙流体压力,为初始时刻孔隙流体压力;
[0041]边界上的位移、流体压力、应力、流量、酸液浓度通过强制边界条件给出:
[0042][0043]式中,u为位移,为位移边界;p
m
为孔隙流体压力,为流体压力边界;σ为应力,n为裂缝壁面向量,为应力边界上施加的已知力,t为时间;k
m
为基质渗透率张量,μ为流体粘度,为流体流量边界上施加的已知流量,ρ
l
为流体流量边界上已知的流体密度;C为酸液浓度。Γ
D
为位移边界,Γ
p
为流体压力边界,Γ
t
为应力边界,Γ
q
为流体流量边界;
[0044]裂缝表面受到裂缝内的压力为:
[0045][0046]式中,σ为应力,为裂缝两个壁面垂向单位向量,p
f
为裂缝内流体压力,为裂缝两个壁面;
[0047]裂缝边界处的孔隙流体压力连续,在裂缝边界与基质之间存在流体交换:
[0048][0049]式中,p
m
为岩石基质孔隙流体压力;p
f
为为裂缝内流体压力;k
m
基质渗透率张量;μ流体粘度;为裂缝两个壁面垂向单位向量;q为流量;ρ为流体密度;为裂缝两个壁面;
[0050]采用最大应变能释放率准则,对裂纹扩展进行判断;
[0051]采用加权余量法将控制方程、边界条件结合,得到控制方程的等效积分弱形式:
[0052]基质岩体中流体渗流连续性方程(2)的等效积分“弱”形式为:
[0053][0054]式中,w为裂缝宽度;α
m
为Biot系数;φ
m
岩石基质孔隙度;K
s
固体岩石体积模量;K
w
流体体积模量;p
m
为岩石基质孔隙流体压力;t时间;I
m
为单位张量,二维情况下为[1 1 0]T
,三维情况下为[1 1 1 0 0 0]T
;ε应变张量,k
m
基质渗透率张量;μ流体粘度;Q汇源项;ρ为流体密度;为流体流量边界上施加的已知流量;
[0055]裂缝内流体流动连续性方程(5)的等效积分“弱”形式表示为:
[0056][0057]式中,w裂缝宽度;t时间;μ流体粘度;p
f
为裂缝内孔隙流体压力;ρ为流体密度;为流体流量边界上施加的已知流量;
[0058]将基质岩体中流体渗流连续性方程的等效积分弱形式(14)和裂缝内流体流动连续性方程的等效积分“弱”形式(15)相加,以消除基质和裂缝之间的流体交换项,得到:
[0059][0060]采用扩展有限元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得到扩展有限元离散方程的步骤如下:
[0061]采用扩展有限单元法近似逼近,其中位移可表示为:
[0062][0063]式中,u为位移;N
i
、N
j
、N
k
、N
h
插值函数;u
a
常规位移节点自由度,u
b
裂纹面贯穿单元节点的额外位移自由度,u
c
裂纹前缘单元节点的额外位移自由度,u
d
为溶洞加强节点的额外位移自由度;
[0064]H(x)为裂纹面函数:
[0065][0066]线增函数R
α
(x)定义为:
[0067][0068]溶洞加强函数R(x)定义为:
[0069][0070]位移表达式(17)中的函数ψ(x)定义为:
[0071][0072]将扩展有限元位移场逼近模式带入虚功方程,离散得到应力平衡扩展有限元控制方程:
[0073]Ku=F
ꢀꢀꢀꢀꢀꢀꢀꢀꢀꢀꢀꢀꢀꢀꢀꢀꢀꢀꢀꢀꢀꢀꢀꢀꢀꢀꢀꢀꢀ
(22)
[0074]其中,K为整体劲度矩阵;F为等效载荷列阵;u为位移;
[0075]同理可得到孔隙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应力

流动

酸岩反应耦合数学模型:建立应力

流动

酸岩反应耦合控制方程,设置初始条件、边界条件;采用最大应变能释放率准则,对裂纹扩展进行判断;采用加权余量法将控制方程、边界条件结合,得到控制方程的等效积分弱形式;采用扩展有限元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得到扩展有限元离散方程;建立含天然裂缝、溶洞的物理模型;基于扩展有限元离散方程,对所述物理模型进行计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条件包括初始时刻位移、初始时刻孔隙流体压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界条件包括边界上的位移、流体压力、应力、流量、酸液浓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应力

流动

酸岩反应耦合数学模型的步骤如下:建立应力

流动

酸岩反应耦合控制方程:岩石骨架受力方程,对其采用应力平衡方程进行描述:式中,为散度算子;σ为柯西应力张量;ρ
l
为流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向量;σ'为有效应力;;α
m
为Biot系数;I
m
为单位张量,二维情况下为[110]
T
,三维情况下为[1 1 1 0 0 0]
T
;p
m
为岩石基质孔隙流体压力;基质岩体中流体渗流连续性方程为:式中,α
m
为Biot系数;φ
m
岩石基质孔隙度;K
s
固体岩石体积模量;K
l
流体体积模量;p
m
为岩石基质孔隙流体压力;t时间;I
m
为单位张量,二维情况下为[1 1 0]
T
,三维情况下为[1 1 1 0 0 0]
T
;ε应变张量;ρ
l
为流体密度;为散度算子;k
m
基质渗透率张量;μ流体粘度;g为重力加速度向量;Q汇源项;在裂缝壁面上建立局部坐标系,用x表示沿裂缝长度方向,用y表示沿裂缝高度方向,裂缝宽度较小,忽略沿垂直于裂缝壁面方向上的流动,裂缝内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表示为:式中,v
x
、v
y
表示酸液流速;w为裂缝宽度;t时间;式中,v
x
、v
y
裂缝壁面局部坐标x、y的方向流体速度;w裂缝宽度;μ流体粘度;P
f
裂缝内流体压力;
将(4)带入(3),得到:酸蚀裂缝内酸液浓度方程为:裂缝壁面上局部反应方程可用溶蚀速度R
r
(C
s
)表示为:k
g
(C
a

C
s
)=R
r
(C
s
)
ꢀꢀꢀꢀꢀꢀꢀꢀ
(7)其中,式中,C
a
裂缝内酸液浓度;C
s
裂缝壁面酸液浓度;v
x
、v
y
表示酸液流速;w裂缝宽度;t时间;k
g
传质系数;μ流体粘度;R气体常数;T温度;对于不同的岩石矿物,x1、x2、x3取不同的值;P
f
裂缝内流体压力;酸蚀裂缝宽度变化方程为:式中,β
i
为酸液对白云岩/石灰岩的溶解能力,下标i分别表示白云岩/石灰岩;ρ
i
表示白云岩/石灰岩的密度;φ表示孔隙度;R
r
(C
s
)表示酸液对白云岩/石灰岩的溶蚀速度;w为裂缝宽度;t时间;初始时刻位移、孔隙流体压力通过初始条件给出:式中,u为位移,u0为初始时刻位移,p
m
为孔隙流体压力,为初始时刻孔隙流体压力;边界上的位移、流体压力、应力、流量、酸液浓度通过强制边界条件给出:式中,u为位移,为位移边界;p
m
为孔隙流体压力,为流体压力边界;σ为应力,n为裂缝壁面向量,为应力边界上施加的已知力,t为时间;k
m
为基质渗透率张量,μ为流体粘度,为流体流量边界上施加的已知流量,ρ
l
为流体流量边界上已知的流体密度;C为酸液浓度。Γ
D
为位移边界,Γ
p
为流体压力边界,Γ
t
为应力边界,Γ
q
为流体流量边界;裂缝表面受到裂缝内的压力为:
式中,σ为应力,为裂缝两个壁面垂向单位向量,p
f
为裂缝内流体压力,为裂缝两个壁面;裂缝边界处的孔隙流体压力连续,在裂缝边界与基质之间存在流体交换:式中,p
m
为岩石基质孔隙流体压力;p
f
为为裂缝内流体压力;k
m
基质渗透率张量;μ流体粘度;为裂缝两个壁面垂向单位向量;q为流量;ρ为流体密度;为裂缝两个壁面;采用最大应变能释放率准则,对裂纹扩展进行判断;采用加权余量法将控制方程、边界条件结合,得到控制方程的等效积分弱形式:基质岩体中流体渗流连续性方程(2)的等效积分“弱”形式为:式中,w为裂缝宽度;α
m
为Biot系数;φ
m
岩石基质孔隙度;K
s
固体岩石体积模量;K
w
流体体积模量;p
m
为岩石基质孔隙流体压力;t时间;I
m
为单位张量,二维情况下为[1 1 0]
T
,三维情况下为[1 1 1 0 0 0]
T
;ε应变张量,k
m
基质渗透率张量;μ流体粘度;Q汇源项;ρ为流体密度;为流体流量边界上施加的已知流量;裂缝内流体流动连续性方程(5)的等效积分“弱”形式表示为:式中,w裂缝宽度;t时间;μ流体粘度;p
f
为裂缝内孔隙流体压力;ρ为流体密度;为流体流量边界上施加的已知流量;将基质岩体中流体渗流连续性方程的等效积分弱形式(14)和裂缝内流体流动连续性
方程的等效积分“弱”形式(15)相加,以消除基质和裂缝之间的流体交换项,得到:采用扩展有限元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得到扩展有限元离散方程的步骤如下:采用扩展有限单元法近似逼近,其中位移可表示为:式中,u为位移;N
i
、N
j
、N
k
、N
h
插值函数;u
a
常规位移节点自由度,u
b
裂纹面贯穿单元节点的额外位移自由度,u
c
裂纹前缘单元节点的额外位移自由度,u
d
为溶洞加强节点的额外位移自由度;H(x)为裂纹面函数:线增函数R
α
(x)定义为:溶洞加强函数R(x)定义为:位移表达式(17)中的函数ψ(x)定义为:将扩展有限元位移场逼近模式带入虚功方程,离散得到应力平衡扩展有限元控制方程:Ku=F
ꢀꢀꢀꢀꢀꢀꢀꢀꢀꢀꢀꢀꢀꢀꢀꢀꢀꢀꢀꢀꢀꢀꢀ
(22)其中,K为整体劲度矩阵;F为等效载荷列阵;u为位移;同理可得到孔隙压力的加强模式:式中,p为孔隙压力;N
i
、N
j
、N
k
插值函数;p
a
常规压力节点自由度,p
b
裂纹面贯穿单元节点的额外压力自由度,p
c
裂纹前缘单元节点的额外压力自由度;H(x)为裂纹面函数;R
α
(x)为线
增函数;将扩展有限元压力场模式带入基质

裂缝渗流的等效积分“弱”形式,则流体渗流的扩展有限元控制方程为:其中,H
m
和H
f
分别为基质流体整体渗流矩阵和裂缝流体整体渗流矩阵;D
m
和D
f
分别为基质整体压缩性矩阵和裂缝整体压缩性矩阵;p为压力矩阵;F为等效载荷列阵;水力裂缝宽度w的表达式为:w=TN
c
d
ꢀꢀꢀꢀꢀꢀꢀꢀꢀꢀꢀꢀꢀꢀꢀꢀꢀꢀꢀꢀ
(25)其中,w为水力裂缝宽度;T为局部坐标和整体坐标的转换矩阵;N
c
为节点的形函数;d为单元节点参数矩阵;建立含天然裂缝、溶洞的物理模型:孔洞内弹性模量、泊松比等材料参数设置为零,同时设置位移逼近为零;基于扩展有限元离散方程,对所述物理模型进行计算。5.一种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应力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洋耿宇迪焦克波李新勇罗志峰张俊江鄢宇杰秦飞李春月侯帆纪成黄燕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