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一种能够在避免电动机大型化的情况下提高送风风扇的送风能力并且组装性好的送风装置。电动机3是转子32和定子31沿旋转轴线方向隔着既定间隔(气隙)相向设置的轴向气隙电动机,将转子32的与定子相向的面的相反面作为安装面,以该安装面同轴地对送风风扇2进行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机(马达)与送风风扇二者一体化的送风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电动机与送风风扇的联接机构。
技术介绍
为了减少零部件数量、提高组装作业的效率,有的送风装置是将电动机与送风风扇预先组装成一体的。将这种送风装置例如作为空调(空气调节机)等的送风手段内装于装置本体内,可使整个装置小型化、轻量化并降低成本。作为这种送风装置的一个例子,例如有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10-117462)所示,贯流风扇(line flow fan)(径流风扇(cross flow fan))的端部上所设置的旋转轴延伸到内转型(内置转子型)电动机的定子内,在该延伸的部分上成一体地安装电动机的转子而成的送风装置。此外,还有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9-247899)所示,将电动机制成转子与定子沿输出轴的中心线方向相向设置的所谓轴向气隙电动机的送风装置。在这种例子中,轴向气隙电动机是空心绕组(air core inductor)电动机。此外,作为另一种方案,还有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1-295788)所示,以外转型(外置转子型)电动机的转子作为毂部,在该毂部上成一体地安装涡轮风扇或轴流风扇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马达和风扇共用一个旋转轴系而相联接,因而不需要各自具有旋转轴,因此,不需要专用的联接机构,而且还能够缩短轴向长度,实现小型化、轻量化。但是,上述在先技术还存在着如下有待解决的问题。即,在采用专利文献1所述的贯流风扇的场合,由于使用的是内转型电动机,因而在需要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时,必须使定子和转子在轴向上延长,而定子和转子的轴向长度的延长,将导致风扇的长度相对变短,因而送风能力降低。此外,在电动机为DC马达的场合,虽然提高转子磁铁的磁通密度可提高输出功率,但磁通密度的提高将使转子磁铁容易吸附灰尘,成为接触不良的诱因。此外,在插装定子时,由于磁性吸力的存在而有可能导致定子与送风机的外壳或转子磕碰,引起旋转精度的降低和初始安装不良。而作为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送风装置,由于电动机是空心绕组式轴向气隙电动机(axial gap electronic motor),因而存在着无法得到很高的磁通密度,无法做到高输出功率、高效率的问题。此外,是在电路板上设置绕组,将该电路板安装在设备的外壳上的,因此,从振动和强度上来说不太适宜。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外置转子型电动机也同样,要想提高输出功率,就必须增大轴向尺寸,因而要加大风扇的毂部,相应地,阻力将增大,最终结果是导致送风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一种能够在避免电动机大型化的情况下提高送风风扇的送风能力并且组装性好的送风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所示的几个特征。权利要求1的专利技术,作为电动机和送风风扇通过预定的联接机构相互组装成一体的送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动机,是转子与定子二者在转子的旋转轴线方向上隔着预定的间隔(气隙)相向设置的轴向气隙电动机,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定子成左右一对设置,所述送风风扇通过所述联接机构同轴地安装在所述转子之中的至少一个转子上。根据该权利要求,为了减小轴向尺寸,电动机采用了轴向气隙电动机,并在其转子上设置联接机构,将送风风扇直接安装在该联接机构上,因此,能够减小电动机的尺寸,与此相应地,可相对加大送风风扇。此外,由于可以在两个转子上分别安装风扇,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送风能力。权利要求2的专利技术的特征是,所述联接机构,由,所述转子的安装面和所述送风风扇的任一个上所形成的嵌合凸部,以及,在另一个上作为所述嵌合凸部的嵌合对象而形成的嵌合凹部,构成。根据该权利要求,作为联接机构,在转子的安装面和送风风扇上的任一个上设置嵌合凸部,在另一个上设置与嵌合凸部相匹配的嵌合凹部,使它们嵌合,便能够将送风风扇直接安装在转子上。这些嵌合凹部和嵌合凸部只要设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即可,对其设置位置并无特殊限定。权利要求3的专利技术的特征是,所述联接机构,是磁性联接器。根据该权利要求,作为送风手段与转子之间的联接机构,使用的是磁性联接器,因此,能够以更为简便的方法将送风风扇安装在转子上。权利要求4的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在所述定子上,在其中心部位具有轴承部,所述转子通过径向轴承得到所述轴承部的支持。根据该权利要求,转子通过径向轴承直接得到定子的支持,因此,不需要现有的输出轴,与此相应地,可进一步降低成本。权利要求5的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对所述电动机进行的控制,是以120°以上而小于180°的大角度进行通电。根据该权利要求,通过满足上述通电范围,可得到最佳转矩曲线,得到最大转矩。权利要求6的专利技术的特征是,还具有将所述送风风扇罩起来的风扇外壳,所述风扇外壳兼作所述定子的固定用支座。根据该权利要求,送风风扇的风扇外壳兼作覆盖电动机内部机构的机座,因此,不再需要机座,与此相应地,可进一步降低成本。权利要求7的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在所述送风风扇与所述风扇外壳之间,夹装有弹性部件。根据该权利要求,由于夹装弹性部件进行固定,因而可进一步提高防振性能。权利要求8的专利技术的特征是,所述转子,兼作所述送风风扇的轴向上的一端的端板。根据该权利要求,电动机的转子兼作送风风扇的端板,因此,不仅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而且还能够减少组装工时。权利要求9的专利技术的特征是,所述风扇外壳,经过防滴和/或防尘处理。根据该权利要求,所述风扇外壳经过了防滴和防尘处理,因此,能够防止水滴和灰尘等异物进入内部导致电动机损坏。权利要求10的专利技术的特征是,所述定子,具有多个内部具有定子铁心的芯部件,并且是由所述各芯部件沿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衔接成环形而成。根据该权利要求,定子是由多个芯部件相互衔接成一个定子而形成的,因此,与一体成形相比,其组装性、生产性、马达特性均大幅度提高。权利要求11的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在所述各芯部件上,形成有包括卷绕绕组用的边框在内的绕线筒形状的绝缘体,在所述绝缘体上,设置有用来将相邻的所述各芯部件之间联接起来的芯联接机构。根据该权利要求,由于设置有绝缘体,因而不仅能够提高绕组的卷绕性,而且还能够改善单个芯部件之间的组装性。附图说明图1是对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形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内部结构概略加以展示的剖视图。图2是对第1实施形式的电动机的内部结构概略加以展示的剖视图。图3是第1实施形式的电动机的侧视图。图4是第1实施形式送风装置的变型例的剖视图。图5是上述变型例的电动机的剖视图。图6是对使用磁性联接器进行联接的状态加以展示的剖视图。图7是为了对联接器结构进行说明的分解侧视图。图8是具有磁性联接器的送风风扇的侧视图。图9是对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形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内部结构概略加以展示的剖视图。图10是第2实施形式的变型例的剖视图。图11是对本专利技术送风装置中所使用的轴向气隙电动机的内部结构加以展示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2是对轴向气隙电动机所具有的定子铁心加以展示的侧视图。图13是轴向气隙电动机的定子铁心的俯视图。图14A是轴向气隙电动机的定子铁心中所包括的芯部件的(a)主视图。图14B是芯部件的俯视图。图14C是芯部件的右侧视图。图14D是芯部件的仰视图。图15是芯部件的z-z向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结合附图进行说明。该送风装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送风装置,其中电动机和送风风扇通过预定的联接机构相互组装成一体,其特征是,所述电动机,是转子与定子沿转子的旋转轴线方向隔着预定的间隔(气隙)相向设置的轴向气隙电动机,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定子成左右一对设置,所述送风风扇通过所述联接机构同轴地安装在所述转子之中的至少一个转子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岛智则,五十岚久男,藤冈琢志,田边洋一,寺久保英隆,筱原孝之,柏木智裕,山田雅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