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扭转牙的正畸辅助装置及正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1267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扭转牙的正畸辅助装置及正畸装置,所述正畸辅助装置包括夹持件,所述加持件具有前端表面和后端表面,所述后端表面具有横向贯穿所述加持件左右两侧壁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开口方向朝向后端,所述开口槽的上方为上连接部,所述开口槽的下方为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下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加力弓,所述加力弓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连接,所述加力弓的中部呈向后端伸出的弧形,所述加力弓的中部弧形段距所述加持件的最远端为加力接触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正畸辅助装置使用便捷灵活,力学加载高效可控,适用面广,能极大地提高治疗效率。能极大地提高治疗效率。能极大地提高治疗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扭转牙的正畸辅助装置及正畸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牙齿正畸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扭转牙的正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错合畸形是口腔最常见的疾病种类之一。尽管错合畸形种类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绝大多数患者均存在单颗或多颗牙扭转。理想情况下,上下牙齿均应排列成一平滑、对称的弓形;若牙齿发生扭转,除了影响美观外,还会导致牙齿之间接触关系不良,影响咀嚼功能;同时过于扭转的牙齿也不易清洁到位,进而可能导致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等发生。因此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齿扭转的纠正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健康。然而无论是矫治初期利用高弹性弓丝将牙齿排列整齐,还是矫治末期多种手段进行精细调整,扭转牙的纠正均存在着一定难度。一方面,扭转牙的纠正直接依赖于托槽粘接位置的准确性,但这与临床医师经验、口腔操作视野、牙面可粘接空间等多因素相关,难以一次性粘接到最准确位置上;另一方面,由于托槽余隙角的存在,弓丝在槽沟内可存在一定量的位移,使得弓丝产生的力学加载量不足,即使托槽粘接位置准确,最终也可能纠正不充分。同时,由于纠正前牙扭转需消耗牙列间隙,纠正后牙扭转会提供牙列间隙,因此纠正扭转牙需合并牙弓可用间隙进行考量,这也无疑增加了治疗难度。
[0003]目前临床中常用的纠正牙扭转方式为调整托槽位置重粘或使用已有成品旋转垫,但两种方法均存在较明显缺点。前者通过去除原有托槽,重新调整位置后再进行二次粘接,克服矫治初期无法粘接准确的问题,并且可通过向扭转方向过矫治定位的方法,来抵消余隙角的不利影响,从而促进扭转牙旋转至理想位置。但由于需要将托槽从牙面上去除后重新粘接,这一过程会导致患者疼痛不适;托槽底板由于非全新,二次粘接后易导致粘接性下降,后期容易导致反复脱落;重粘接后常需要用较细弓丝进行重新排齐,这一过程也增加了治疗周期,降低矫治效率。成品旋转垫可以直接放置在托槽远扭转处,通过垫高矫治弓丝,改变弓丝曲度,从而利用弓丝回弹至原状的特点对牙齿进行加力。这一加力过程为被动式加力,其力学加载取决于弓丝回弹力的大小,但由于旋转垫构造简单,力学性能不可调节;其本身只能放置在托槽体上,其对弓丝曲度改变较小,所能利用的弓丝回弹力常常不足;并且由于旋转垫受力点离牙齿旋转中心较近,力臂较短,纠正扭转的力矩较小,也难以带动牙齿旋转,矫治效率十分低下。综上,临床中亟需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来纠正牙齿扭转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用于扭转牙的正畸辅助装置。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扭转牙的正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具有前端表面和后端表面,所述后端表面具有横向贯穿所述夹持件左右两侧壁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开口方向朝向后端,所述开口槽的上方为上连接部,所述开口槽的下方为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下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加力弓,所述加力弓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连接,所述加力弓的中部呈向
后端伸出的弧形,所述加力弓的中部弧形段距所述夹持件的最远端为加力接触部。采用上述正畸辅助装置,可将其设置在正畸装置的托槽附近,将托槽上的弓丝穿过所述夹持件的开口槽,开口槽将弓丝夹紧,利用弓丝的回弹力对夹持件上的加力弓施力,加力弓的加力接触部与扭转牙牙面相抵并将力传导到扭转牙上,促使牙齿旋转,实现对扭转牙的矫正。并且,加力弓可通过调整其曲度及角度而改变在牙面上的施力位置和施力大小。
[0006]为进一步简化结构,提高舒适性,所述夹持件为截面为凹字形的块状。所述开口槽的上部宽度大于或等于下部宽度。
[0007]优选的,所述加力弓的两端在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的连接位置相对称或错位设置。
[0008]为进一步便于调整角度,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上设置有对称的孔,所述加力弓的上端部设置有可由所述开口槽外侧向内侧方向插入所述孔内的上折弯部,所述加力弓的下端部设置有可由所述开口槽外侧向内侧方向插入所述孔内的下折弯部。
[0009]优选的,所述加力弓的上折弯部和下折弯部分别插入所述孔内并焊接连接。
[0010]为进一步便于调整施力位置,所述加力弓的加力接触部与所述上折弯部之间为上加力臂,所述上加力臂与所述上折弯部之间设置有圆角,所述加力弓的加力接触部与所述下折弯部之间为下加力臂,所述下加力臂与所述下折弯部之间设置有下圆角。
[0011]为进一步提高舒适性,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上设置有对称的孔,所述加力弓的上端部设置有可由所述开口槽内侧向外侧方向插入所述孔内的上折弯部,所述加力弓的下端部设置有可由所述开口槽内侧向外侧方向插入所述孔内的下折弯部。
[0012]为进一步便于调整施力位置,所述加力弓的中部弧形段与所述上折弯部之间设置有上内凹段,所述加力弓的中部弧形段与所述下折弯部之间设置有下内凹段,所述上内凹段与所述中部弧形段及上折弯部之间采用圆角过渡衔接,所述下内凹段与所述中部弧形段及下折弯部之间采用圆角过渡衔接。
[0013]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用于扭转牙的正畸装置。
[0014]一种用于扭转牙的正畸装置,包括上述正畸辅助装置,包括托槽和弓丝,所述托槽的前端面设置有弓丝槽,所述弓丝穿过所述弓丝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弓丝穿入所述正畸辅助装置的夹持件的开口槽内,所述开口槽包裹所述弓丝并夹紧固定,所述加力弓的伸出方向与为所述托槽的后方。
[0015]在本技术中,所述夹持件为钢制,所述加力弓为钢丝,可便于调整加力弓的角度和弧度。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的用于扭转牙的正畸辅助装置,由一个夹持件和穿通夹持件两翼的加力钢丝组成。通过将所述正畸辅助装置配合正畸装置使用,将该装置夹持在扭转牙上粘贴的托槽托处的矫治弓丝上,调节辅助装置的加力弓的曲度、长度及角度,将其顶端抵在扭转牙的牙面上,从而将弓丝回弹力通过加力弓直接加载于扭转牙的牙面上,促进牙齿旋转。在使用过程中,视每次复诊情况,可随时调整加力弓的曲度来调整弓丝回弹力。如将加力弓的上加力臂/下加力臂或者上内凹段/下内凹段拉直可增加长度,加大回弹力;将其弯曲可减小长度,减小回弹力。也可调整在矫治弓丝上的夹持位置来调整力臂长度,进而调整力矩大小。如夹持位置离托槽越近,力臂越短,力矩越小;离托槽越远,力臂越长,力矩越大。因此,
本技术提供的正畸辅助装置可提供的力值大小和力臂长短十分灵活,可根据临床进展进行及时调整,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个性化使用;使用便捷灵活,力学加载高效可控,适用面广,能极大地提高治疗效率。且无需在正畸过程中将托槽从牙面上去除后重新粘接,避免该过程所导致患者疼痛不适、托槽粘接性下降、后期容易导致反复脱落、增加了治疗周期、降低矫治效率等缺陷。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实施例1中正畸辅助装置的俯视图;
[0019]图2为实施例1中正畸辅助装置的正视图;
[0020]图3为实施例1中正畸辅助装置的轴测图;
[0021]图4为实施例1中正畸辅助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扭转牙的正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具有前端表面和后端表面,所述后端表面具有横向贯穿所述夹持件左右两侧壁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开口方向朝向后端,所述开口槽的上方为上连接部,所述开口槽的下方为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下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加力弓,所述加力弓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连接,所述加力弓的中部呈向后端伸出的弧形,所述加力弓的中部弧形段距所述夹持件的最远端为加力接触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扭转牙的正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为截面为凹字形的块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扭转牙的正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的上部宽度大于或等于下部宽度。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扭转牙的正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力弓的两端在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的连接位置相对称或错位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扭转牙的正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上设置有对称的孔,所述加力弓的上端部设置有可由所述开口槽外侧向内侧方向插入所述孔内的上折弯部,所述加力弓的下端部设置有可由所述开口槽外侧向内侧方向插入所述孔内的下折弯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扭转牙的正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力弓的上折弯部和下折弯部分别插入所述孔内并焊接连接。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城浩赵志河廖文李奕君嵇灵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